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勉
王勉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就職于上海松江區(qū)某部門。出版散文集《那些人 那些景》等多部;主編《語文新閱讀》等十多種書籍,被收入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等書種。
2008年末的一部《梅蘭芳》將素有“中國第一女須生”之稱的傳奇女性孟小冬生生地從燈火闌珊處拉回到了臺前。孟小冬終其一生在舞臺上扮演著慷慨豪氣的須眉,演繹經(jīng)典的傳奇劇目;下了臺,她蕩氣回腸、百轉(zhuǎn)千回的愛情亦如一部大戲,鳴鑼響鼓,精彩非常。有人說梅蘭芳成就了孟小冬,也有人說是梅蘭芳毀了孟小冬,孰是孰非早已隨斯人而逝,這紛紛擾擾的情債就如同陳凱歌說的:這世上的浪漫大多不能成功。
孟小冬與上海的緣分從出生便已結(jié)下。1907年,孟小冬在上海出生,可以說她是天生為了演戲而生的。她的祖父孟七是清同光時期的紅凈名角,父親、伯、叔也都是京劇演員,以至于她從出生起就浸淫在了京劇藝術(shù)中。嬰兒時期她天性中對京劇的熱愛就已顯現(xiàn)出來,只要聽見咿呀的京胡聲或是有人唱起悠揚的京劇選段,她就不再哭鬧,而是睜大眼睛仔細地聆聽。自小培養(yǎng)的深厚功力,使得小冬14歲就登上了上?!按笫澜纭崩锏那ご髣觯鼍慵训谋硌?、卓爾不群的扮相以及有別于其他人的高亢的童音,引得評論界交口稱贊。
也是在那一年,報紙上梅蘭芳先生上海演出的斗大的標(biāo)題下,同時出現(xiàn)的還有她的名字,雖然被襯得很小很小,她卻將這種景仰牢牢地記在了心底。四年后,經(jīng)歷無數(shù)風(fēng)霜雪雨和無數(shù)烈日艷陽,孟家有女初長成。無論是一襲洋裝的嫵媚風(fēng)情還是梳分頭架著金絲邊眼鏡英姿颯爽的男裝造型,都給人驚艷的感受。
從此,無論是富商巨賈還是社會名流都成了小冬的擁躉,她卻如同她的乳名“若蘭”一樣,冰霜高潔,始終不為名利所動。1925年8月的一天,京城的第一舞臺有一場盛大的義演,演出幾乎囊括了京城所有的名角。孟小冬與裘桂仙的《上天臺》在當(dāng)天的四出大戲中列倒數(shù)第三,幾乎與楊梅余平起平坐。演出完畢的孟小冬從后臺的縫隙中看完了梅蘭芳的《霸王別姬》,虞姬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便在她的心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由于小冬是坤角老生被列入盛大義務(wù)戲中的第一人,再經(jīng)過報紙的鼓吹,立刻成為了街頭巷尾熱議的名人。當(dāng)時的孟小冬與梅蘭芳,一個是伶界大王,位居“四大名旦”之首;一個是坤伶泰斗,當(dāng)之無愧的紅須生。
乾旦坤生,顛倒陰陽自然鉤起了人們的獵奇之心。于是,在好事者的撮合之下,兩人合演了一出《探母回令》。演出中小冬的朗朗英姿和梅蘭芳的嫵媚婉轉(zhuǎn)相映成趣,假鳳虛凰,纏綿軟款的演出,流淌出一片旖旎浪漫的風(fēng)情。感情上的情投意合和藝術(shù)上的雙峰并峙,使得他們很快走到了一起。而憑著執(zhí)著而孤勇的個性,孟小冬在明知梅蘭芳已有妻子的情況下,毅然嫁給了這位早已仰慕的藝壇前輩。一代名坤伶,不顧封建社會的妻妾等級,沖破重重的阻撓去追求愛情,必定是抱著破釜沉舟的勇氣的。而梅孟二人婚后的生活不可謂不幸福,相同的愛好、相似的經(jīng)歷、藝術(shù)上的共同追求,讓兩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親密得如膠似漆。但情路注定幾多坎坷,幾多曲折,經(jīng)歷了槍殺血案和戴孝奔喪的風(fēng)波,背負著愧疚以及沒有名分的壓力,小冬早已心灰意冷,一對璧人終告仳離。孟小冬定是愛慘了梅蘭芳的,先是報上的一紙決絕的啟示和四萬元的索賠,再是遠走他鄉(xiāng),看破紅塵。一切的潦倒顛沛,不過是因為這段感情的不舍與留戀,也許還有痛苦的成全。
后來的孟小冬幾經(jīng)周折,竟至嫁給了當(dāng)時上海灘的老大杜月笙,成了他的第五位夫人。面對年過半百的老人又無名無份,孟小冬竟然都忍受了下來。有人將這看作愛情,我卻不以為然,伊不過是報恩罷了。對比梅孟戀中的驕傲的執(zhí)念,彼時的孟小冬好似換了一個人。這只能說她的心里只有梅蘭芳,因為在乎,所以執(zhí)拗。而與杜月笙的婚姻正如她自己說的:“既然不能嫁給自己愛的人,就嫁給跺一跺腳滿城都要發(fā)抖的人?!笔钦J命,是感激還是依賴,就不得而知了。
“冬皇”的人生真如一場大戲,臺上姹紫嫣紅、金碧輝煌,臺下卻是凄清幽愴、求而不得,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