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通 何忠洲
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新華社電視?目前的答案是:網(wǎng)絡、手機,以及一些地方衛(wèi)視頻道上。
不過很快,答案可能會加上一個:海外。
繼CCTV之后,又一家中央級“電視臺”已開始顯山露水。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正投入空前的精力投入電視制作,其目標是爭取盡快在海外落地,爭奪國際話語權(quán)。
新華社一連串動作的背后,是中國幾大中央級媒體集團,正經(jīng)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擴張。
新華社要辦“中國的CNN”?
自2008年開始,媒體“中央軍”們已經(jīng)動作頻現(xiàn)。2008年下半年,《新華社2008~2015年工作設想》出爐之時,關于新華社要辦電視臺的說法已經(jīng)不脛而走,最后演變成新華社要辦“中國的CNN”的傳說。
這家美國的電視臺在2008年西藏“3·14”等事件中的報道,曾引發(fā)中國人的抗議?!凹訌妵H傳播能力建設,打破西方媒體壟斷格局和話語霸權(quán),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要任務?!毙氯A社社長李從軍說。新華社副總編輯吳錦才一上任,首先就停掉了美聯(lián)社的畫面,要求海外分社自己去拍。
在媒體“中央軍”的崛起中,電視處于突出位置——與其他傳播手段相比,“它的傳播面以億計,而網(wǎng)民一般幾千萬,同時在線十幾萬就不錯了。將來最有可能的挑戰(zhàn)來自手機?!?/p>
從通訊社的角度,新華社正在迅速擴大它的供稿能力。吳錦才說,現(xiàn)在每天電視通稿和節(jié)目成品日首發(fā)時長,從年初的幾十分鐘,躍升至現(xiàn)在的700多分鐘,超過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采集量,并在沖擊年底960分鐘的目標——這是明年的目標,后年則指向24小時。
在國內(nèi),新華社的電視新聞已有352家電視臺訂戶,而CNN、BBC、路透社、法新社等130多家境外媒體已在使用其英文電視線路。在輿論上,它們都是新華社電視的直接競爭對手。
今年10月初,在媒體巨頭云集的“世界媒體峰會”上,主辦方新華社站在中間?!霸谶@個舞臺中央,我們要發(fā)出自己的獨特聲音,呈現(xiàn)自己的存在價值?!眳清\才說。
與巨頭站在一起的一個感受是,逾越并非不可能。“看看默多克一直緊鎖的眉頭,就知道天下媒體世界的競爭多么激烈。”吳錦才說,任何大臺大社大報,都是從小做大的,路透、彭博,都是從一個人單打獨拼起步,而默多克媒體帝國的起點,是一個澳大利亞的小鎮(zhèn)報紙。
他所受到的另一個啟示是,“學會使用全球共同的規(guī)則壯大自己的實力”。比如,美聯(lián)社柯里最關心新媒體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問題,而默多克一入座,便拿中國移動“開刀”,認為它不該拿走70%的收益,而應該只拿30%。
在北京大興區(qū)“國家新媒體產(chǎn)業(yè)基地”,新華社擁有自己的幾百畝園區(qū)。中國的一些民營企業(yè)近年來在海外購買了一些電視頻道,它們將成為新華社的合作伙伴。
新華社電視暫時沒有公布在國內(nèi)辦臺的計劃,但海外落地的計劃可謂野心勃勃:從港澳地區(qū)開始,逐漸擴展到亞太地區(qū),再到歐美?!拔覀冋嬲氖袌鍪窃诤M?。我們要盡快進入世界媒體舞臺的中央去跟人家競爭,而不是在邊緣的位置周旋,”吳錦才說,“沒有自己的播出平臺,受制于人?!?/p>
“突出新聞性”
中國進入厚報時代多年后,有“世界十大報紙”之稱的《人民日報》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79周年紀念日的那天,增加了4個版面,主要增加要聞、國際新聞、社會建設等方面的內(nèi)容?!熬锤孀x者”中說,擴版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講話精神、“努力提高國內(nèi)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步驟”。
無論是電視臺還是報紙、新媒體,均強調(diào)“突出新聞性”,按中央領導的話說,按新聞傳播規(guī)律辦事,才能把握住輿論的主動權(quán)。
在去年初奧運火炬在海外遭遇干擾時,有西方電視臺在播放現(xiàn)場畫面時,配上旁白說:“中國媒體是不會播放這樣鏡頭的。”但令其意外的是,中央電視臺播出了藏獨分子搶奧運火炬的鏡頭。
新華社副總編輯吳錦才說,以去年的“3·14”或“5·12”劃界也許不科學,中國新聞改革的步伐近幾年一直在加快。這幾年屢遭網(wǎng)友挑錯的國家電視臺,也在試圖改變自己的面孔。
新華社電視的標志是一只鴿子。吳錦才說,不同于CNN等西方媒體,“XHTV”承擔傳遞正面信息的任務,宣揚人類社會的光明面。上月,新華社電視拍攝的《感動中國——共和國100人物志》在臺灣東森電視臺播出,收視率高于原先同時段所播節(jié)目。
開拍前,吳錦才召集工作人員,介紹美國人如何講故事:“共同的套路,就是要找這個人人生中的轉(zhuǎn)折點?!痹撈晒Φ年P鍵在于理念“對歷史的尊重,人性的回歸”。
此外,中央媒體亦有強化輿論監(jiān)督趨勢。近期社會熱議的上海“釣魚執(zhí)法”事件,以“新華視點”最搶風頭;而今年,“為黨說話還是為人民說話”的報道,則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外媒“吃飽了它就不鬧別的事兒了”
今年7月1日試開通的新華社英文新聞專線,馬上在“7·5”事件中派上用場:向海外各媒體發(fā)出了來自烏魯木齊的第一批現(xiàn)場暴亂的畫面。
上月,新華社開了年度工作會議。社長李從軍以新疆“7·5”事件第一時間啟動應急報道機制為例,稱該社重大戰(zhàn)役性報道和重大突發(fā)事件報道能力明顯增強?!按蟠髩嚎s了西方媒體的炒作空間,充分發(fā)揮了引導國內(nèi)外輿論的骨干作用?!?/p>
吳錦才說,應急機制由來已久,但在去年“5·12”地震之后有所加強,發(fā)生了一些本質(zhì)的變化——包括直播設備的引進和工作流程的管理。錯失第一時間的相關負責人,不僅受批評,考核上更可能被一票否決。
《人民日報》內(nèi)部,也專門成立新聞協(xié)調(diào)部,專門應對突發(fā)事件?!?·12”地震報道,被認為是一場輿論戰(zhàn)的勝利。中國媒體在地震報道中完成多次破例之舉,比如,進行24小時不間斷地直播,主持人可以真情流露,總理畫面可以不送審。
在地震一個月后的“甕安事件”中,新華社罕見地推出長篇深度報道。作者之一趙鵬時為貴州分社副社長、總編輯。在他的印象中,這是中國第一次連續(xù)、系統(tǒng)公開報道重大群體性事件。“我們不斷提供事實,評論就跟著事實走了。國際輿論也這樣。它們實際上有信息饑餓癥,你要去滿足它,吃飽了它就不鬧別的事兒了?!壁w鵬說。
“雖然目前我們與西方大通訊社還有不小差距,但我們有自己的優(yōu)勢,完全可以在某段時間、地域、領域、某些重大戰(zhàn)役性報道和某些重大問題中,有重點地與西方大通訊社展開較量,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新華社社長李從軍總結(jié)60周年國慶報道和世界媒體峰會工作時說。
摘自《南方周末》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