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如芬
時代論壇上有位朋友叫之愚,意思是“我就這么愚”,我還在一個聊天群里看到一位朋友名字起得更明白叫“愚的是俺”?!坝蕖弊值奈幕瘻Y源可謂深了,它承載的文化內涵也可謂多了。當然對一般人來說,這個字的感情色彩一定是貶義,就是傻的意思,象愚蠢愚笨愚鈍愚昧愚夫愚婦。誰也不喜歡人家說自己愚,可是在我國文學作品里,卻有很多人對它情有獨鐘呢。
列子熱情歌頌愚公的愚。北山愚公發(fā)誓要移走擋在他們家面前的太行王屋二山,智叟笑話他這簡直愚蠢透頂,你連山之一毛都不能毀掉呢,如太行王屋何。結果招來老愚公一頓義正詞嚴的訓斥,最后他質問這個自以為聰明的老頭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氣魄,直把那智叟照得卑微渺小,也令后世人無限景仰。可我總也不大喜歡他。智叟當然不智,因為他畢竟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愚公也未必不愚,我想,幸虧他的精神感動了天帝,要不他這樣生活一輩子不算,還要他的好幾代子子孫孫這樣生活下去豈不是太勞苦太乏味?!拔嵘灿醒摹?,這樣來世上一遭太冤枉。所以,我以為愚公總是有些愚拙的,我并不欣賞他的這種轟轟烈烈的生活方式?,F(xiàn)代早就有人質疑了:他為什么不搬家?
唐代的文學大家柳宗元也在“愚”字上大做文章。王叔文的革新運動失敗后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遭貶后的他寄情山水吟詩作文以排遣郁悶,作有《八愚詩》,還為這組詩寫了序叫《愚溪詩序》,序文中說寧武子的“邦無道則愚”,顏回的“終日不違如愚”都是智者裝愚,不是真愚,而我“遭有道”卻違背事理并因此觸罪,天下沒有比我再愚蠢的了。于是柳宗元住所附近的好多景物都被他以“愚”名之,什么愚溪、愚丘、愚泉、愚池、愚堂、愚亭、愚島。在這里柳宗元的“愚”宇中明顯帶著不平之氣,說自己愚其實是故作瀟灑。既然退出了政治舞,臺就游山玩水樂天安命吧,可是又不甘心。所以他看似曠達的態(tài)度中融合著憤懣之情,他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內心是很矛盾痛苦的,這終究也不是一種淡泊寧靜的生活態(tài)度。
現(xiàn)在有個成語叫“愚不可及”,出自《論語》,原本不是愚蠢到極點的意思。寧武于是春秋時衛(wèi)國的賢大夫,孔子很欣賞他的活法,說他“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寧武于這人在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很聰明,當國家混亂的時候就變得很傻,他那聰明勁兒我們是可以學得來的,但是他那裝傻的本事,我們就學不來了,就是所謂難得糊涂的意思。寧武子的做法倒很符合儒家所信奉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信條,只是一般人做不到罷了。
那些直言敢諫,剛直不阿的人真的很令人敬佩,可是那能在無道時裝愚的人我更喜歡。為什么呢?因為在一個無道之君面前講什么改革弊政為民請命,那有
好結果嗎?輕則貶官,重則殺頭。比干挖了心肝屈原被流放司馬遷受了腐刑……與其落得這樣的下場,不如瞇著眼睛裝癡作傻。大概寧武子就是這么想的吧。
這樣看來,愚公的“愚”是愚頑執(zhí)著,柳宗元的“愚”,是借愚泄憤,而寧武子的“愚”是樂在愚中,境界孰高孰下,一看便之。
最早以愚自居并把“愚”奉為人生處世哲學的應該是老子吧,看看他在《道德經》里是怎么說的:“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這里老子稱自己為愚人,他說看人家多么清楚明白啊,只有我昏昏沌沌糊糊涂涂。老子是中國先哲第一人,當然是智者了,可他卻偏說自己愚,這“愚”應該是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聰明智慧而達到的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是“被褐懷玉”,是他“獨異于人”的表現(xiàn)。
老子強調人應該。抱樸守拙,昏昏悶悶,是很有道理的,我們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俗訓,《三國演義》里的楊修聰明過人,到處揚才露己,單就不會叨光隱晦,終于因為“雞肋”事件招致殺身之禍。我就很納悶,楊修何其聰明,曹操有個什么舉動他一看就了然,曹操心里想什么他一想便知道,那他怎么就沒看出曹操早對他懷恨在心了呢??磥項钚薜穆斆鹘K究是小聰明而不是大智慧。
人不應該太精明,太計較,太工于心計,太喜歡使權弄術,王熙鳳就因為“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生命之于我們多么美好又短暫,所以活在世上與,人交往,該糊涂的就糊涂,該忘記的就忘記,小名小利,小是小非也要思來想去,縈繞于心,這樣豈不太累,做人的樂趣也就沒有了。
以“愚”處世,實在是智者最好的生存狀態(tài)。
不僅平凡人應該傻一點,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老子也主張應該“絕圣棄智”,這樣才有利于百姓安居樂業(yè),不是嗎,若不是那自恃聰明的國君無休止的開邊擴疆,窮兵黷武,哪里還有“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象,哪里還有“可憐永定河邊骨,尤是深閨夢里人”的哀鳴。就是今天,若不是人類自作聰明的開工廠排污水亂砍亂伐肆意破壞環(huán)境,怎么會遭到大自然那么猛烈的報復。而且誰都知道這其中利害可是又有誰肯罷手?這樣想下去,最終毀掉人類的很可能是人類自己的智慧。
我那位之愚朋友,聰明機智自尊要強又有才干,只可惜棱角分明鋒芒太露,當然就不可避免地碰壁吃虧,如是反反復復波波折折人生就已過半,大概是深得了“愚”之精髓故而名日“之愚”吧。愿他從此后以愚為樂,遠離一切煩惱和憂傷,平安快樂地走過今生。
選自《大眾閱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