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男
2008年12月1日,教育部頒布《中小學生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正式把生長發(fā)育與青春期保健納入了健康教育課的基本內(nèi)容之中,讓青春期性教育在學校教育領域里走上了正軌。但是,完整的性教育應該是家校共擔。
事實上,家庭才是性教育的基礎。但生活中,性教育卻成了擺在家長面前一道比較尷尬的難題。孩子們時而會冒出一些令家長“難以啟齒”的問題,諸如“我是從哪里來的”,家長們卻不知如何回答。
本期《中華家教》將與家長朋友們交流有關如何和孩子談“性”的話題。
家庭性教育問題清單
問題一
“撿來的”孩子
家長讓“性”神秘化
春節(jié)前,牛通社的小記者們對一些同學的調(diào)查很能代表一部分家長對待性問題的態(tài)度。陳顏同學很傷感地說,小時候,有一天她問媽媽:“外婆說我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這是真的嗎?”媽媽很尷尬,一邊哄著她一邊說:“你啊,外婆說得沒錯,就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等你以后結(jié)婚了再告訴你。”陳顏小時候還真以為自己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后來長大了才從書上、生理課上知道了真相。
記者陳雨佳說,她的很多同學的媽媽都說自己的女兒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甚至她媽媽也這么說。
李雨菲小時候問媽媽這個問題時,媽媽告訴她是撿來的!那時雨菲還小,就信了媽媽的話。她說,那時她很傷心,甚至有點自卑自己是撿來的孩子。后來,遇到朋友就問他們同樣的問題,她沒想到和她一樣被撿來的人還不少!
同學們的困惑是,為什么家長們要刻意隱瞞呢?隱瞞讓性在孩子們眼里反而變得很神秘,心里也充滿好奇。
問題二
說明白還是不說明白
性教育的“度”把握不好
北京的黃女士前些天跟記者聊起了自己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小松,很是哭笑不得。有一天她帶著小松去超市,兒子要了一袋自己喜歡的原味薯片,還要了一袋番茄味的薯片。黃女士好奇地問兒子,平時都不吃番茄味的薯片,這回怎么想起吃了呢?兒子說,同桌的欣欣喜歡吃這個口味的,番茄味的薯片是明天上學要送給欣欣吃的。黃女士有些哭笑不得,但更感到很擔憂:兒子還這么小,怎么就知道如何討好漂亮的女同學了,感情這么豐富,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呢?黃女士很困惑,不知道是否該阻止兒子的行為,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日常生活中,家長經(jīng)常被孩子的一些問題“考倒”,諸如“我是怎么生出來的”、“男孩為什么站著小便而女孩卻坐著”、“媽媽你的‘尿不濕怎么沒有我的大”,面對孩子這些問題,很多家長不知道對孩子的問題該答到什么份上,說這個“度”很難把握。不說明白,等于沒說;說得太明白了,要把事情的細枝末節(jié)都講清楚,又怕孩子承受不起,或是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
問題三
“半瓶醋”的家長
性教育知識不足
江蘇省中學生心理信息采集分析中心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青少年性知識70%來自電視網(wǎng)絡、同伴之間的談論交流或課外書籍,來自家庭的卻只有 5.5%。有 36.4%的母親在女兒第一次來月經(jīng)之前,沒有告訴孩子該如何進行處理。一些家長告訴記者,自己最頭疼孩子提到有關“性”的話題,一方面是不知道該把性教育講到什么程度,另一方面自己都是“半瓶醋”,怎么教孩子?
除了性教育知識的儲備不能與孩子同步,家長們對性教育本身的理解和心態(tài)也有偏頗。家長們更關心孩子是否早戀了,是否發(fā)生了性行為,是否了解避孕及安全措施,卻鮮有家長意識到性教育應該從品質(zhì)、人格、人生態(tài)度談起。比如,在女孩的青春期讓她們懂得珍惜生命、自尊自愛、保護自己;在男孩的青春期讓他們懂得責任,讓他們明白他們也會“吃虧”——過早接觸性行為,造成后果又不承擔,不尊重女性,這些都會降低他們以后對愛情和婚姻的幸福感受能力。
問題四
4歲孩子問“性”
不知何時開始性教育
不少家長不知道性教育應從何時開始。一位家長說,她的女兒4歲時就問她,將來要跟誰結(jié)婚。面對4歲,甚至更小的孩子問到與“性”有關的問題,家長有些措手不及。如此小的孩子,該不該和他(她)談“性”教育,他們猶疑不定。“我知道性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從小學就開始進行,是不是太早了呢?”有些家長提出這種意見。因為害怕過早的性教育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家長們面對這些問題或者臉上一副吃驚的模樣,說孩子這么小就挺復雜,從小就不學好;或者臉上一副窘迫的模樣,支吾、糊弄、對孩子不予理睬,往往會說小孩子不該問這些;或者臉上一副玩笑的表情,視如兒戲,不講科學,給孩子灌輸錯誤的知識;或者一臉嚴肅,給原本光明正大的事蒙上了一層神秘,一般會說,問這樣的事不好,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問題五
大人間的親昵
在孩子面前太無禁忌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尚小,不懂大人之間的親昵,于是在孩子面前袒胸露背,甚至一絲不掛,更有甚者,夫妻做愛,不避諱孩子。還有的父母長時間充滿激情地吻孩子的嘴。專家指出,3歲左右的孩子就有了性別意識,10歲左右開始性的覺醒,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影響。異常的母子、父女關系會導致孩子的性心理障礙。對兒童過早的性刺激,包括父母親的性暴露、聽到有關性的談話、生殖器受到成人撫弄等,是成人后性變態(tài)的原因之一。孩子在突如其來地遭遇性困惑或者性沖動后,如果沒有被及時糾正心理,很可能影響孩子正常的性心理,甚至可能引發(fā)性功能障礙。
家庭性教育對策談
對策1:
父母先上一堂“性教育課”
性教育絕不是簡單的生理衛(wèi)生課,科學的性教育,不僅講“身體”,更要講“道德”。
提起性教育,很多父母往往認為性教育就是生理衛(wèi)生課上的內(nèi)容。其實,性教育的范疇十分廣泛:
●身體發(fā)育的知識。主要是向青少年講解性與生育的全部生物學事實,其中包括解剖基本常識,如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構造、功能、性反應系統(tǒng)的特點,以及生殖器官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
●性別角色的教育。就是教育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認識異性的性別,了解性教育的相關知識。
●兩性之間協(xié)調(diào)的人際關系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如何與異性正確交往,教給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性道德、性倫理等知識的教育。使孩子們認同調(diào)節(jié)人類性行為的道德規(guī)范。對孩子進行性倫理、性道德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社會感:教育孩子性關系的方式與范圍應符合社會道德,如性關系的發(fā)生必須自愿;性關系范圍應該一對一等。
(2)責任感:使孩子們認識到男女之間的性活動,不僅要相互負責,而且還要對家庭、對社會負責。
(3)尊重感:使孩子們意識到雙方的性關系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男女平等。
(4)道義感:告訴孩子性行為應是符合道義、良心的,以抵御色情、利已的性動機。
(5)幸福感:告訴孩子們雙方在性生活中都應感到幸福、高興,而決不是痛苦。
對策2:
弄清性教育的“時間表”
對孩子的性教育,性醫(yī)學家馬曉年指出,性教育可分為幼童階段(0~6歲)、童年階段(7~10歲)和少年階段(11~14歲)。
筆者認為,15歲到18歲的孩子正式步入青春期,隨著社會經(jīng)濟條件的日益發(fā)展,以及孩子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他們的青春期有逐漸提前的跡象。
3歲時:
父母應該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有明確的認識,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3~6歲:
性角色意識的重要培養(yǎng)階段,要讓孩子從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進一步加深對性別、性角色的認識。7歲之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無疑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啟蒙教師。有一些犯罪分子經(jīng)常把性侵害的魔爪伸向年幼無知的孩子,因此,家長應從孩子懂事起就告訴孩子自己有哪些私密的部位是不允許別人觸摸的,如果有被侵犯的苗頭,要立即告訴家長或報警。
7~10歲:
孩子會逐漸對電視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的戀人親熱的鏡頭產(chǎn)生濃烈的好奇心。此時,家長應告訴孩子相愛才會做出親密的舉動,但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要長大成人以后才能跟自己喜歡的人有這些舉動。
11~14歲:
這一時期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前期,他們會關注到異性的身體發(fā)育與自己有很大差異,比如,女孩子的胸部發(fā)育起來,有的還會月經(jīng)初潮;男孩子的聲音逐漸變得沙啞低沉,會出現(xiàn)遺精的生理現(xiàn)象。有些男孩、女孩接觸異性同學可能會產(chǎn)生羞澀感,家長應引導孩子認識男女生身體和生理方面的差異,讓孩子坦然與異性同學相處。
15~18歲
孩子們真正進入了青春期,他們漸漸會對異性同學產(chǎn)生莫名的好感,家長應引導孩子學會健康的異性交往,并告訴孩子,如何才是對自己喜歡的異性負責的行為,以及婚前性行為的負面影響。
對策3
掌握科學談性“六大策略”
對于“性”這個敏感話題,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還需要把握尺度,講究策略。
●家長不必談“性”色變
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教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家長朋友們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有的家長談“性”色變,一看到電視上有戀人親熱的鏡頭,就急忙換臺。其實,如果告訴孩子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因為他們相愛,孩子就會坦然接受這個現(xiàn)實。
●適時讓“性”不再神秘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年幼時給他們講性知識沒有必要,孩子也未必能聽得懂,其實,性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應該從小抓起。專家認為,對孩子開始性教育的最好時機是3~5歲,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對性別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和疑問,比如“我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小弟弟能站著撒尿,我就不能。”
如果家長錯過了這個向孩子釋疑的好時機,往往會導致孩子對性形成最初的神秘感,甚至形成長期揮之不去的心結(jié)。
●談性也可如同“拉家?!?/p>
同學?!靶浴苯逃啾?,家庭“性”教育更具有個體化、生活化的優(yōu)勢,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最為理想的渠道。遇到孩子問一些有關“性”的問題,家長要像解答其他問題一樣坦然對待,用拉家常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讀物《告訴孩子真相》的作者王冬梅認為,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性知識,必須告訴孩子真相。家長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在孩子有需求的時機,以交流的心態(tài)告訴孩子一些性知識,不但可以創(chuàng)造家長與子女的和諧關系,還給孩子營造了一個美麗浪漫的青春期,用疏導的方式避免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襲。
●孩子困惑家長不編“瞎話”
一般3~5歲的幼兒對性就開始有了意識,他們會問的最普遍的問題是:我是從哪里來的。此時,父母千萬不可用諸如“你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你是從媽媽胳肢窩里生下來的”之類的“瞎話”來搪塞??梢院唵蔚馗嬖V孩子“你是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的”。孩子上小學二三年級時,應該給孩子講一些有關人體結(jié)構和生殖器官的知識。讓孩子知道,孩子是父母相親相愛,由父親的精子與母親的卵細胞結(jié)合,然后在母親的子宮里發(fā)育成長起來的。小學高年級的男孩女孩往往開始對兩性關系發(fā)生興趣,如果父母親比較民主、開明,孩子也往往不會將困惑埋在心里。
●“羞澀”家長可用無聲教育法
如果遇到孩子們提出的一些較為“棘手”的問題,家長可到書店選購一些書來閱讀,再給孩子講解。遇到孩子提出的問題過于敏感,父母難以啟齒,可將報刊雜志上的有關內(nèi)容折疊起來,悄悄放在孩子的床頭或?qū)懽峙_,讓孩子自己去閱讀,以此來解開孩子心中的迷惑。
●孩子面前父母不要太親熱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過于親熱,尤其是夫妻性生活千萬不能讓孩子看到,以免在孩子心中投下陰影,導致他們形成錯誤的性心理、性觀念?!?/p>
(責編 馮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