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是一種傳承文明的古老的方式,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以講故事為職業(yè)。同樣,講故事也是一種流傳久遠的教學方式,現在仍然在許多課堂上使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講故事的方式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梢哉f新媒體和新技術(如:電影、互聯網)的出現讓講故事這一古老的事業(yè)煥發(fā)新的風采。
數字化講故事
數字化講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是由達納·阿奇利(Dana Atchley)最先提出的一種講故事的新方法。達納·阿奇利是一位專業(yè)的說故事者,在計算機科技興起之時,他看到了計算機科技在媒體運用上的潛力,從而積極地結合計算機媒體與說故事的技巧,產生了這種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講故事方式。20世紀90年代由于達納·阿奇利與其他媒體設計師的大力推廣,數字化講故事已成為 K-12教學的流行工具,甚至美國不少大學也開課教授“教師與學生如何進行數字化講故事的制作”課程。
什么是數字化講故事呢?有很多種定義。一般來說就是把講故事的藝術與多種媒體工具(圖片、聲音、視頻、動畫和網頁)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新的講故事的方式。Mclellan(2006)認為,數字化講故事是通過探索不同媒體與軟件應用,以新而有力量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媒體,以便傳播講故事的藝術與技巧。Meadows(2003)則認為,數字化講故事為簡短、個人、多媒體且發(fā)自內心的故事表達。
數字化故事與傳統(tǒng)說故事的最大差異在于故事的呈現方式。故事的呈現方式是一種演進且新舊并存的方式,由最原始的口說方式,發(fā)展為受歡迎的電影呈現方式,再到現在信息與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以后,于電腦屏幕與數字化
工具上呈現的方式。
學生能學到什么
數字化講故事在歐美被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因為,數字化講故事的魅力不僅來源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制作過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學習體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 數字化講故事發(fā)展了學生的視覺和多媒體素養(yǎng)。因為數字化講故事體現的就是使用數字媒體來詮釋個人的文字和故事。
● 數字化講故事提供給學生有競爭力和說服力的聲音來擴展交流的邊界,并增加了交流的深度和力度。
● 數字化講故事讓學生重新擁有創(chuàng)造力,并發(fā)展、增強、應用以及擴展它……
● 通過可視化的寫作,數字化講故事能幫助學生更有成效地寫作,并且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到一個新的高度。
● 數字化講故事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個人學習體驗,讓學生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 數字化講故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技術和信息素養(yǎng),體現在軟件的使用,材料的存儲和管理以及版權的識別過程中。
制作步驟
數字化講故事項目最終以多媒體作品形式呈現給觀眾。下面是作品制作過程:
● 寫作:通常寫作的材料是來源于學生生活中的情節(jié)和體會,經過反復的寫作和修改形成一個2~3分鐘的精彩的文本故事。
● 腳本:腳本是在文本寫作完成后,把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提煉出來,并用多媒體元素重建故事情節(jié)。其間需要標注出所用到的媒體元素及其呈現的時間長度。
● 情節(jié)串聯圖板:在這個步驟,要求學生用情節(jié)串聯圖板來組織故事呈現的流程。即是把腳本和可視化材料連接起來,供最后創(chuàng)作作品時使用。
● 尋找素材:可通過搜索引擎尋找互聯網上的圖片、聲音、視頻和動畫,也可以用數碼相機自己拍攝和創(chuàng)作。
● 創(chuàng)建數字化故事:用軟件把各種數字化媒體素材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數字化故事。蘋果電腦可采用iMovie,PC機可采用微軟的Photostory。還有,時下流行的Web2.0模式的多媒體混搭工具支持在線制作和分享數字化故事。
● 分享:通常是在教室中與同學分享。現在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作品與全世界的人們分享。
實施建議
現在,這種用可視化的方式來講故事是課堂上一種受歡迎的教學工具。下面為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數字化講故事活動提供一些建議:
● 在觀賞中學習。試想一下你喜歡的電影,你會翻來覆去地欣賞。是什么讓它們有如此的魅力呢?是對話、角色發(fā)展還是獨特的鏡頭表達方式?同樣,不好的電影讓你感到很不舒服,為何會這樣呢?與學生們一起分析幾部著名的電影,你將發(fā)現幾類講故事的技巧。
● 技術是作為講故事的工具而非教學目標。雖然學生需要學習如何使用技術設備,但是技術教學從來就不是課程的焦點。簡單的編輯軟件可以采用直觀易學的iMovie。如果你有帶“火線”連接的數碼相機和電腦,我認為你可以開始行動了。你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將驅動你進行技術學習,因為一旦你認為需要更高級的軟件和設備來把一些特定的媒體元素融合進你的作品,你會迫使自己學習使用它。
● 允許你的學生超越你。如果你的學生學習技術的速度比你更快,不用擔心,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習慣于快速吸收技術。你可以把他們的才能轉化為教學優(yōu)勢,用來讓學生之間相互教學,這樣能更充分的展示他們的優(yōu)點。在課堂上,你將需要優(yōu)秀的作家、編輯、攝影家及技術專家。讓他們發(fā)揮各自的長處幫助別人,同時也能改善自己的不足,達到取長補短的學習效果。
● 學習從失敗中獲取成功的經驗。你必須接受這個事實:常常被技術問題困擾,焦頭爛額,并不斷地問:“這是怎們辦到的呢?”沒關系!通過在線搜索學習資源,在論壇上貼出你的問題,很快就會得到答案。每個小差錯都將考驗你的技術悟性,直到你能解決它,并預料學生也會有類似的問題發(fā)生。振作起來,并牢記偉大的電影制作人來自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而非技術高手,因為可以依賴他人來完成技術工作。
● 給予學生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但必須讓他們明確責任。孩子們過去少有這種用來完成偉大創(chuàng)意工作的自由空間。在這種環(huán)境中,有些學生會蓬勃發(fā)展,而另外一些則需要嚴密的管理促使他們完成任務。一個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采用類似勞務合同的方式,讓學生定下項目說明和工作進度。
● 把自己當作執(zhí)行制片人。教師作為伙伴與學生們一起學習技術和講故事,但別忘了整個工作由你主導。教師必須為創(chuàng)意的價值和作品的品位把關。作為教師應該比現實中的電影執(zhí)行制片人更容易掌控一切,因為學生自然會把你當作領導。
● 別忘了肯定學生的工作。不管你是在班級,還是在學校,甚至是在社區(qū)展示已完成的項目,呈現學生的數碼故事;這都是一個機會。它會促使學生把作品制作得更專業(yè),并超出你的預期。更重要的是公開的展示讓學生會更嚴肅地對待他們的工作,并對學生產生極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