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娟
下班經(jīng)過十字路口時紅燈亮起,等待中看到這樣一幕:一名十一二歲的男孩,雙手叉腰,獨自站在等紅燈的諸多電動車的后面,遠遠地看著對面跳動的數(shù)字。我不由心生納悶:這孩子怎么不站在人行橫道上等待?可是,瞬間我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在等待的人群最前面有個扶著電動車的女人不時轉(zhuǎn)過頭看看男孩,那眼中流露的盡是母親的憐愛。女人駝背,其他騎車人都坐在車上雙腳撐地,而她只能下地扶車。在紅燈旁的倒計時器上顯示的數(shù)字快到“1”時,男孩快速地從后面走到女人的電動車旁,坐在后座上,雙腳支地,隨女人騎行離開。
我知道,遠遠站著的男孩心里一定很害怕等紅燈,他害怕路人用異樣的目光看著他和他的母親,因為這樣的母親讓他覺得丟了臉。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個怕等紅燈的人。朋友的兒子自幼雙耳失聰,戴上助聽器后才能基本像正常人一樣聽說。小家伙心態(tài)還好,性格陽光,學習也不錯。朋友說兒子在生活中基本不受影響,她不怕領著兒子逛街,不怕領著兒子溜公園,因為那時大家忙著走自己的路,很少注意到他們母子。她唯獨怕載著兒子在十字路口等紅燈,怕那些一起等紅燈的路人“憐憫”的目光,那目光會勾起她生命深處的痛楚,會一點點地宰割孩子的自尊。
一個是怕等紅燈的孩子,一位是怕等紅燈的母親,同樣的“懼怕”不同的心境。朋友怕的是路人目光對兒子的傷害,男孩怕的是母親的殘疾引來路人對自己的嘲笑。
紅燈前,我的心中感慨萬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這紅燈是亮起在你我的道德細節(jié)之前的呀。
聽說過媽媽因為孩子嫌其體型肥胖而去抽脂減肥的,聽說過孩子謊稱來自鄉(xiāng)下的父母是鄰居的。我們的父母總是傾其所有地去培養(yǎng)孩子,順應孩子;我們的孩子卻常常因為父母的工作不夠體面,出手不夠闊綽,形象不夠美觀而嫌棄自己的父母。
生活中小小的細節(jié)折射的是孩子的道德水準。俗話說:“兒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貧?!毙⒕锤改甘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漢代劉恒能為母親“親嘗湯藥”,動物界中的烏鴉尚有反哺之孝,我們的“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我們依托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依靠父母順利成長。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不可以選擇的就是我們的父母,這個世界上最在意我們一舉一動的也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點滴成功都能讓父母喜笑顏開,我們的細微傷痛都會讓父母憂心如焚。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薄度纸?jīng)》中如是說。如果一個孩子連最基本的尊敬父母、孝敬父母都做不到,我們很難想象他會善待他人,就更別說熱愛祖國和人民了。反之,一個人在家能孝順父母,那么到了社會上,也會尊敬和關心一切年長的人,在與人相處中守信有德,相與為善。
再說說路人吧。大象無形,大愛無言。生活中我們時常會有意無意窺探到別人的“傷疤”,此時如果我們能夠少些“凝視”,多些關愛,善意地將目光移開,那么世間就會多一份溫暖。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曲塘小學)
責任編輯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