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權
摘要5%甲維鹽防治棉鈴蟲藥液試驗結果表明,5%甲維鹽的校正防效為50.87%~57.54%,其防效雖低于科云NPV,但對天敵影響不大,在防治棉鈴蟲時可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以降低害蟲抗藥性。
關鍵詞5%甲維鹽;棉鈴蟲;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8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3-0120-01
為進一步探討5%甲維鹽的科學使用技術和田間應用效果及對其他害蟲及天敵種群的影響,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jù),特進行本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試驗作物為棉花,當?shù)刂髟云贩N新陸早31。試驗地點設在10連7號地。供試藥劑為5%甲維鹽(山東省濟南仕邦農化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科云NPV(河南濟源白云實業(yè)有限公司)。
1.2試驗設計
試驗選擇在棉鈴蟲發(fā)生較重的棉田進行。土壤為黏土,中等肥力,栽培方式為一膜4行,膜上點播,加壓滴灌,作物長勢為中等,歷年棉蚜為輕度發(fā)生。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5%甲維鹽150g/hm2(A)、120g/hm2(B)、75g/hm2(C),科云NPV 30g/hm2(D),空白為對照(CK)。每處理重復3次,各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20~70m2。各處理區(qū)內作物長勢及棉鈴蟲發(fā)生情況基本一致。試驗期間沒用其他殺蟲劑,噴施藥液量在600kg/hm2左右。8月3日按要求配藥對棉株中上部均勻噴霧。選用生產上常用的噴霧器械農工16型。
1.3調查方法
7月28日至8月2日出現(xiàn)高溫,平均氣溫26~30℃,最高氣溫32~42℃,7月25日陰天,8月3~10日氣溫24~29℃,8月8~9日陰天氣溫正常。此溫對蟲害影響不大。每小區(qū)不同方位取3點,每點順行固定5株有棉鈴蟲卵和幼蟲(或人工接低齡幼蟲)的棉株,掛牌標記,每處理45株(重復3次),共225株(5個處理),保證定點株周圍棉株無卵和幼蟲,施藥當天調查記錄幼蟲數(shù)和卵量,施藥后1d、3d、7d、14d、20d調查記錄幼蟲數(shù),施藥后7d、14d分別記錄棉花頂及蕾、鈴受害情況。以空白對照卵孵化率為準。在調查防治藥效的同時,記錄百株棉花(逐株逐葉調查)瓢蟲、草蛉、蜘蛛、獵蝽等天敵數(shù)量。根據(jù)對防治效果的調查數(shù)據(jù),計算各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校正防效。
蟲口減退率(%)=
×100
校正防效(%)=
2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施藥后3d蟲口減退率不明顯,施藥后7d是防蟲最佳期,其蟲口減退率、防效由高到低為處理D、處理A、處理B、處理C。施藥后14d各處理防效均下降,但處理D防效仍表現(xiàn)為63.37%,其他處理為50%以下。從整體看科云NPV防效最佳。
由表2可知,施藥后7d處理C鈴受害較重為1.0%,其花蕾受害基本接近。施藥后14d處理C鈴受害較重,其次為處理B、處理D、處理A,其花蕾受害均接近,較CK偏低1~2個百分點。
由表3可知,施藥后3d對天敵影響大,天敵死亡率由大到小為處理A、處理B、處理D、處理C,分別為50.00%、47.83%、46.15%、44.00%。施藥后7d對天敵毒性下降,施藥后14d對天敵均無毒性。
3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5%甲維鹽校正防效為50.87%~57.54%,其防效雖低于科云NPV,但在防治棉鈴蟲交替用藥時,可起到既保護天敵又降低害蟲抗藥性的作用,并有一定防治效果,此藥可推廣使用。
4參考文獻
[1] 伍琦,熊謙富,李捷,等.低毒高效新農藥防治棉鈴蟲比較試驗[J].江西棉花,2008(4):39.
[2] 王麗英,曹春田,魏獻斗,等.幾種藥劑防治棉鈴蟲田間藥效試驗[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8(24):50-51.
[3] 王華,阿提姑.防治棉鈴蟲的藥效對比試驗[J].新疆農業(yè)科技,200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