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方法①治療組:a西醫(yī)治療:"/>
鮑哥勇 陳建軍 劉云娟
導痰湯為主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50例鮑哥勇陳建軍劉云娟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本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9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42~88歲,平均71.2歲;病程7~40年;患有肺心病44例,肺性腦病2例。對照組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齡50~86歲,平均70.3歲;病程6~41年;患有肺心病41例,肺性腦3例。均排除病情危重,需機械通氣者,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
方法①治療組:a西醫(yī)治療:解除氣道阻塞中的可逆因素;消除和預防感染;控制各種并發(fā)癥,如動脈低氧血癥;避免吸煙和其他氣道刺激物、麻醉和鎮(zhèn)靜劑、非必要的手術或所有可能加重本病的因素;解除患者伴有的精神焦慮和憂郁。b中醫(yī)治療:予導痰湯加減。組成:制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0g,炒枳實10g,膽南星10g,杏仁10g,炒黃芩10g,全瓜萎15g,蘇子10g,生甘草5g。水煎服,1劑/日,早晚分服。加減:痰多黏稠者,加川貝母、桑白皮、蛤殼;喘息不得平臥者,加葶藶子、冬花;熱傷津少者,加天花粉、蘆根;陰傷痰少者,減苦寒之味,加南北沙參、麥冬。②對照組:僅采用上述西醫(yī)治療。兩組均以2周為1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咳嗽、咳痰、喘息及其他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明顯好轉(zhuǎn);②有效:咳嗽、咳痰、喘息及其他癥狀好轉(zhuǎn),實驗室檢查有改善;③無效:主癥未改善,實驗室查無變化。結(jié)果
治療組50例中,顯效11例,有效3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對照組48例中,顯效5例,有效33例,總有效率79.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討論
COPD在農(nóng)村常導致基本勞動力喪失。該病病程發(fā)展緩慢,常因受寒或勞累而急性加重,臨床上以咳、痰、喘為主癥。本病在中醫(yī)屬“喘證”范疇,病位主要在肺和腎,涉及脾、胃、肝,后期可累及心(腦),基本病機為痰濁伏肺,氣機升降攝納失常。病理性質(zhì)有虛實兩大類,故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yī)案·喘》有“在肺為實,在腎為虛”之說,病情嚴重者可下虛上實并見。急性加重期以痰熱壅肺,邪實為主。
導痰湯出自《濟生方》,主治痰濁壅盛,胸膈滿悶。本病急性加重期以導痰湯加減,治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方中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芩、甘草)燥濕化痰;枳實、杏仁、蘇子肅肺止咳平喘;膽南星、黃芩、全瓜萎清肺化痰,瓜萎仁兼能通便瀉熱?,F(xiàn)代藥理研究已證明半夏、陳皮、全瓜萎、膽南星、甘草有祛痰鎮(zhèn)咳作用,黃芩、膽南星、杏仁有抗菌消炎、解痙平喘之功效,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明痰熱主要是細菌性炎癥過程。臨床觀察表明,導痰湯配合西醫(y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
小兒感冒散加減直腸給藥治療小兒四時感冒300例
陳超群
資料與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7月就診的四時感冒患兒300例,年齡2個月~7歲;病程2小時~6天,平均3天;均經(jīng)檢查外周血白細胞≤10.0×109/L,中性粒細胞<0.7。臨床癥狀以發(fā)熱惡寒,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等呼吸道癥狀為主225例(75%),兼有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75例。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的中醫(yī)兒科感冒臨床診斷標準。
方法以雙黃連注射液2~7 m1+柴胡注射液0.5~4ml為溶劑,將小兒感冒散(0.5 g/包)調(diào)成混合液。小兒感冒散按說明書年齡計量X2,并依病情輕重適量增減。雙黃連注射液按體重計量,全部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接直腸滴入導管直腸注入,2次/日。發(fā)熱≥38℃者,重用柴胡注射液;風寒暑濕偏重者,以藿香正氣液為溶劑。兼癥:夾痰者,加蛇膽陳皮散或蛇膽川貝散;示指紋沉滯者,合防風通圣丸(水丸)、小兒珠黃散、抱龍丸、藿香正氣液;熱盛及夾驚者,合小兒回春丸、小兒珠黃散、小兒肺炎散。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用藥4天后體溫正常,各種癥狀消失。②好轉(zhuǎn):用藥4天后體溫正常,各種癥狀均減輕。③無效:用藥4天,發(fā)熱不退或增高,鼻塞流涕及兼癥未改善或加重。
結(jié)果
治愈209例(69.6%),好轉(zhuǎn)91例(30.4%),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討論
小兒四時偶觸風寒,其病在營衛(wèi)。小兒素稟有熱,今復感風寒,風熱相搏,里熱不能發(fā)越,怫郁于里,表邪未解,里熱已盛,多形成表寒里熱之證。小兒感冒散為九味羌活湯加荊芥穗、人工牛黃、苦杏仁而成,以升散藥和清熱藥結(jié)合運用,發(fā)汗解肌,清熱透表,合以柴胡和雙黃連注射液加強清熱透表之功,符合九味羌活湯之意及小兒外感特點。直腸給藥保留灌腸,藥物經(jīng)腸黏膜滲透被吸收至血循環(huán),起到全身治療作用,避免了口服給藥因胃酸和肝臟作用對藥效的影響。外感證,病在肺衛(wèi),肺與大腸相表里,應用中藥保留灌腸,可使藥力循經(jīng)脈直達病所。
應用中藥湯劑直腸給藥保留灌腸,雖療效甚好,家長患兒易于接受,但臨床上應用于直腸給藥的中藥湯液多是按中醫(yī)協(xié)定處方或各醫(yī)院的經(jīng)驗方,經(jīng)醫(yī)院制劑室預先煎煮濃縮而成湯劑備用,等同于成品中成藥使用,不能臨證加減解決患兒感冒癥狀多變及兼癥。應用小兒感冒散辨病辨證直腸給藥治療小兒四時感冒,解決了上述難題,也避免口服中藥湯劑異味小兒不易接受等缺陷,且體現(xiàn)中成藥辨證辨病給藥特點,值得在基層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