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明
順化佛教大學學習慈悲
沿著弘恩寺門外一條幽靜的小徑,不過數百米,便到了順化佛教大學,又名洪德寺。學校旁邊是學生們所在的幾座寺廟,每天清晨,學校的僧侶學生頭戴斗笠,身穿印著校徽的袈裟,沿著這條小徑往返于校園與寺廟之間。學校坐落在順化,曾是越南阮朝都城的心腹之地,卻極少為游客所知。不過260名學生的大學,幽清,靜謐,只有一座大殿和兩棟教學樓,卻奇異地混雜著寺廟的氣質和大學校園的氣度。
像所有大學院校的學生們一樣,他們勤懇好學,孜孜不倦。你很難從表情姿態(tài)上揣測他們的年紀。一位女學生用手勢向我比劃她的數字,生于1969年,出家18年,大學三年級。另一位女學生雖是剃頭,但額頭前還保留著一綹劉海,一直垂到肩上。她說,她未滿18歲,是不可以完全剃度的,白天還要到普通學校念高中。從20多歲到40多歲,學生們年齡不等。嚴格的僧侶生活,讓他們舉手投足輕巧單純,仿佛塵世的歲月沒有帶來任何年齡的隔閡。
像所有的寺廟一樣,佛教大學完全免學費,而教授們也是自愿無償教書。260名學生里,有160名是女生。男女同班,但不同寺廟。持久的戰(zhàn)亂創(chuàng)傷給越南帶來了女多男少的比例失調狀況。社會傷痛同樣蔓延到宗教界,女性出家人亦比男性多。
印度歷史、英文、中國歷史、中文、金剛經注解……這是一年級的課程表。每個學生或多或少會說幾句中文,不少學生善于閱讀中文經書并能翻譯注疏,卻難以講出口。
在越南,所有寺廟的住持均是“科班”出身。從佛教高中到大學,是每一個出家人的必經之路。問及他們畢業(yè)后的理想,幾乎一模一樣:回到家鄉(xiāng)主持一座寺廟,或者到中國深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