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安寧給自己的第二部詩集《石羊河,我家鄉(xiāng)的河》冠以“車安寧朗誦詩歌選”的副標題,此舉頗受原甘肅省作協(xié)主席高平先生的褒揚。因為,“這些年,不要說專門寫給人朗誦的詩很少,就是寫出來讓人看得懂的詩也不多”。為此高平先生敏銳地點出了這部朗誦詩歌專輯的藝術特色——“強烈的時代感、內(nèi)容的鼓動性和語言的平民性”(以上引文均見高平先生為車安寧詩集所作的《序》)。高平是詩人,詩人評價詩人最是行家里手,所以這樣的評價可謂恰中肯綮,入木三分!在這本收錄詩人近作三十多首的詩冊中,作者非常關注國家的命運、時代的變遷和人民的生活情緒。贊揚公仆,鞭撻腐敗,歌頌英雄,弘揚正氣。內(nèi)容覆蓋了“非典”、地震、沙漠、環(huán)保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而充滿了“強烈的時代感”。隨著閱讀的深入,就會發(fā)現(xiàn),車安寧詩歌“內(nèi)容的鼓動性”絕非一般的鼓舞和宣傳,而是抒情方式上的一種“情動于衷而形于言”的感染與震撼,是一種象征性抒情與哲理性思辨相結合的綜合表現(xiàn)方式,是一種貼近內(nèi)心、撼動靈魂和托舉精神境界的“宣傳鼓動”作用。而“語言的平民性”,不僅是指語言平實簡約,明白如話,“如白香山之詩,村嫗能解”,重要的是詩人能夠選用切近平民心靈真實需求的詩歌意象,具有低層敘事的藝術張力。
就“內(nèi)容的鼓動性”而言,車安寧最善于將象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辨結合起來,抒發(fā)對自己所處時代的社會、人生的真知灼見。其往往借助一些平凡的物象來暗示深刻而新穎的思想,顯示強烈而獨到的主體意識。比如,在《人民的兒子》中,詩人提出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人民是誰?”詩人自己的回答是——“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兩端,/從田間地頭到煉鋼爐前,/從邊防哨所的每一個腳印,/到顯微鏡前的每一雙慧眼”,“那些每天迎著初升的太陽/匆忙奔走的無數(shù)雙腳步,/那在勞動中灑下的每一滴汗珠,/那在豐收時露出的每一張笑臉,/就是人民!”一般來說,“人民”是一個具有莊嚴抑或神圣屬性的政治術語,可在詩人的筆下,“人民”就被細化成瑣屑平常、普通而又無所不在的“腳印”“慧眼”“汗滴”“笑臉”等,借助這些平凡的毫不起眼的物象來傳遞深刻而新穎的思想內(nèi)容,化嚴肅的政治術語為生動的文學形象,具體化卻不顯流俗,新鮮感又不見艷媚。為了本色質(zhì)樸地貼近普通民眾的平凡心靈,車安寧特別注意情感的推遞、遷移和嬗變過程的明晰化表述。在《石羊河,我家鄉(xiāng)的河》中,詩人飽含感情,對石羊河進行深情的贊美:“因為有河,那里就有了/湖澤、水鳥和牛羊滿坡;/因為有河,那里留下我/童年的回憶和戀愛的歡樂;/因為有河,那里就有了/千百年來流傳的歌;/因為有河,那里/曾走出過多少名流墨客!”昔日石羊河的美麗旖旎的風光伴隨著對美好往事的追憶,舒緩從容地呈現(xiàn)于讀者的面前,詩句中明顯地流逸著詩人輕揚歡愉的情緒。接下來寫石羊河著名的原因,“滋潤出一大片綠洲肥沃,/把兩大沙漠截然地分割;/還因為她,曾有過/漢武擊敗匈奴的鐵馬金戈,/有過蘇武牧羊留下的悲歌!”昔日的功勛和歷史的滄桑疊印在一起,語言和情感漸趨摯重與冷凝。當我們讀到詩人抒寫石羊河現(xiàn)在依然“著名”的原因時,“是因為她如今幾近于干涸,/大片的土地失去了潤澤,/無邊的農(nóng)田面臨荒漠,/黃沙從古老的長城飄過,/熱風把沙棗的花香掠奪!”詩句里就再也尋覓不到詩人一絲半毫的輕揚歡愉的情緒了,有的只是一種憂心若酲、愁情如熾的思緒,是一種近乎讓人屏住呼吸的焦灼與痛苦。跌宕起伏的情感軌跡,斷續(xù)相依的詩歌意象,鮮明地薈萃出一種雄渾瀚博的詩歌意境。
車安寧自己也說:“詩歌的發(fā)展無論怎樣變,有一點是不能變的,那就是真情的流露不能變。詩有句式的美、音律的美,詩的靈魂是情美,唯有動情、真情,才能寫出好詩。也唯有動情、真情,才能打動人,震撼人”(《后記》)。所以,“動情、真情,打動人,震撼人”便是車安寧詩歌具有永久鼓舞作用的最本質(zhì)的內(nèi)在因素。在副標題為“寫在抗戰(zhàn)勝利六十周年”的《抗日戰(zhàn)爭沉思錄》的長詩中,詩人在多達五百多行、四十二個小節(jié)的長詩中,以史詩般的胸襟和氣勢,酣暢淋漓地表達出對“抗戰(zhàn)”那個苦難時代的諸種思考與感受。全詩內(nèi)蘊博雜,情感跌宕,蕩氣回腸,磅礴大氣。詩人任意地放縱自己的情感,以筆為槳,以詩為舟,任自己的形象和思維躍動起伏在詩歌的海洋上。激蕩處如碧落九天的黃河,一瀉千里,石栗巔驚;平靜時又似映浸江湖的皎月,安閑澄澈,靜影沉璧。詩人高揚現(xiàn)實主義的如椽巨筆,真實地再現(xiàn)抗日戰(zhàn)爭中一幅幅悲烈的畫卷,一陣陣嘹亮的歌聲,一片片壯觀的洪流和一層層高漲的熱浪。卻也不忘拿起蠅頭小楷,在歷史長卷的末端寫下自己鉤沉往事、掃描記憶時萌蘗出來的一縷縷細切深婉的思絮。如“為什么/千里咆哮的黃河/沖不散侵略者的鐵騎/為什么/萬里偉岸的長城/擋不住入侵者的車履/而兩顆千斤重的核彈/即可以改變戰(zhàn)爭的程序/也使交戰(zhàn)的雙方/少倒下無數(shù)的身軀”,揭示出缺少強大和科技,使飽受苦難的中國人民陷入落后挨打的悲劇內(nèi)因。詩人平緩地描述那個時候成千上萬的軍人被日寇的槍口任意地驅(qū)使,“如同使用/一根根棍棒/在驅(qū)趕一群群牲畜”,寫那些良家婦女,“偶而一次的失貞/就可能去投河自盡/而敵人卻對她們施以百般的獸性蹂躪……”這樣的敘述彌漫著一層稀薄的悲劇氣氛,沒有壯烈的場面,沒有激揚的熱血,如同黑白電影鏡頭般在緩慢無聲地切換中,偏能灼傷讀者的眼睛,偏能戳疼讀者的心靈。一切靠歷史細節(jié)的真實融鑄而成的藝術真實,都能表現(xiàn)出驚心動魄的藝術魅力。電影、繪畫乃至文學藝術都是如此,詩歌當然亦如此。真情涌動的敘述,低徊婉轉(zhuǎn)的情感,確有一種“打動人,震撼人”的藝術魅力。詩句的結尾,詩人直面歷史,捫心自問,以一些發(fā)人深省的叩問和詰難語句,逼仄出某些國人在國難當頭的緊要時刻本能地流露出的那種可鄙可恨的民族劣根性。前事不忘,后世之師。詩人帶著哲學家的敏銳、獨特的眼光來觸摸那段歷史,既有振聾發(fā)聵的警世作用,又有醍醐灌頂?shù)男咽拦πА?/p>
艾青說過,詩人“是社會里的斗士,更富有狂熱,更善于冷靜,憎恨得更深,愛得更痛苦”。在《我愛你,祖國》中,我們就能體會到車安寧“憎恨得更深,愛得更痛苦”的復雜的情愫。詩人摔碎此類詩歌寫法上常見的窠臼,沒有去謳歌祖國的瑰麗河山,也沒有去抒寫對華夏民族的壯志豪情,卻寫自己因熱愛祖國而遭到他人的誤解,然后“陷入深深的思索”:“為什么有的人/對祖國那樣輕漠?/為什么有的人/對現(xiàn)實那樣刻薄?/有人重權在握,敢把萬千的公款揮霍;/有人成了億萬富翁,/卻恨不得把長城一腳踩破!”正是因為對自己的祖國“愛得更痛苦”,對發(fā)生在祖國大地上的種種丑惡行徑也就“憎恨得更深”,這種洋溢在詩句里的深婉的傾訴和沉重的嘆息,便有了濃郁的思辨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意味——“昆侖為什么寸草不生,/黃河為什么這樣混濁?/有人曾經(jīng)指責:/你這是蔑視祖國!/他哪能懂得,/一個真正的愛國者/那壯懷激烈的探索,/他哪里知道/一個炎黃子孫/對五千年歷史的執(zhí)著!”通過質(zhì)樸平實語言的敘述表白流露出一腔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相對于那些激情昂揚的“口號類詩歌”而言,這樣的詩句更能凸現(xiàn)一個具有傳統(tǒng)愛國情懷的詩人孤獨、真切而又痛苦的精神世界。所以,面對許多祖國的困境,詩人寫道:“當聽到黃河斷流的消息,/當看到偏遠農(nóng)村的饑渴,/我便努力拼命地工作;/到了天命之年,/當看到電視劇中,/漢武大帝的氣魄,/大唐興盛的巍峨,/當著女兒的面,我也/禁不住熱淚跌落……”這樣的語句,注重心靈傾訴的同時又不失局部細節(jié)的刻畫,詩人的童心和真誠便完全地裸露在讀者的面前了。有誰知道,在這個感動稀缺的年代里,詩人真誠的淚水已經(jīng)洗去了蒙在我們良知表面上多少污垢?詩人就在這樣平實的敘述中將自己的個體情緒置于興邦愛國的精神高度之上,可謂沉郁頓挫,感人至深!
可見,“內(nèi)容的鼓動性”絕非一般的鼓舞和宣傳,實在是一種象征性抒情與哲理性思辨結合的一種綜合表現(xiàn)方式,是貼近內(nèi)心、撼動靈魂和鼓舞精神的一種藝術的“宣傳鼓動”作用。魯迅先生說“我以為一切文藝固是宣傳,而一切宣傳卻并非全是文藝”(魯迅《文藝與革命》)。就是說只有以創(chuàng)造形象為主要特征的“文藝”才能實現(xiàn)純粹、完整的“宣傳鼓動”作用。反過來說,最深入人心的“宣傳鼓動”作用也只有通過文藝的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才能得到全面、本質(zhì)的實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講,車安寧詩歌講求“語言的平民性”,又何嘗不是為了實現(xiàn)其詩歌“內(nèi)容的鼓動性”而采取的一種手段方式呢?縱觀全本詩集,詩人大多選用切近平民心靈真實需求的詩歌意象來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真誠的感悟,使詩歌語言具有低層敘事的藝術張力。比如,為了表現(xiàn)現(xiàn)代科技高度發(fā)達的形勢下,人們對于侵害人類肌體的一些諸如“非典”等奇怪病毒的認識仍是那樣的蒙昧和無知,詩人寫道:“現(xiàn)代的挖掘機/正揚起巨大的鐵鏟,/卻無法將/幾撮病毒掩埋;/先進的大吊車/可懸起百噸的貨物,/卻不能將/幾粒病毒挪開;/高倍的望遠鏡/能夠洞察星空銀海,/卻對微小病毒的成因/一時搞不清來龍去脈”(《生命贊歌》)。巧妙選擇反差強烈而又對比鮮明的普通物象,將宏觀高大的科技工具和微觀渺小的病毒基因放在一幅畫面里,以怪誕夸張的筆觸表現(xiàn)出病毒的詭奇肆虐和人類的無奈困惑。而在《關注我們的家園》一詩中,作者把人類環(huán)境的憂思這一宏大主題放在“外星人”的眼睛里來展現(xiàn),就順理成章地點出地球人在“外星人”眼睛里的困惑:“他們?nèi)绱苏垓v,/難道就不覺得累?/他們把所有的石油和煤/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煙塵和灰,/把城市變成了水泥堆,/讓鄉(xiāng)村失去了自然美,/青山綠水,變得如此憔悴!/這,就是他們的智慧?”因不解而困惑,因困惑而變成詰責與質(zhì)問,通過這些詰責和質(zhì)問,來喚醒現(xiàn)代人日漸麻木的環(huán)保意識,以期實現(xiàn)詩歌微弱的“宣傳”作用。詩人特別注意用平實俗脫且又精煉純粹的語句來實現(xiàn)詩歌語言的“平民化”。在《總理來了》中,寫總理來到民勤宋和村,“老漢們樂得合不攏嘴,/年輕人爭著把路相讓,/總理進了農(nóng)家院落,/和鄉(xiāng)親們拉起了家常,/噓寒問暖貼近心腸,/鼓勵的話兒講在理上。/有人禁不住說一句:/‘和電視里的聲音一模樣?!痹娙艘桓淖约阂回瀼娜荻四脑娋滹L格,用“順口溜”式的快板書一樣的句式,短促快捷的節(jié)奏,流暢順達的音律,在一氣呵成般的詩句的流瀉中,鄉(xiāng)親們盼望總理來到村子里的那一瞬間的驚奇、興奮、激動和歡樂的場面就很輕易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特別是最末一句“有人禁不住說一句:/‘和電視里聲音一模樣?!敝苯邮强谡Z入詩,具有濃郁而真實的生活氣息。生活中鮮活的細節(jié)就定格在一幅幅雋永的畫面里,而詩歌中“活”的形象卻在讀者的腦海里長時間地流動。這是直入生活最原始最本色最拙樸的藝術創(chuàng)造,卻也獲得了直逼精神、內(nèi)嵌靈魂的藝術效果!
善于挖掘平民百姓所喜聞樂見的素材入詩,從感情和心靈上貼近普通群眾,又是車安寧詩歌“語言平民化”的另一種方式。在《市長,我的兄長》一詩中,一個“剛剛下崗”的普通女工,聽到自己小學到中學的同學,像“兩小無猜的兄長”般的優(yōu)秀市長,“居然下馬落網(wǎng)”的消息后的驚愕、惋惜和詰責——“如今,你把權力執(zhí)掌/卻為何看不到/看不到萬里長城的偉岸/看不到千里長江的流淌”?“是什么,把你的眼睛遮擋,/又是什么,把你的靈魂損傷/難道,權力必定會腐蝕肝腸/難道,地位意味著可以貪贓”?這樣的質(zhì)問,可謂字字錐心,聲聲泣血,詩人借一個樸實的女工的口吻,發(fā)出對這個時代產(chǎn)生在某些人身上的貪婪、腐敗現(xiàn)象的憤怒和控訴。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因為是一個昔日“心目中的兄長”,“多年敬仰的偶像”,被“霎時間擊碎,一落千丈”后,那種“深深的痛傷”就顯得真實自然而又凄惻感人。本詩引領讀者進入到更深層次的思考:腐敗,僅是國家政權的巨大災難嗎?腐敗,僅是社會陰暗的個別現(xiàn)象嗎?腐敗又何嘗不是處在社會機體中每一個公民“個體”的災難!因為腐敗,一個優(yōu)秀人才身陷囹圄,一個和眭家庭骨肉分離,一些親朋好友哀泣傷痛……腐敗對于平常生活,普通心靈備受傷害和蹂躪而形成的瘡痛又有誰來關注呢?詩人獨辟蹊徑,別選角度,對面著筆,闡幽發(fā)微,借一個普通女工的心聲,表現(xiàn)了平民生活背景下對“腐敗”本質(zhì)的人文思考,因而有著不同尋常的人性關懷方面的現(xiàn)實意義。又如,在《甘肅像什么》一詩中,詩人把對甘肅故土的熱愛之情放在一個中學的課堂上來展示。地理老師詢問學生甘肅地圖像什么?通過像鑰匙、像樂器、像啞鈴、像骨頭、像橋梁等意象比擬,探掘寓意,尋找和平民百姓習見的素材內(nèi)容,將甘肅的全部特點融鑄到一則短短的詩歌里,寓教育性和藝術性于一體,意境深遠而又包含哲理,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這就是詩人車安寧和他的詩集《石羊河,我家鄉(xiāng)的河》的藝術特點?!皟?nèi)容的鼓動性”實在是詩人所獨有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即象征性抒情與哲理性思辨高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詩人無所顧忌地抒發(fā)激情,評說歷史,暢述心志,又以富于啟迪性的形象拓展讀者的思維空間。在抒情中增加了思辨的力量,在形象里閃爍著哲理的光芒。而“語言的平民性”,使詩人的語言和選用的物象傾向于平民化的質(zhì)樸,更適合個體情緒的寫作,場景廣闊,意象繁復,更傾向于宏大敘事。使詩歌呈現(xiàn)出淡語有味、淺語有致的親切質(zhì)樸之感,表現(xiàn)出優(yōu)美的藝術形式,傳達出哲理與詩情相兼相融的優(yōu)雅的旋律。車安寧的詩歌,交織著凝重與輕靈的詩情,糾結著昂揚與低沉的思緒,壯志煙高,驚才絕俗,情蘊博雜,意脈暢達。因為善于從傳統(tǒng)中汲取滋養(yǎng),從生活中獲得靈感,并且固守自己的心靈居所,因而呈現(xiàn)出光華霽月般的襟懷和海闊天空般的氣象。《石羊河,我家鄉(xiāng)的河》便是一曲底蘊充沛的謳歌家鄉(xiāng)、鼓舞人民的奮進之歌,陽光下的放歌展示著詩人陽光下澄澈透明的情懷。流淌不息的石羊河,定會因著這樣的詩句而充滿了詩性的光芒。車安寧的詩歌,也定將在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的壯麗畫面中獲得歷史的厚重與哲學的深邃。
(作者簡介:程對山,武威第十五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