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京梅
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調整的影響,2008年我國經濟增長9%,增速比上年大幅下滑。在經濟連續(xù)減速的同時,反映消費變化的重要指標——消費品零售額呈現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據此有觀點認為,消費呈現與經濟不同步的反周期走勢,消費有可能獨立于經濟變化,繼續(xù)保持旺盛態(tài)勢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本文通過深入客觀、多角度地分析消費需求的變化,認為消費需求在本輪經濟調整中受到的沖擊不亞于其他指標,當前消費需求與經濟增長仍保持基本同步變化的變化規(guī)律,擴大消費需求任重道遠。
一、消費品零售額不能全面準確反映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
2008年我國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長21.6%,比上年增速提高4.8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4.8%,比上年增速提高2.3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在經濟調整中消費品零售額保持了較快增長。但是,由于現階段消費內涵的變化和統計口徑的問題,消費品零售額不能全面準確反映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
一是消費品零售額沒有涵蓋服務消費。消費品零售額主要是統計城鄉(xiāng)居民商品實物消費的增長變化,不包括服務消費。但是,最近幾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2000---3000美元左右,發(fā)展性、享受性等服務消費快速增長,占總消費的比重不斷提高。由于大多服務消費不是剛性消費,受金融危機和收入預期減少的影響,2008年居民對旅游、文化、健身等方面的非物質消費有所減少,這在消費品零售額中沒有反映出來。
二是消費品零售額沒有包括住房消費。新世紀以來,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汽車和住房消費成為居民商品消費最重要、最大量級的構成部分,并有效帶動了相關消費需求的增長。但是,在消費品零售額中只包括限額以上的一部分汽車消費,不包括對整體消費有舉足輕重影響的住房消費。2008年我國住房消費呈現近10年來的最大跌幅,但在消費品零售額漲落變化中沒有包括這部分內容。
三是消費品零售額的統計方式摻雜了地方利益。我國多項統計指標是按行業(yè)或部門通過垂直統計渠道得到,數據較為規(guī)范和可信,而消費品零售額數據是根據全國30個省份上報數據匯總得到,有些省份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在消費品零售額統計時存在估算和虛報的問題,數據具有一定的水分,消費品零售額的統計制度有待改善。
基于消費品零售額指標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們在判斷消費需求變化趨勢時,不能僅僅依靠消費品零售額,而需要拓寬角度,從多方面論證分析,有時還需要按照經濟內涵對數據進行二次加工,深入分析內在變化,得出有依據的結論。
二、2008年消費需求主要指標基本呈現下降走勢
在我國的統計中,反映消費需求變化的指標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反映居民和集團商品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月度統計),第二類是反映城鄉(xiāng)居民商品和服務消費之和的人均消費性支出(季度統計),第三類是支出法GDP核算中反映總消費的最終消費(年度統計)。要研究消費需求變化趨勢,需要對各類消費指標進行綜合客觀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局部變化代表總體趨勢。
(一)2008年最終消費實際增速下降,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依舊小于投資
最終消費是衡量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之和變化走勢的總量指標,計算消費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用最終消費,它的變化走勢可以綜合反映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2008年最終消費增長變化呈現如下特征:
一是最終消費實際增長低于上年,為最近4年的最低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8年我國最終消費名義增長16.1%,基本與上年持平,但是扣除物價因素后,最終消費實際增長9.6%,比2007年實際增速降低1.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實際增長降至2005年以來的最低點,見表1。
二是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低于投資。經過初步測算,2008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4.7%,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6.2%,消費貢獻率低于投資貢獻1.5個百分點;2008年消費拉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投資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投資拉動作用大于消費,2007年我國曾出現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大于投資的情形(參見表1),2008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再次低于投資。
三是消費率延續(xù)下降走勢。2000年以來我國基本保持消費率下降和投資率升高的走勢,2008年也不例外。2008年消費率為48.6%,比上年降低0.2個百分點,投資率為43.5%,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2008年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總額與經濟增長變化關系說明,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因素仍然是投資,消費率、消費貢獻率不斷降低和投資率、投資貢獻率不斷提高的增長格局沒有發(fā)生逆轉,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依然小于投資,消費需求沒有形成與經濟周期不同步的獨立走勢。
(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速有所減慢,服務消費降幅大于商品消費
2008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長變化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速均比上年有所減慢。2008年受經濟不景氣、大量農民工返鄉(xiāng)等因素的影響,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信心普遍降低,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速呈現明顯減慢的態(tài)勢。2008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1242.80元,比2007年名義增長12.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5%,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分別比上年降低2.5和3.5個百分點。2008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現金支出為31594比2007年名義增長為14.2%,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為6.5%,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分別比上年降低0.4和1.5個百分點。
二是服務消費減速幅度明顯大于商品消費。2008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有所減緩,從人均消費的八大類支出結構看,服務類消費增速大幅減慢的特征比較突出,也是導致人均消費支出增速減慢的主要原因。2008年城鎮(zhèn)居民八大類消費支出中,增速呈現三升五降的結構性變化。其中以商品消費為主的消費支出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如食品、居住和雜項商品及服務增速比上年分別提高0.8、8和13個百分點。而以服務消費為主的消費支出增速比上年大幅減緩,如醫(y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增速分別比上年大幅降低12.7、18.3和10.5個百分點,參見表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現金支出增速呈現食品消費和醫(yī)療保健(受當年農村醫(yī)保改革影響)上升,其他類消費普遍降低的走勢。
2008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降低的變化走勢,充分說明僅僅依據消費品零售額不能全面反映居民消費狀況,服務消費作為居
民消費的重要構成部分對整體消費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只有分析綜合指標,才能準確判斷消費需求的變化走勢。分析表明2008年消費需求與經濟走勢的變化趨勢是相同的,不存在反周期的變化規(guī)律。
(三)“消費品零售額+住宅銷售額”實際增速明顯下降,住房消費銳減是主因
消費品零售額是反映商品消費增長變化的重要指標,但它的統計是有缺憾的。我國現階段商品消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汽車消費,住房消費,其他商品消費。消費品零售額只包括汽車消費和其他商品消費,沒有統計住房消費,但是,住房消費占消費品零售額+住宅銷售額的比重越來越大,1999年住宅銷售額占消費品零售額+住宅銷售額的比重為6.3%,2007年提高為22.3%。因此,要全面分析商品消費的變化,不能忽略住房消費的內容。本文嘗試把住宅銷售額納入消費品零售額,分析兩者合計數據的實際變化情況,以更全面、準確反映商品消費的變化趨勢。
2008年我國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長21.6%,實際增長14.8%,增幅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商品房交易市場呈現“價量齊跌”的走勢,2008年住宅銷售額名義增長-20.1%,比上年降低27.8,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20.5%,比上年降低68個百分點,這是1999年以來住宅銷售額增長首次出現大幅下降。2008年住宅銷售額占消費品零售額+住宅銷售額的比重為15.8%,比上年降低6.5個百分點。住宅銷售總額和增速的大幅回落,直接導致了“消費品零售額+住宅銷售額”實際增速明顯下降。2008年消費品零售額和住宅銷售額實際增長13.9%。比上年增速回落3.4個百分點。
分析表明,受經濟減速和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影響,2008年消費品零售額+住宅銷售額實際增幅呈現下降走勢,與經濟變化走勢是一致的,其中住房消費對整體商品消費增長變化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忽略住房消費認為消費品零售額不降反升的結論是片面的。消費品零售額+住宅銷售額客觀和真實地反映了2008年商品消費的變化軌跡,它比單一的消費品零售額走勢變化提供的信息更接近百姓的實際消費生活,突出表現了現階段居民的消費結構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消費品零售額數據的不準確性,在今后的消費分析中可借鑒此方法。
三、擴大消費政策效果分析和對策建議
(一)擴大消費政策取得較好效果
今年1--4月我國消費市場較為活躍,消費需求增長結構呈現積極變化,主要表現為:
消費品零售額實際增速明顯加快。1--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長1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6.3%,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7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全年1.5個百分點,是1986年至今23年來消費品零售額實際增長的最高水平。
農村消費增長快于城市消費增長。1--4月城市消費增長14.1%,農村消費增長16.9%,農村消費增長高于城市消費2.8個百分點。農村消費增速已連續(xù)4個月快于城市消費,在政策作用下這一增長格局有望延續(xù)。
汽車市場銷售量大幅提高。1--4月份,汽車累計產銷372.48萬輛和383.19萬輛,同比增長6.40%和9.43%。其中乘用車產銷269.29萬輛和282.67萬輛,同比增長9.75%和15.09%。前四個月新車銷量超過美國、日本,成為全球新車銷量第一大國;全國汽車產銷率達到101.3%,行業(yè)庫存創(chuàng)兩年以來新低。
住房銷售大幅回升。1--4月,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8.6%,銷售額增長38.6%,增速同比分別提高36.9和37個百分點,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商品房成交量明顯回升。此外,1--4月限額以上批發(fā)和零售業(yè)中,家具類同比增長23.9%,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7.3%,與住房消費相關的商品銷售增長大大高于其他商品銷售增長。
數據分析表明,要加強和延續(xù)消費持續(xù)較快增長的勢頭,進一步擴大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必須圍繞擴大汽車和住房消費、提升農村消費等消費重點進一步完善擴大消費政策,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進一步擴大消費的政策建議
目前,面臨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出口需求大幅萎縮,全球經濟增長模式的重大變化,以及國內普遍產能過剩導致投資增長空間受限等嚴峻挑戰(zhàn),要求在“擴內需、保增長”的大局中更多地發(fā)揮消費需求的作用。
1、通過提高工資和減稅,逐步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我國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勞動者報酬占比由2000年的51.4%降低為2007年的39.7%,大大低于發(fā)達國家與我國相同發(fā)展階段時50%左右的水平。因此,要進一步擴大消費,應大力調整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結構,收入分配向勞動者傾斜,3年內逐步使勞動者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提升為45%左右。
一是將經濟增長和職工收益密切掛鉤。建立健全不同部門、行業(yè)和地區(qū)職工工資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大體同步的機制,將兩者增長關系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之一。
二是降低政府稅收占國民收入的比重。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政府稅收占比較高,2004--2008年各項稅收(扣除企業(yè)所得稅)占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比重為14--15%,高于日本4--5個百分點。如果政府稅收所得降低4--5個百分點轉移給居民,大約可使勞動者報酬增加8900--11000多億元。
2、給低收入群體發(fā)放消費券,擴大其消費能力
建議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給低收入群體發(fā)放每人每次500---800元的消費券,可要求配套一定比例現金使用消費券,并規(guī)定半年內用完消費券。
3、力促房價合理回歸,推動住房銷量穩(wěn)定回升
一是打破形成高房價的利益鏈條,促使房價回落到居民可支付的水平。全面清理各種稅費,大幅降低房地產開發(fā)成本;對閑置一定時間不降價、未出售的商品房予以商品房報價額20%的處罰;對擁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征收房產稅,促使商品房價合理回歸。
二是對地方政府投資保障性住房給予貼息或轉移支付。建議中央財政設立住房保障專項基金,對地方政府投資保障性住房給予貼息或轉移支付的支持。
三是建議政府采取逆向拍賣的方式購買存量商品住房。建議地方政府采取逆向拍賣的方式購買存量商品住房。一方面,政府給出一定區(qū)域房地產價格的指導價,讓開發(fā)商參與競拍,低價者中標;另一方面,政府自己購買,將其用于保障性住房,賣給或租給中低收入群體。按照開發(fā)商成本價格逆向拍賣一部分商品房,既可緩解開發(fā)商資金緊張的局面,也可減少政府建房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消化房地產庫存。
四是提高住房貨幣補貼的標準。當前的住房補貼標準是根據1998年每平米3500--4000元的經濟適用房確定的,建議國家根據經濟發(fā)展情況、職工工資水平、各地區(qū)普通商品住房價格變動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較大幅度提高住房貨幣補貼標準,房價高的省市可根據當地情況適當上浮。
4、改善用車環(huán)境,進一步穩(wěn)定汽車市場發(fā)展
一是逐步取消高速公路路橋費的收取。在取消二級公路收費的基礎上,對高速公路和國道進行貸款期限、貸款總額、運營使用年限和成本回收情況的統計,按年限逐步取消其路橋費。
二是鼓勵開發(fā)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盡快制訂新能源汽車上牌上路等具體使用規(guī)定,完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和鼓勵辦法,將補貼消費者作為重要原則,將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納入補貼范圍,免除購置稅和增加政府采購力度。
三是嚴格執(zhí)行汽車報廢制度,保證正常汽車更新周期。
5、加大工業(yè)反哺農業(yè)的力度,將銷往農村商品的返還率提高至17%
一是增加“家電下鄉(xiāng)”的種類品種。除彩電、冰箱、洗衣機和手機外,還要增加農民關注的微波爐、摩托車和燃氣灶等小家電,增加種類和型號,擴大可供選擇的余地。
二是簡化家電補貼手續(xù)。建議家電補貼由定點銷售網點直接為農民辦理,不需到財政所申報備案,實行“一站式”服務。
三是建議政府將銷往農村的家電、電腦和汽車等工業(yè)品的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至17%。目前農民收入水平和耐用消費品擁有率與城市居民相差10年以上,要盡快縮小城鄉(xiāng)差距,需要城市經濟對農民做出更大的反哺補貼。
6、鼓勵和扶持農民改善住房條件,促進農村消費升級加快步伐
可考慮建立“新居專項基金”,為農民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必要時可給困難農戶按需建住房面積或需要翻新的住房面積給予直接補貼,積極抓住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后派生的家電消費升級的機遇。此外,隨著農村勞動力加快城市轉移,應允許農民利用農村的宅基地,到城里置換廉租房或經濟適用房,鼓勵和允許進城農民和一部分有條件的農民在城里買房,提高他們在城里的長期置業(yè)意愿,帶動相關消費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