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起 鄭 輝 宋維佳
2008年8月26日,CCTV10“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隆重播出了大型紀錄片《石景山——鐵色記憶》,以“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古老的文化根脈與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緊密相連,進行了歷史和文化層面的思考和探尋,既展示了石景山的古老文明,又講述了首鋼89年的發(fā)展史,濃縮了一個國家鋼鐵文明的世紀進程。
首鋼始建于1919年9月,是中國近代最早的鋼鐵企業(yè)。早在1911年,察哈爾省龍關縣(今河北省赤城縣龍關鎮(zhèn))居民采取辛窯(今河北省宣化縣東望鄉(xiāng)辛窯村一帶)礦石,用來制造紅色顏料。到1912年,這種礦石出產(chǎn)約7萬斤。1914年,丹麥礦冶工程師麥西生在北京見后,購得樣品,經(jīng)化驗分析,得知是一種含鐵量很高的赤鐵礦,并到產(chǎn)地考察,確定這一帶確有一個礦層區(qū),不僅礦層較厚,而且面積極廣。麥西生寫出《煙筒山鐵礦勘察文報告》送北洋政府,被“特授予總統(tǒng)三等嘉禾(獎)勛章”。一個儲量很大的赤鐵礦便公諸于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鐵價暴漲。北洋軍閥為牟取暴利,成立龍關鐵礦公司。不久,又在附近的宣化煙筒山發(fā)現(xiàn)了更好的礦層,遂全力開采,還將龍關鐵礦公司改名為龍煙鐵礦公司。當時日產(chǎn)鐵礦石500噸,全部運往湖北漢陽鐵廠。
“一戰(zhàn)”結束后,北洋政府著手在龍煙鐵礦附近建立煉鐵廠,并與美國伯利恒公司簽訂合同,由該公司負責設計煉鐵廠,協(xié)助選址,最后選定石景山。因為石景山前是永定河,后是京門鐵路,同時離龍煙鐵礦較近,距六河溝(今河北省磁縣觀臺鎮(zhèn))、井陘(今河北省井陘縣境內(nèi))、開灤(今在河北省開灤縣境內(nèi))等煤礦和盛產(chǎn)石灰石的將軍嶺(今河北省涉縣赤岸村北側一帶)也不遠。1919年3 月,北洋政府正式批準成立“官商合辦龍煙鐵礦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煉廠”,簡稱“龍煙鐵礦公司”,并征購土地2200余畝。美國伯利恒公司派技術人員勘查,6 月正式確定石景山煉廠當時選定的石景山煉廠第一高爐爐基位置
爐座位置,9 月,首鋼前身石景山煉廠正式開工興建。
1922年4月,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石景山煉廠建廠進度受到影響。1923年4月,被推向大總統(tǒng)寶座的黎元洪來石景山煉廠視察,并對開爐尚需的318萬8千元款金允諾“所需之款以政府補齊”,但不久不了了之。
1928年,國民黨政府接收龍煙鐵礦公司?!熬乓话恕笔伦兒螅毡拘钪\侵占公司。1935年至1937年,日本天津駐軍司令部組織華北經(jīng)濟大調(diào)查,涉及關內(nèi)各地,內(nèi)容之廣,掌握中國國情翔實的程度,連南京國民政府都沒有做到。北平淪陷后,日本侵略者占領石景山煉廠。
石景山煉廠自建廠到1937年的18年中,一直在官僚買辦手中,直到“七七”事變,日軍侵占石景山煉廠,始終沒有生產(chǎn)出一噸鐵。
作者單位:首鋼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