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
最近在某報上讀到一篇談白居易買房建房的文章,有點意思。
白居易一生確實買了建了不少房子,而且是隨著他的官位之變,房子也就越來越多,越建越好。早年錢不多,白居易在渭南買了房子,安了家。渭南離長安一百多里,算是遠郊。那時沒有高速,沒有地鐵,也沒有小汽車,不可能天天回家,有了自己的房子,白居易與妻子也還得兩地分居。后來53歲的時候,他在洛陽履道買了一處高級別墅,56歲從洛陽回到京城,買下了西安新昌宰相舊府,67歲的時候在蘇州買地建房,72歲的時候又在洛陽龍門買地建房??磥?,這位詩人并不是只住土房子里,其可點可記的高級住宅在全國各大城市就有好幾處。
白居易為什么要置辦這么多房產呢?肯定不是為了留給后輩兒孫,因為到了他56歲在洛陽買罷別墅的時候,他的父母和一個弟弟、兒子、女兒就都死了,他的親人,只有一個二弟活著,還在外地。再者說,就白居易的見識,他也不是那種活著買房置地留給后輩兒孫揮霍造孽的平庸之輩。那么,白居易是不是做房地產賺錢呢?也不是,那個時候的房地產不像今天這樣,可以一夜暴富,就書上記載,也只見白居易買房建房,不見其賣房。
白居易置辦房地產的唯一理由,就是這位老先生的官做大了,錢掙多了,腰包鼓了,生活的輪子只能這樣轉,白居易也是凡人,有錢人干的事,他也要干,他也要吃得好點,住得好點,活得瀟灑點,后來和他住在這些豪宅里的,就是他的幾個小妾和丫環(huán)。白居易確實寫了“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垅黃……”那樣的農耕生活,寫了“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那樣的勞動者,但是,就連白居易自己也不認為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白居易活著的時候,曾把自己的詩作分為四類,即諷喻、傷感、閑適、雜律。對于閑適生活,他是很看重的,他在詩里不掩飾自己擁姬納妾、依紅偎翠、丫環(huán)捏背、小蜜捶腰的情節(jié),他覺得這很正常。
就在刊登“白居易買房”的那張報紙上,還登載了一條當今演藝界明星大腕購買豪車的消息,光是陳寶國一個就有“日產尼桑賽芙羅、寶馬7401、陸地巡洋艦4.7L、道奇公羊、路虎、頂級阿斯頓馬丁”六輛之多,就連牛莉都有兩輛高級車,一輛是路虎自由人,一輛是梅賽德斯奔馳S級。這些名人其實都是凡人,他們車多就是因為他們錢多,你我要是錢多了,照樣和他們一樣,他們或許扮演過帝王、偉人、英雄、模范、地痞、流氓、小偷……但他們不就是劇中人,下得臺來,和你我之類凡人沒什么區(qū)別,用不著大驚小怪。
看一個人(包括古代的名人)先要把他當成凡人看,許多事情就不奇怪了。造神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管人的,整人的,寫人的,教人的,總是按照一個模式先往人的臉上貼標簽,再把人分成紅臉、黑臉,好人、壞人,好人只能做好事,壞人只能做壞事,好人做了壞事說不清,壞人做了好事也說不清。這些年為什么翻案的文章做不完,就是那些年簡單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結果.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