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格
李小嬋家在廣東二線城市,專科畢業(yè)后,通過家人的關系被安排到當地農村信用社上班,每天朝九晚五拿著兩千元的工資,說不上富足,但是也很穩(wěn)定??衫钚瓤傆X得這樣過一輩子很沒意思,想自己做點什么又不知道從何下手,尤其是同事炒股的都賠了,開網店賣衣服和飾品生意也不好做,這更讓李小嬋迷茫。
李小嬋所在的城市以皮革批發(fā)為主,她家臨近的街被稱為皮料一條街。街道兩旁上百間店鋪,每天用貨車進出的成卷皮料不計其數。大買賣李小嬋做不了,也不適合自己,但是守著這些資源不利用真是可惜。李小嬋看到,這些皮料商每天都會從成卷的皮料上剪下來一些邊角廢料,這些廢料成不規(guī)則形狀,小的可能就是一個幾厘米的小三角,大的有兩張A4紙那么大。對于皮料商來說這當然是廢物,隨便丟在路邊,等著垃圾工人裝上車。
李小嬋看中了這些邊角廢料,她把各種顏色的邊角廢料撿回家琢磨起來。因為是皮料,質地較厚,做飾品就需要工業(yè)縫紉機,投入太大不適合。看著五顏六色的皮革,李小嬋覺得可以做皮革裝飾畫,在市面上絕對是新鮮事物。
說干就干,拿出剪刀、雙面膠、502、瓦楞紙,李小嬋先將天然色的瓦楞紙擺在地上,大小和A4紙差不多,再把另一張瓦楞紙剪成四條,貼在前一張瓦楞紙上形成一個初步的畫框。然后從色彩繽紛的皮革碎料中挑選顏色,她先挑粉色的皮料剪成花瓣的形狀,一片接著一片,粘貼在畫框里邊,因為花瓣有一小部分是重合的,這樣看起來就栩栩如生。接著再把墨綠色的皮革剪成花葉的樣子,依次貼上去,最后點綴黃色花蕊,褐色花莖。一幅皮革牡丹花就這樣誕生了。
接下來,小嬋每天都做一些皮革畫,有的是百花競相開放,有的是藍天白云樹木房屋,這些都是李小嬋事先在腦子里構思好然后畫到紙上,選好顏色再用皮革貼出來的,這樣搭配出來的效果非常好。
朋友來到小嬋家,看到她家里擺了這么多皮革畫,覺得十分別致,死纏著要走了一幅。基本每個朋友來做客都會要走一幅,這樣小嬋堆積起來的皮革畫越來越少。她想既然朋友們喜歡,說明一定有市場。她把剩下的皮革畫包裝起來,送到商場專門賣禮品的商家里,商家以每幅10元的價格全都買下來。
李小嬋回到家里,繼續(xù)到皮革一條街收集邊角廢料,她每周收集一次,能用上很長時間。時間久了,商家們都認識李小嬋,便把邊角料用袋子裝好直接給她。小嬋在原先的基礎上又有了創(chuàng)新,瓦楞紙框或者木框她噴上各種顏色的漆,使整個布局更加協(xié)調精致。或者用大塊皮革包邊,這樣看起來更加質感。畫面的內容除了花鳥魚蟲,也開始嘗試復雜的設計,比如駿馬,雙龍戲珠,仿照名人的書畫作品,只求神似別有一番粗獷的風味。
很快,李小嬋接到商家的電話,她的畫已經賣完了。李小嬋又送過去一些,當然價格也做了調整,小幅的皮革畫由原來的10塊漲為18塊。接著她又把做好的畫送到其他商家那里賣,開始了供不應求的局勢。
除了路邊揀邊角廢料,李小嬋發(fā)現(xiàn)皮革商家都會把30厘米左右的樣品掛在外面,供采購商免費拿樣。這些樣品包含了店里所有的皮革材料,顏色又很齊全。每周李小嬋都會到不同商家那里索取樣品,回家填充邊角廢料不夠的顏色。
不久李小嬋用積蓄在超市里租了二平方米的地方,專門出售她的皮革畫,由超市收銀處代收款,只要她事先標上價格就行。斷貨的時候超市會電話通知,其他事宜都有超市代理。她把價格定位在30元-300元之間。
很快,李小嬋的收入達到了每個月2000快,和她的工資一樣。因為原材料是免費的,所以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純利潤。
隨后李小嬋辭去了工作,找到兩個兒時好友,采取股份和雇傭關系開辦了小嬋皮革畫工作室。形成了一個小作坊。現(xiàn)在李小嬋已經注冊了自己的工藝品公司,每次談到創(chuàng)業(yè)經歷,她都說,自己是在路邊撿到的寶。
溫馨提示:創(chuàng)業(yè)者不要盲目追求新潮,應該根據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產業(yè)因地制宜,靈活運用資源,爭取從中發(fā)現(xiàn)商機。還要考慮當地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如果做出來產品卻不被認同,也是無用功。■
(責編 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