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羅 莉 霍艷飛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性氣道狹窄為特征的疾病。臨床特點為發(fā)作性呼氣性呼吸困難、咳嗽和哮喘。通過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顯著地提高哮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更好地配合治療和預防,達到減少哮喘發(fā)作,維持長期穩(wěn)定,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呼吸科住院的支氣管哮喘患者4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齡16~59歲,平均35.4歲;與過敏因素有關31例,與感染因素有關6例,無明顯誘因5例;輕度7例,中度30例,重度5例。經(jīng)過治療所有患者均獲得滿意效果出院,胸悶、氣促、喘息等癥狀明顯緩解,活動能力增強,呼吸功能改善,全部恢復正常學習和生活。
2 護理措施
2.1 加強生活飲食護理,避免接觸過敏原 ①避免接觸過敏原,房間內(nèi)不要放置可能誘發(fā)哮喘發(fā)作的一些物品和揮發(fā)性的藥物,如:花木、油漆、酒精等以及患者的生活用品,如皮毛衣帽褥墊、塑料等;②飲食指導,患者食用營養(yǎng)豐富的清淡飲食和補充水分,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進食可能誘發(fā)哮喘的食物,如牛奶、魚、蝦、蛋等,避免服用一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心得安等;③指導患者保證足夠、良好的睡眠和休息,適當加強體育鍛煉;④指導吸煙的患者戒煙;⑤指導患者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⑥指導患者預防呼吸道感染。
2.2 保持呼吸道暢通,控制哮喘病發(fā)作 密切觀察病情 護士要經(jīng)常深入病房,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包括一般狀態(tài)及生命體征變化。哮喘發(fā)作時,立即取半坐位或端坐位,給予低流量吸氧,建立靜脈通路,教會患者掌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的技巧,協(xié)助翻身、拍背,促進痰液引流,遵醫(yī)囑給予支氣管解痙藥和抗炎藥物,給予痰液稀釋劑或霧化吸入稀釋痰液,應注意補充液體,以利于痰液的稀釋,改善通氣功能。
2.3 藥物治療的護理 ①維持水鹽電解質平衡:哮喘發(fā)作時由于張口呼吸、呼吸快、通氣量大、出汗多,且入量不足,造成體液缺失,痰液粘稠不易排除,故應充分補液,在大量補液同時監(jiān)測血清電解質,及時補充糾正;②給予支氣管解痙劑;③訓練患者使用氣霧劑,囑患者先呼氣,然后開始深吸氣,噴出藥液時深吸氣,吸入后屏氣數(shù)秒,再緩慢呼氣,每次吸入1~2噴,每日吸3~4次。使用β受體興奮劑氣霧劑時,嚴重過量時可出現(xiàn)心律紊亂而猝死,故心功能不全患者要慎用。并注意應嚴格管理,控制劑量,每周用藥不能超過10 ml;④激素的使用:選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或氫化可的松靜脈注射或滴注,是治療重癥哮喘的有效慣用藥物。
2.4 心理護理 不同年齡、文化程度、性別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表現(xiàn),且千變?nèi)f化,但心理問題似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哮喘發(fā)作時患者精神緊張、煩躁、恐懼,而不良的情緒常會誘發(fā)或加重發(fā)作。應當體現(xiàn)人為關懷 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消除患者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入院時主動熱情與其溝通,注意舉止端莊,語氣要輕柔委婉,讓患者感到和藹可親,備受關懷,避免任何不良的刺激。與患者交談時多選擇使患者心情愉快的話題,可暫時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而代替因疾病而帶來的痛苦。通過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讓患者在心理上產(chǎn)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再通過暗示、說服、示范、誘導等方法,讓患者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放松心情,消除緊張的心理因素,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要尊重患者,認真傾聽患者的反應,護士要成為患者可信賴的朋友,獲得患者真實的心理問題,以便提高護理質量。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表現(xiàn),耐心講解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生原因、發(fā)病機理、用藥知識、臨床表現(xiàn)、健康教育等,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整個過程及保持良好狀態(tài)的必要性,以穩(wěn)定情緒、配合治療,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