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蔣榮
“奔六”的人了,明顯感到記憶力每況愈下。不僅家里的事前說后忘,單位的工作也常常耽誤。特別是人名,剛握手時明明問了對方“貴姓?”可等到要說“再見”時,卻忘了該怎么去稱呼了。為了不誤事,我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里,什么事都用筆記“備忘”。如果半夜醒來想起第二天要做的事,為了不忘記,馬上拿起床頭柜上一直備好的筆和紙記下。為此還常常吵醒老婆。但如此地依賴“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卻使我的記憶力越來越差,幾乎到了不用筆記下的事,大部分都會忘得一干二凈的地步。但令我奇怪的是,半個世紀前自己兒時的事,卻能記得一清二楚!
為此,有老朋友指教,叫我不妨多看點書,多用點腦,特別要學著像小朋友一樣背誦點詩詞,也許能減緩大腦的衰老速度。于是我到書市買了《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和《新詩鑒賞詞典》《愛國詩選100首》等四本書。我們這代人,書讀得少,詩詞讀得更少。在“新鮮接觸”了這些詩詞以后,我真感到自己太渺小了,怎么這么優(yōu)秀的中華詩詞我都沒讀過?我一邊背誦一邊細工慢活地理解、體會詩詞中的意境,不僅讓自己的知識長進不少,還在已經生銹的大腦“記憶模塊”中,擦出了一點點亮光。我居然先后背出了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將進酒》、蘇軾的《水調歌頭》等幾十首古代、近代和現代詩詞。目前正在背誦白居易120句的《長恨歌》,已經完成了二分之一強。準備到全部背熟后,再去西安華清池看一下君主貴妃“朝朝暮暮”和“綿綿無期”的情感故地。
當然,剛開始背誦的時候,不僅是記憶力的原因,還因為自己的普通話也相當“搭漿”,再加上一些字不認識,詞組的意思不理解,所以要背出相當困難。一首詩詞往往要花幾個星期,像《將進酒》和《滿江紅》,差不多花了我一個月的空余時間呢。還好沒有什么壓力,也不用考試,所以花多長時間也沒有關系。最后當我搖頭晃腦面對老婆背誦出完整的一首詩詞、老婆說“全對”時,倒也頗有點成就感。特別是在我登上泰山之頂,抑揚頓挫地吟誦杜甫《望岳》時,那種油然而生的超凡脫俗的感覺真是愜意極了。
記憶力是否明顯提高不敢說,但我背詩的速度越來越快卻是實實在在的。比如最近背的李煜的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我僅用了兩個早晨上班路上的時間就背出了。更令我感到高興的是,我把自己背詩詞減緩記憶力衰退的做法講給幾位同齡人聽,他們也興致勃勃地表示:待退休后,大家到公園去,掛一塊黑板,抄上要背的詩詞,每天以吟誦詩詞會友,既能陶冶情操,還能減緩腦力衰退,甚至還能提高一點晚年人生寶貴的記憶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