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荻
我們有時會拓上那個青年的影子。哪個青年?邯鄲學步里的青年啊。那個學習邯鄲人走路結果忘了自己怎么走路的青年。
你可能要笑了:“此話當真?我不會那么愚蠢地成為第二個傻青年的。”
莫笑莫笑,邯鄲學步我們每個人都試過。所謂邯鄲啊,其實在水一方。
首先,學步是沒有錯的。很多人會對邯鄲學步嗤之以鼻,而搖頭擺手,連連說,不學不學。此言差矣。向優(yōu)質靠攏是前進的必要因素,只是,在靠攏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會忘了自己的本質,這就值得思考了。
比如,你會對你身邊的人的優(yōu)秀成績而艷羨不已,于是他就成了你眼中的邯鄲人。你模仿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學習計劃、作息時間。然而現(xiàn)實往往是悲哀的,你按“步”就班,緊緊跟隨,唯獨只有他的成績,你永遠都跟不上。
莊子大概就是擔心世人都這樣而作《邯鄲學步》,告誡人們:向優(yōu)質靠攏的同時,不要把自己弄丟了。
什么叫把自己弄丟?就是學習別人似乎成了習慣,不知不覺成了別人的一個徒有外表的克隆體,進而把自己的本性忘掉了。就像傻青年一樣,學不會人家走路,把自己的走路姿態(tài)忘了,最后甚至連走路都不會了。追求高品質也好,追求優(yōu)秀也好,本末倒置,便丟了追求的初衷了。
不只是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國家也鬧過“邯鄲學步”的笑話。當蘇聯(lián)在國際舞臺上大放光彩的時候,剛剛成立的中國便按捺不住了,緊跟蘇聯(lián)的腳步,搞起了大躍進,“三年超英趕美”,結果蘇聯(lián)是富了,中國卻窮了。忘了自己的底子,忘了自己的基礎,何來談發(fā)展呢?
我們?yōu)槭裁匆獙W?因為看到人家優(yōu)秀,所以想緊緊地跟上去,不甘落后,可以這樣理解的吧?當我們想讓自己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時,往往采用一種方式:模仿。不然,眾學子就不會對名人傳記如此膜拜了。確實,讀了三兩個名人故事,心想自己也有名人的抱負了,遂得意而忘形,忘了自己本身的身份。最初的模仿可能給你嘗了甜頭,帶來了一些榮譽和轟動,于是就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了。但是,當模仿到了一種機械化的呆滯的程度,就像那個青年一樣,便會逐漸顯露出東施效顰般的滑稽可笑。試問,模仿模到一無所有,意義何在?
邯鄲永遠都有,永遠都在和你隔岸相望。它既不是讓你不能褻瀆的高貴的神,也不是讓你一效仿就迷失自我的鬼怪。它獨擁自己的一份美麗與安適,等著你來,等著你把你自己的心帶來生根發(fā)芽,而不是把心葬在這里。
好一個邯鄲城啊。
在邯鄲城的上空,隱約中似乎聽見莊周在云中輕吟:“所謂邯鄲,在水一方?!?/p>
[指導老師: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