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定國
托物言志是常用的寫作手法,簡單說來即以物寫人,通過賦予意象某種人格化的特征,寄托作者的情感或志向。作者將個人之“志”寄托于某個具體之“物”上,使“物”成為其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個人之“志”,借助于這個具體之“物”,能表達(dá)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托物言志,是間接表達(dá)主題思想的方式之一。采用這一方法,關(guān)鍵是“志”與“物”要有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dá)意而志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擬、象征等手法。
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楊禮贊》可謂運用托物言志方法的經(jīng)典作品。在作者眼中,白楊樹“力爭上游”“倔強挺立”的特征其實是北方抗日軍民的共同品質(zhì)。文章用七個褒義詞熱情贊揚白楊樹一“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yán)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也是借贊美白楊樹的堅強來贊揚抗日軍民的品格,贊頌中華民族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jìn)的民族精神。這種把“樹”和“人”緊密聯(lián)系起來,借贊頌樹的品格來稱贊人的品質(zhì)。表達(dá)作者愛憎、表現(xiàn)文章主題的寫法正是托物言志。
茅盾先生選取北方很常見的白楊樹作為寄托“志”的載體,提煉出白楊樹與北方抗日軍民的共同點,巧用象征手法表達(dá)情感和志向,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篇形神兼?zhèn)涞膬?yōu)秀散文。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應(yīng)當(dāng)學(xué)習(xí)使用這種手法。使自己的文章在表情達(dá)意時更含蓄、更充分。
孤傲的優(yōu)睢
五年級的時候迷上了玉蘭花,我天天吵著讓爸爸買一盆回家。被我鬧煩了,爸爸終于抱回了一盆。我當(dāng)時那叫一個興奮吶:好香,好漂亮!
玉蘭的新葉像是涂抹了一層油脂。滑滑的、亮亮的、軟軟的。嫩綠的顏色展現(xiàn)出生命的朝氣,給人以驚心動魄的震撼。那綠,讓我心潮澎湃。
整株玉蘭上只開了一朵花。但這也足以讓我興奮了。修長白皙的花辮像是舞蹈者藝術(shù)品般修長柔美的手指,似展未展,一股幽香己然籠罩在我周圍,其意境真恍若“猶抱琵琶半遮面”?;m未完全綻放,但早已美得傾國傾城,我不禁向往起滿枝潔白玉蘭的勝景來。
從此我放學(xu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給她澆水,有時候還會興沖沖地捉幾條蚯蚓回來埋在花盆里,然后對著花株幸福地幻想:“這里開一朵,這里再開一朵……”腦海中滿滿的都是玉蘭花。可事與愿違,盡管我已經(jīng)賦予她足夠的陽光、水分、營養(yǎng)。給予了無數(shù)的呵護(hù)和照料,玉蘭花始終沒有再開出第二朵。那朵花從含苞到綻放,終至枯萎,最后只?;ū?。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僅有的幾片葉子也慢慢發(fā)黃、凋零。第二年春天,萬物復(fù)蘇、百花爭艷,這株玉蘭競徹底死了,再也沒冒出過新芽。我的心一點一點往下沉。
搬家之后爸爸買了許多花放在陽臺上,我心里仍是惦記著玉蘭,又纏著他買了一盆。那縷熟悉的清香重新縈繞在家中。上中學(xué)之后我不?;丶?,爸爸是個細(xì)心的人,比我會養(yǎng)花護(hù)花,他替我精心照料著我的玉蘭。我企盼自己“點苞成花”的美夢能在這株玉蘭身上成真。
每次回家,我都迫不及待地去陽臺看望她,卻始終不見她長葉、結(jié)苞,三個月之后。陽臺上居然不見了她的蹤影!原來爸爸見玉蘭又慢慢枯萎,便把她扔到樓下的角落里了。我不死心,下樓看了看,的確,還是開始掉葉了。
我的心。涼透了。
可是奇跡出現(xiàn)了!
在無人理睬的陰暗角落,她居然孕育出了四個鼓鼓的花蕾。兩個月后,我再回家時,兩朵雪白的花已經(jīng)綻放在枝頭。在滿目凌亂的野花野草之中,她們宛若商只純潔的蝴蝶,靜靜地棲息著。我?guī)е鴿M身的清香與滿心的喜悅,小心翼翼地將花搬上樓,生怕把她們嚇得飛走了似的。我要給玉蘭最好的環(huán)境,讓她盡情綻放自己的美麗!有了玉蘭的陽臺上一下子又清香撲鼻,我開心得連走路都一蹦一跳的。
可沒過多久,她又半死不活了。爸爸也不想搬來搬去。就把她扔在陽臺上,從此不管。
我不愿意相信她的生命就此結(jié)束。心里存著一,最點期待。期待她像上次那樣,于絕境中重生,散發(fā)出傲人的清香。果然,缺少了人的照料。她居然活了!潔白的小蝴蝶重新飛上她的枝頭!
坐在陽臺上,我看著她陷入沉思。或許她真的不需要別人的愛護(hù),依靠自己的力量,她已經(jīng)可以過得很好?!安蛔杂?,毋寧死”,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風(fēng)輕輕吹著她,她也不怎么動,挺立在哪里,無視周圍低矮的植物。
暑假在雜志上看到一個自制書簽的方法,我就去拔玉蘭的小嫩葉,但總拽不下來。我一狠心,用力扯了一半下來。讓我沒料到的是,余下的一半嫩葉竟輕輕地縮了回去,慢慢卷起,好像在舔舐自己的傷口。我的心緊了一下,很難受,我弄疼她了!可每每我滿懷歉意地看著她時,她又像受了傷的蝸牛,躲在家里獨自療傷,拒人于千里之外。
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她的生長。又過了一個月,玉蘭花已經(jīng)開了四朵,是那種完全地綻放,宛若揮舞著水袖的戲子輕盈地舞蹈,肆意揮灑著自己的美?;ò晗癖荒z水隨意粘在花柄上,微風(fēng)一吹,便搖搖欲墜,讓人心疼。但她的生命力是驚人的,即使經(jīng)歷了幾場風(fēng)雨,花朵依舊和花柄緊緊抱在一起,外界的干擾無法讓她屈服??芍灰腥擞|碰她,花辮就會毫不猶豫地落下。真是倔強的花啊,讓我想到了古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女子。
終于又有機會細(xì)細(xì)欣賞玉蘭花了!花朵中間是長長的花絲,上面有紅紅的向下彎的小芽尖,酷似倒掛的飛檐。花瓣依舊是最讓我傾倒的,純白嬌嫩,受不得一點點委屈的樣子。稍微彎一點她就斷,用不了一分鐘,斷開的部分就會變成棕褐色,我想那是她枯干的血跡。
不需要別人的呵護(hù),頑強地生長;不屑于別人的贊嘆,默默地綻放?;蛟S玉蘭花才真正詮釋了“芝蘭生于深林,不以元人而不芳”的含義。冷眼看待外界的變化,恪守自己的貞操;不屈從于別人,寧愿以自己的純潔殉葬。這才是“君子修道立德,不因窮困而變節(jié)”。那樣的清新淡雅,那樣的超凡脫俗,那樣的可望不可及,那樣的清氣滿乾坤,讓多少人神魂顛倒,如癡如醉。玉蘭,擁有出水芙蓉般的圣潔和憤世嫉俗的冷峻,她在屬于自己的角落之中靜靜地綻放出撼人心魄的淡雅之美。
玉蘭,瀟灑而孤傲的花中君子。
玉蘭,擁有超凡脫俗的美,也擁有憤世嫉俗的冷峻和孤傲。在自己的世界,她肆意綻放。不屈服,不媚俗。她是花中的君子。小作者記敘了自己培育玉蘭的經(jīng)歷,贊美玉蘭純潔、淡雅和孤傲的品格,表達(dá)了自己對美好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全文語言優(yōu)美清新,對玉蘭的描繪更是細(xì)膩傳神。文章主旨鮮明,立意高遠(yuǎn),小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寫作功力可見一斑。
1,含義
文貴曲。寫文章往往不直陳其事,多借景借物來委婉含蓄地表達(dá)自己的情感。行文時如果融入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來狀物,實際上就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來表達(dá)自己的思想。
2,具體方法
(1)細(xì)察其物,細(xì)繪其形之中暗寓的物的精神
直接說物的精神,未免過于蒼白,也缺少形象感。文章多以形象感來打動讀者,因此,用好托物言志的方法,必先寫出物的形態(tài)?!蹲咸偬}瀑布》中便以大量筆墨描寫紫藤蘿開花的情景: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這、是繪其形,也是描繪其顏色;“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這里的“挨”“接”“推著擠著”是描
繪其動作;“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這里以“帆”與“艙”作喻,細(xì)膩描繪了紫藤蘿花的特征與形態(tài);“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這是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它的氣味。
通過細(xì)致入微的描繪,揭示紫藤蘿花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文章最后點出花之精神,實際上也是作者的情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2)細(xì)繪事物的生長環(huán)境,使生長環(huán)境也富有象征的意趣
陸游《卜算子·詠梅》一詞雖短,但仍要言不煩地描寫梅花的生長環(huán)境。
“驛外”“斷橋邊”是梅花生長的惡劣環(huán)境;“黃昏”“風(fēng)雨”是作者見到梅花的時間及氣候,“黃昏”讓人超惆悵之情,而“風(fēng)雨”自然就有人生的挫折之喻。對這樣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進(jìn)行描寫,有助于凸顯出梅花頑強的生命力與孤傲高潔的品質(zhì)。
張抗抗的《地下森林?jǐn)嘞搿芬晃挠媒鼉汕ё置鑼懥嘶鹕娇趦?nèi)的惡劣環(huán)境。
“四面均為懸崖,險巖峭立,怪石嶙峋。深處百十米。淺處少說也有三四十米,谷底開闊,散落著萬年前山搖地動時崩塌下來的巨石”,沒有陽光,巖石化作的泥土十分貧瘠,沒有水分。在這樣一個毫無生機的地方,鳥兒銜來的種子經(jīng)過幾萬年的掙扎,在沒有陽光的深坑里,竟?jié)u漸地長成樹木:“幽暗的峽谷里竟然柞木蒼郁。松樹成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聳立著一片蔚為壯觀的森林?!边@自然成了生命史上的一個奇跡,人們稱其為“地下森林”。對惡劣環(huán)境的描繪,有助于突出地下森林頑強的生命力。
(3)巧妙插入作者的生平,遭遇,將物與人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人與物、最與情的統(tǒng)一
敘述自己的生平、遭遇,可以與寫物的形態(tài)并行,最后兩者交融;也可以最后含蓄點出,啟人深思。
前一種情形如《囚綠記》。文章一開始就暗示自己身處日寇所占領(lǐng)的北平,囚于斗室,出行不得,急切地想南下到自由區(qū)去,表達(dá)了自己的苦悶心情;行文之中,又穿插寫常青藤不論遇到何種情形,都向著窗外陽光不屈地生長。兩條并行的線索,實際上早就將人與物的遭遇捏合在一處,達(dá)到了物與人的生活狀況、精神追求的統(tǒng)一。
后一種情形如《紫藤蘿瀑布》,在行文即將結(jié)束時,點出十多年前樹的遭遇以及自己家中所遇不幸,再以今日紫藤蘿的茂盛作結(jié),讓讀者聯(lián)系作者的遭遇去理解紫藤蘿的象征意義,韻味深長。
(4)通過意味深長的詞語引導(dǎo)讀者品味探究
有些作品中常使用一些意味深長的詞語,從而引導(dǎo)讀者細(xì)細(xì)品味,領(lǐng)會作者的良苦用心,文章雖未明言,但有“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之妙。
如《白楊禮贊》一文中出現(xiàn)“華北平原”,交待文章寫于1941年,啟讀者深思。
又如《地下森林?jǐn)嘞搿芬晃?,作者以一句“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尋光明的地下的‘種子”作結(jié),“種子”加上引號,含義就豐富了——它不僅是大自然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種子”,還指人類社會生活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種子”。此時,聯(lián)想到“上山下鄉(xiāng)”的一代人受盡命運的捉弄,自然就能領(lǐng)會作者為什么歌頌地下森林,為什么花費兩千字的筆墨描寫地下森林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了。
如果同學(xué)們在寫作時注意以上幾個方面,做到“物人相諧,情志合一”,寫好托物言志的文章也并非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