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鋒
1.你有了錢之后,最有可能說什么話?
我終于可以想買什么就買什么了(38.7%)
我終于可以愛睡到幾點就幾點,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了(37.5%)
我終于可以住大房子開大奔了(15.8%)
我終于可以把那些看不起我的人踩在腳底了(8.0%)
點評:中國人有錢后的愿望并不奢侈
“有錢我買被窩,有錢我吃炸糕!我天天吃餃子,我盡吃順口的……”,這是馬三立先生的版本;“等咱有錢了,想買奔馳就買奔馳,想買寶馬就買寶馬;想去歐洲就去歐洲,想去美洲就去美洲”,這是網(wǎng)民的搞笑版本。普通中國人有錢后的愿望其實很普通,買大房開大奔的只是少數(shù)(15.8%),想踩別人的就更少了(8.0%)。
2.你的錢包里一般帶多少錢?
500塊左右(39.8%)
1000塊以上(30.2%)
100塊左右(26.3%)
只有卡沒有現(xiàn)金(3.7%)
點評:中國人有錢不在包里
是信用卡普及了,或是社會治安太差搶包的太多了?中國人并不選擇在錢包里擱太多錢,大包大包裝錢的是包工頭和煤老板。其實,那3.7%“只有卡沒有現(xiàn)金”的主兒才是真有錢的。通常,錢包比里面的現(xiàn)金更值錢。普通中國人,500塊錢左右是眾數(shù),也是我們請客吃飯的眾數(shù)——當然,公款吃喝除外。
3.你通常找誰借錢?
一般不借錢(64.4%)
朋友(16.2%)
家人(16.0%)
同事(3.4%)
點評:借給別人錢,通常人財兩失
不向人借錢,也不借給別人錢(64.4%),這是中國人的習慣,除非跟那人特別熟。短信in語稱,毀掉一段友誼的最佳方式就是借錢。如果實在沒法,也只有借,但向朋友借的(16.2%)超過向家人借的(16.0%),跟同事最不能借錢(3.4%),職場兇險呢。
4.多少錢是你借錢給別人的上限?
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但要看是誰借(83.7%)
無上限,不在乎一時回報,人情以后自然會用到(5.9%)
誰都不借,借錢給人就等于錢丟了(5.6%)
只借買車票、買盒飯的零錢,不超過100元(4.8%)
點評:借多少錢給人映射人倫親疏
借錢及借多少數(shù)額,這是反映人倫親疏關系的(83.7%)。借錢是一種人際感情的交換關系,即通常所說人情。通常,中國人寧愿請吃一頓500大元的飯,也不愿借同樣數(shù)額的錢。當然,買車票、買盒飯是急用,但最好不超過100元(4.8%)。
5.你認為自己在理財上屬于哪個類型?
都不擅長(37.2%)
擅長存錢型(28.6%)
擅長花錢型(21.8%)
擅長賺錢型(12.4%)
點評:我們還是一個小富即安的民族
改革開放以來,暴富者仍然是少數(shù),擅長賺錢者是少數(shù)(12.4%)。以股市為例,是一賺二平七賠。多數(shù)中國人不擅長理財(37.2%),但懂得存錢(28.6%)。所以嘛,改變中國經(jīng)濟增長模式,刺激消費談何容易啊。
6.以前賺的錢都花掉了,你覺得:
花得物有所值(46.0%)
花得不明不白(30.9%)
花得后悔(15.6%)
花得痛快(7.5%)
點評:錢不花是紙,花了最好別后悔
掙錢是為了花,這一點中國人還是超越了農(nóng)業(yè)時代。錢花出去就是值的(46.0%),但花冤枉錢的也不在少數(shù)(30.9%、15.6%)。錢不花是紙,但花了就別后悔,哪怕買個教訓呢。最傻的人是在同一個地方不斷花冤枉錢。
7.負債會令你:
相對節(jié)衣縮食過苦日子,熬過去(44.5%)
鉚足勁做事賺錢(27.1%)
覺得很正常,既不難過也不刻意改變現(xiàn)狀(16.5%)
十分焦慮、痛苦,甚至一蹶不振(11.9%)
點評:中國人的負債抗打擊能力正在增強
欠錢一夜白了少年頭的人幾乎沒有了,焦慮、痛苦,甚至一蹶不振者不多(11.9%)。多數(shù)睛況下,我們會扛過去?,F(xiàn)在中國人畢竟來錢的途徑多了。實在不行了就從嘴里摳(44.5%),權當減肥。
9.2009年,你與父母的金錢關系是:
很少給父母錢(35.2%)
不定期給,但最多不超過年收入的5%(30.0%)
每月固定給父母生活費,節(jié)假日、父母就醫(yī)等開銷也由你負責(27.3%)
不僅不給父母錢,父母還幫你付了房款首期或每月幫補你(7.5%)
點評:啃老怎能好意思說出口?
啃老族聽著,即使你不給父母錢,父母不給你錢,你都算是啃老。住雙老家里或偶爾小住也是啃老,當然讓老人幫付房款首期(7.5%)就不好意思了。什么都不欠也有還不完的養(yǎng)育之恩??欣鲜且惠呑拥氖?報恩也是一輩子,這輩子不夠還有下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