摘要:本文闡釋了中國古代陰陽辯證思想對促進內心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的啟迪,并簡要介紹了作者將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與中國古代陰陽辨證思想結合創(chuàng)立的辯證認知輔導的理論與方法。
關鍵詞:陰陽;辯證;和諧
和諧,是文明社會的主旋律。和諧,是當代中國的最強音。
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前已成為舉國共識。社會和諧主要是人與人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主要是心的和諧,要與人和諧首先自己內心要和諧。簡言之,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要從我做起,從心開始。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升學就業(yè),職場商場,婚姻家庭,鄰里社區(qū),子女教育,職務職稱,無論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系,矛盾沖突無處不在,競爭拼搏冷酷無情,加上天災人禍、生老病死,在這重重壓力下,怎樣才能毀譽安然、榮辱不驚,保持內心和諧呢?
和諧實際上是矛盾雙方的動態(tài)平衡。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圖是這種平衡的最好顯示。太極圖看似簡單,其內涵博大精深,是對宇宙、物質、生命和精神世界本質的高度概括。
圖中黑色代表陰,白色代表陽,寓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基本粒子,均不是單一成分,而是由無數(shù)方位和無限層次的陰陽組成的對立統(tǒng)一體。
圖中白里有黑,黑里有白,寓意無論陰還是陽,都不是純粹的單一體,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上的人和事,無不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圖中黑白兩部分,酷似兩條游動的魚,寓意陰陽在相互矛盾沖突的運動中此長彼消,不斷取得動態(tài)平衡。而其中的兩個小圓,則代表與外部條件相呼應、作為變化依據(jù)的內因。
概而言之,萬事萬物,皆有陰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互動,相反相成。陰陽圖的這三點寓意,恰與辯證法的思想完全吻合。
寓意之一提示我們,看待任何問題一定要全面。遇事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人不能攻其一點、不計其余,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要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看待事物。要看到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凡事有利有弊。在大好形勢下要看到陰暗面,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和光明。瞎子摸象的故事很富哲理。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無論對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人類的認識都僅僅是九牛一毛、滄海一粟,充其量是管中窺豹的一孔之見。每個人、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盲點和局限性,意識到這一點,對增強理智、減少無謂爭論十分必要。
寓意之二提示我們,真理與謬誤都是相對的。任何科學發(fā)現(xiàn)都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千秋萬代永適用的普遍真理。把真理絕對化,追求絕對準確、絕對公平、絕對完美,好就全好,壞就徹底壞,這種看問題絕對化的人和片面性的人一樣容易出現(xiàn)心理障礙。特別是一些所謂有知識的人,常常把知識當作絕對真理,不分場合地亂套亂用,這種教條主義者既害人害己,又誤黨誤國。解決的辦法是倡導相對論,廢黜絕對化。學會在危險中看到機遇(危機),在痛苦中體驗快樂(痛快)。領悟舍即是得(舍得),得即是失(得失)的哲理。認識到和諧社會需要公平,但公平永遠是相對的,差別只能減少不能消滅,我們在爭取公平的同時,也要學會接受不公平。
寓意之三提示我們,萬事萬物皆在發(fā)展變化之中。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只有看到變化,接受變化,不斷與時俱進,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那種好就永遠好,壞就長久壞的想法,均是鼠目寸光的愚人之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取得成功不要得意忘形,遭到失敗也不要一蹶不振。要警惕樂極生悲,堅信否極泰來。要牢記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懂得量變引起質變,小變會帶來大變的蝴蝶效應。要不斷努力進取,勇于變革創(chuàng)新,促使矛盾轉化。要寄希望于未來,“風物長宜放眼量”。
陰陽辯證思想歸納起來就是變片面為全面,變絕對為相對,變靜止為發(fā)展。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用“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名言對辯證法作了精辟概括,著名哲學家楊獻珍又用“事物都是合二為一的”論斷作了重要補充。事物既是一分為二的,又是合二為一的,這就是辯證法的核心——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筆者從事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工作二十多年,接待來訪者無數(shù)。目睹許多人為形形色色的問題而苦惱,甚至為一點小事耿耿于懷,或行兇報復危害社會,或自尋短見走向絕路,或抑郁成疾痛苦不堪。我們常常勸人遇事想開點,但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人恰恰喜歡鉆牛角尖。本人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將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與中國古代陰陽辯證思想結合,創(chuàng)立了辯證認知輔導的理論與方法,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具體做法是:先讓來訪者列出對他人、對自己、對事情、對環(huán)境不滿意的方面,然后運用陰陽辯證思想逐項加以化解,引導其掌握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的全面論(例如,人窮志不窮;工作辛苦收入高;我很丑,但我很溫柔),不好中有好的相對論(例如,破財消災;吃一塹長一智;嫉妒是變相的恭維),現(xiàn)在不好將來好的發(fā)展論(例如,沒有不散的陰云;否極泰來;車到山前必有路)。通過聯(lián)系實際反復練習,逐步學會辯證的思維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有時也用經過努力還得不到的東西就說它不好的“酸葡萄心理”,自己所有的東西擺脫不掉就說它好的“甜檸檬心理”,來對上述“三論”加以補充。例如,仕途不順,可說“位高壓力大,無官一身輕”;受到美女誘惑,可想想“丑妻家中寶,水性楊花不可靠”。這兩種心理,看似消極的自我安慰,實際并非自欺欺人,而是隱含著辯證法的合理內核,運用得當也不失為一種取得內心平衡、避免精神崩潰的積極調節(jié)方法。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句名言:“真正帶給我們快樂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何謂智慧?智慧就是辯證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個內心不平衡、不快樂的人是很難與別人和諧相處的。掌握了陰陽辯證思想,即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地看問題,特別是多看事物的積極方面,就能接納自己,善待他人,遇事就能想得開,而不會庸人自擾,自尋煩惱。自己心態(tài)平和,才能與人友好相處??梢姡q證法能使個人幸福,家庭和睦,社會團結安定。
大力宣傳普及辯證法是建設和諧社會所必須!
?。ㄗ髡咴瓰楸本煼洞髮W心理學院教授,現(xiàn)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訪問教師。電郵:zhengrichang@126.com)
編輯/陳 虹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