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金
松梢象(蟲甲)是對人工松林具有嚴重危害的害蟲。成蟲和幼蟲都為害當年生紅松頂梢,尤其幼蟲為害更烈。頂梢受害后逐漸枯死,以側枝代替主梢,往往形成多頭現(xiàn)象,使樹干嚴重扭曲,影響高生長及木材質量。
松梢象(蟲甲)在黑龍江省一年發(fā)生一代,每一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蟲從落葉層里爬上樹,取食松針,進行補充營養(yǎng)。出蟄后的成蟲,20天左右進行交尾,5月中旬為交尾盛期,無論雌蟲或雄蟲,都有多次交尾現(xiàn)象。出蟄成蟲如遇陰冷、風雨天氣,經(jīng)常隱藏在穎隙、葉叢及樹洞中。它有很強的偽死性。
雌蟲交尾后,在紅松頂梢上咬一個口徑1毫米、深3毫米左右的圓筒狀卵坑,每個卵坑產(chǎn)一卵,偶有二卵,卵不外露,不易發(fā)現(xiàn),卵大約13天孵化成幼蟲。
初孵幼蟲活動能力弱,就在卵坑附近為害韌皮部,坑道雜亂。韌皮部吃空后,皮下只剩幼蟲糞便,輸導組織受破壞,引起嫩梢向上彎曲,枝梢漸漸枯黃。老齡蟲繼續(xù)為害邊材,并深入木質部,鉆進髓心。7月下旬至8月初,老熟幼蟲在坑道端部用木屑做成長9毫米左右橢圓的蛹室,在此化蛹,12天左右羽化為成蟲。成蟲壽命較長,大約302天,有的可達一年多。
新羽化的成蟲,在側枝和主枝頂梢取食,被食主側枝有大量流脂現(xiàn)象,造成的危害較大。羽化成蟲補充營養(yǎng)達30天左右,在9月末10月初,隨著氣溫的降低,陸續(xù)下樹越冬,越冬時有群集習性。
松梢象(蟲甲)的猖獗與環(huán)境條件,氣候條件有密切的關系。它是喜光的害蟲,全光下的紅松人工林受害程度比原始林和混交林重,林冠上方和側方若有闊葉樹庇蔭,受害較輕。透光撫育強度大的林分受害程度比不透光林分和透光強度小的林分重,透光強度大的受害率嚴重的達75%。另外,林內象(蟲甲)發(fā)生與降雨次數(shù)、降雨量有密切關系。6、7月降雨頻繁,陰雨連綿,林內濕度增大,松梢象(蟲甲)的寄生天敵廣肩小蜂等活動頻繁,提高了害蟲的死亡率。
不同坡向的紅松林,松梢象(蟲甲)的密度和為害程度差別較大。我們在帶嶺和平溝紅松林調查,南坡被害株率達45%,西南坡被害株率為41.5%,而北坡被害株率為1.2%。
針對上述情況,防治松梢象(蟲甲)應該從它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規(guī)律入手,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
主要途徑:
一、營造混交林。在造林時,最好采用“人工混”方式,把苗木植入楊、樺、柞等闊葉的林下。撫育時應保存上層林冠郁閉度不小于0.4。10年后透光撫育時,紅松林上層及側方仍然要適當保留闊葉樹,防止林內光線太強,濕度太小。另外,造林必須適地適樹,陽坡紅松林的松梢象(蟲甲)密度比陰坡紅松林的大,所以選擇陰坡營造紅松林較好。
二、保護和利用天敵。7月上旬以前被松梢象(蟲甲)幼蟲為害的頂梢,已經(jīng)枯黃,嫩梢向下彎曲,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及時剪梢,可以減輕次年蟲口密度。剪除之梢用紗籠裝好,在8月末將新羽化的旬(蟲甲)捕殺,再把枝梢捆好掛在樹上。因為很多天敵在枯梢內越冬,這樣做有利于保護天敵。
三、改造針闊比例不平衡的松林。目前,黑龍江省有不少已郁閉的紅松人工幼林,長勢喜人,但由于針闊比例失調,導致生物群落的自控機制失調,因而松梢象(蟲甲)和紅松皰銹病經(jīng)常泛濫成災,威脅紅松成林,所以改造現(xiàn)有針闊比例失調的紅松人工林是當務之急。首先應該封山育林,在因受紅松皰銹病嚴重危害而砍除的空地上和林間天窗補植闊葉樹,使其盡快形成塊狀,帶狀混交林。
四、化學防治。對于松梢旬(蟲甲)活動猖獗成災的林地必須采取化學防治的方法。每年越冬成蟲大量出墊或者新成蟲羽化盛期,用敵敵畏插管煙劑防治,有良好的效果。每年6月上旬,松梢旬甲幼蟲大量孵化,用50%的105g乳劑、50%氟乙酰胺500~600倍液防治一、二齡幼蟲,效果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