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 言
《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查理斯·狄更斯的又一部力作。遺腹子大衛(wèi)和年輕貌美、心地善良但性格軟弱的母親克萊拉相依為命。亡父留下一小筆遺產和一小座房屋,保證他們可以過還算富裕的生活。但是,兇殘貪婪的商人謀得斯通覬覦年輕貌美的小寡婦的財產和美貌,把她勾引到手,并請同樣兇殘貪婪的姐姐謀得斯通小姐來管家。母親對家庭財產的大權從此旁落,大衛(wèi)的生活從此改變。他經常遭受毒打,并被送往外地的一所寄宿學校,而可憐的母親敢怒而不敢言,最后被折磨致死。母親死后,大衛(wèi)被謀得斯通姐弟送進貨站當童工,因不堪忍受壓迫,他偷偷逃出,長途跋涉,找到他唯一的親人姨婆貝特西。大衛(wèi)在姨婆的愛護下健康成長,最后成為一位作家。[1]
小說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當時的英國正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yè)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小說通過孤兒大衛(wèi)的不幸遭遇描繪了一幅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畫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不僅揭露了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壓迫,更從人道主義出發(fā)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予深切同情。小說塑造了千姿百態(tài)、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佩格蒂先生一家是一個具有特殊結構、多災多難的家庭,作者通過對他們這樣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個人際遇、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等凡人凡事的描寫,廣闊深入地揭示了以他們?yōu)榇淼漠敃r勞苦人民的生活現(xiàn)狀,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在作者的筆下,他們是美和善的化身,是作者所追求的道德理想的典范。
二、佩格蒂先生一家
佩格蒂先生一家四口住在亞茅斯海濱,這是一個特殊組合的家庭:漁民佩格蒂先生、侄子漢姆、外甥女兒小艾米莉和寡婦葛米治太太。佩格蒂先生靠出海打魚養(yǎng)活一家,雖然辛苦,但憑借自己一雙勤勞的雙手,加上已經成年的漢姆的幫忙,他們的小日子也算過得有聲有色,安靜祥和。他們都是純樸、善良、道德高尚之人,都有比金子更加珍貴的心。
(一)善良寬厚、仁愛無私的佩格蒂先生
佩格蒂先生的弟弟喬和妹夫湯姆都在海難中喪生,留下父母雙亡、無衣無食的孤兒漢姆和小艾米莉。與佩格蒂先生同船干活的一個窮困的伙伴死了,留下無依無靠的葛米治太太?!半m然自己也是個窮人,可是心地好得像金子,純得像鋼”的佩格蒂先生先后收留了他們。佩格蒂先生不僅早出晚歸出海打魚,辛苦賺錢養(yǎng)活一家老小,而且熱情細致地體貼照顧著每一個人。他愛漢姆和小艾米莉如同自己的孩子,他尊敬葛米治太太如同自己的手足。
出落成“一個漂亮的小美人”的艾米莉受富家子斯蒂福思的引誘,離家出走。佩格蒂先生得知后,萬分焦急痛苦,“不管去哪兒!我要走遍全世界,去找我的外甥女兒。我要找到我那可憐的受了辱的外甥女兒,把她帶回來?!迸R行前,他委托葛米治太太照看船屋,“要叫那船屋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永遠都要像她原先知道的樣子。要是有一天她流浪回來了,我決不能讓這個老地方像是不讓她來似的?!备文c寸斷的牽掛,促使他毅然離家,到處流浪,苦苦尋覓自己的“小人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找到了艾米莉。為了讓他的“寶貝”不受人們的責難,他準備帶她到澳大利亞,“從頭過新的生活?!盵2]
葛米治太太脾氣煩躁,經常“哭喪著臉怨這怨那,弄得別人都很不舒服”。佩格蒂先生“除了表示深切的同情外,沒有流露出任何別的感情。”他總是“滿臉帶著仍使他激動的深切同情,點著頭低聲說:‘她這是又在想那個老頭子了?!?/p>
當他準備帶艾米莉到海外時,他“另外給葛米治太太找了個窩,讓她有個安頓的地方”,并“給她一筆款子,讓她的日子能過得舒暢點。”[2]每個人的需求和心愿他都考慮到了,唯獨不考慮他自己。多么善良仁愛、寬厚無私的人啊。
(二)高尚勇敢、忠厚豁達的漢姆
漢姆是一位忠厚善良、高尚勇敢的青年。他家貧如洗,沒有受過教育,卻懷有一顆誠樸、善良的心。“我”每次到佩格蒂先生的船屋,總是受到他的熱情款待。他像親哥哥一樣疼愛著小艾米莉, 用他那粗壯的身軀“像騎士一樣保護著她。”當斯蒂福思拐走了他的未婚妻艾米莉時,他很悲傷痛苦,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消沉,仍然“像個男子漢那樣盡心盡力把活干好”,并用掙來的錢支助佩格蒂先生外出尋找艾米莉。斯蒂福思騙走了他的心上人,照說他與那個紈绔子弟有血海深仇,但是,當斯蒂福思乘坐的大船即將在暴風雨中沉沒時,漢姆仍奮不顧身地跳下海去救人,不幸溺水而死。漢姆雖然貌不出眾,為人木訥,談不上儀容風度,然而他的形象比大海還要博大,在他面前,斯蒂福思之流顯得多么丑惡和渺小。
(三)一心“想當闊太太”,“以幫助全家成為上等人”的小艾米莉
艾米莉是一個善良美麗但卻單純幼稚的女孩。她深愛著撫養(yǎng)她長大的舅舅佩格蒂先生。由于她的父親在海暴中喪生,她總是會在“夜里刮起大風時驚醒過來,就會哆嗦著想到舅舅和漢姆。”為此,她一直想當闊太太,正如她自己所說:“我很想當闊太太,那樣一來,我們全都成了上等人。那樣,遇上暴風雨天氣,我們就不用擔心了?!盵2]多么善良體貼、愛護家人的姑娘!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視家人為自己生命的好人,卻由于受到所謂的愛情和金錢的蒙蔽,撇下即將成婚的忠厚的未婚夫漢姆,與闊少爺斯蒂福思私奔。且最終遭到拋棄。佩格蒂先生浪跡天涯數(shù)年,終于找到她后,她隨舅舅移民他鄉(xiāng),并為紀念漢姆而終身不嫁。
(四)總是哭哭啼啼、怨天尤人的葛米治太太
葛米治太太是一個丈夫早亡的可憐人,她總是想念自己的丈夫,整天哭哭啼啼,怨天尤人,說自己“是個孤苦伶仃的苦命人?!比欢?當艾米莉被誘拐離家之后,看到佩格蒂先生那么痛苦,葛米治太太一改往日的悲苦模樣,她“已經不像先前那樣,無精打采地坐在自己那待慣的屋角里發(fā)呆了,而是忙著做早飯。她接過佩格蒂先生的帽子,為他擺好位子,說話的語氣那么溫柔、體貼,我?guī)缀醵颊J不出她了?!痹灸敲创嗳?、時時需要人安慰的葛米治太太完全成了另一個人。“她是那么忠心耿耿,那么快就體會到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她忘了自己,那么關心別人的悲傷?!?/p>
三、結 語
作者塑造佩格蒂先生一家人及其遭遇,寓意深刻:這家人雖然性格各異,但個個善良勇敢,在家庭遭遇不幸時,他們互相鼓勵,勇克難關;當面對自己的仇人時,他們以德報怨。這是狄更斯對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對勞動人民的高尚品質的最高贊美。[3]仁者愛人,愛人如己,博愛無私,就像佩格蒂先生一家一樣,這是一個人道主義家庭,一個美與愛的集合體,誰與誰都沒有血緣關系,他們本來都是孤苦無依的個人,但他們卻走到了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互相關愛,這正是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在這部作品中最集中的體現(xiàn)。作者力求通過這部小說來培養(yǎng)世人的道德感情,完善自己,進而改造社會,導向偉大的文明。
【參考文獻】
[1]Charles Dickens.David Copperfield[M].Penguin Classics,2004.12
[2]宋兆霖譯.大衛(wèi)·科波菲爾[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6.
[3]錢青.英國十九世紀文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2.
(作者簡介:韓彥枝,河南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