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我認為,小學階段作文教學應確立這樣的理念:解放學生的思想和感官,把學習寫作和生活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讓他們用自己的目光和心靈在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中,無拘無束地品味人生,體驗真情,讓作文充滿靈動和魅力。
一、引導觀察,關(guān)注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作文,作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關(guān)注日常生活人手。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也充滿了新奇的事物,在他們眼里,什么都是那么的鮮活。生活中的他們有喜、怒、哀、樂,具有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們就要更多地、有目的地引導他們參與實踐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尋找生活中的焦點。如,一年四季,農(nóng)村中有著不同的美麗風光,有不同的勞動方式,我們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到田野去走一走、看一看、說一說、繪一繪、寫一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等諸多能力。如此引導學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學生懂得作文的內(nèi)容來自生活,只有關(guān)注生活,學會觀察,才能讓素材做到“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生活
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體驗和感悟來獲得語言運用的直接經(jīng)驗,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寫作就得心應手了。記得那年組織學生們?nèi)ゴ河?,而我因故沒能去。學生春游回來后,我沒有急于讓他們寫作文,而是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當小導游領(lǐng)我游覽自己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一處景點的情境。那堂課我讓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組成一個小導游團。學生們可帶勁啊!有的舉著“小旗”。有的戴上旅游帽,上臺介紹充滿情趣。真讓我如身臨其境。后來讓學生寫下來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急于傾瀉心扉的寫作沖動呼之欲出,動筆行文不再是沉重的負擔和痛苦,而是一種自我宣泄的快樂和輕松?!墩Z文課程標準》上要求學生寫“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事情,但寫作的方式方法更要講究。從這一理念出發(fā),抓住小學生愛表現(xiàn)自己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當小導游的情境,營造氛圍,師生親切自然的體態(tài)交流,敞開心扉的心靈對話,使學生的切身體驗和內(nèi)心感受達到共鳴的程度。可見教師要想方設法多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多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寫作有一泓永不枯竭的活水。
三、開展活動,豐富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卑炎魑慕虒W過程與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結(jié)合起來,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獲取寫作素材,學生的作文不再是無源之水。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經(jīng)常在班中搞一些諸如“掰手腕”、“釘紐扣”等活動,開展拔河、跳繩、乒乓球比賽等,每次都要求學生以選手、觀眾、拉拉隊、裁判的身份參與觀察與體驗,學生興趣盎然。另外。讓學生表演小品,動手做實驗,開展小制作競賽,舉行演講比賽等;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工廠、集貿(mào)市場,到敬老院為老人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班里開展向貧困學生獻愛心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真正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廣泛的材料。葉圣陶說得多好:“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p>
四、淡化要求,享受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見聞、感受和想象”是很有道理的。淡化要求,淡化形式,就是讓學生充分享受表達的自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能寫多少就寫多少”。這就讓學生們感受到寫作是一種表現(xiàn)自我的需要,是一種相互交流、精神享受的需要。另外,要充分地讓學生享受寫作生活的快樂,還要改變評價方式。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寫作文的動機大多是為了得到表揚和高分。因此,教師應該順應學生這一心理需求,切實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激勵他們努力向上。我評價學生作文常以其本人為參照,只要有點滴進步,就給予“優(yōu)秀”等第。并不失時機地讓這些學生在班里朗讀,大力地給予表揚。每學期期末我還讓學生把一學期來的優(yōu)秀習作進行修改,自己打印編成一本自己滿意的作文集。每當學生們編好一本集子,那喜悅的心情無與倫比,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僅是小作家,還是小編輯、小設計師!
實踐證明,作為教師,必須時刻引導學生留意生活、關(guān)注生活、體驗生活、豐富生活,在生活中獲得感悟,享受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作文透露出濃濃的生活氣息,煥發(fā)出生活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