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洞天
中國有幾個鄰國,其國名是由中國皇帝命名的,而且沿用至今,委實有點意思。
日本
漢光武帝劉秀在接見東瀛的使者時,封其國的國王為倭王,所以有了“漢委倭王”之記載?!百痢笔菍θ杖说淖钤绶Q呼?!百痢弊值囊馑及ǎ弘y看的,丑陋的,矮小的說話、辦事啰里啰嗦的;單純,聽話的意思。對友邦如此稱呼確實欠妥。據(jù)唐人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記載,“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p>
為什么武則天會將倭國改成日本國呢?日本是“日之所本”的意思。日本在中國東方遙遠(yuǎn)的海上,從中國人的視覺上來感受,似乎正在太陽升起的地方。當(dāng)然,身居日本列島的人,并不見得認(rèn)為太陽從本土升起。不管怎么說,日本國比倭國好多了,日本人是可以接受的。
朝鮮
1361年11月,中國的紅巾軍攻陷高麗國的開京后,高麗萬戶李成桂(以后的朝鮮太祖)率2000精兵出其不意地攻入開京,紅巾軍大敗,遁走鴨綠江,退回遼陽。立下大功的李成桂就此逐漸掌握了兵權(quán),并最終廢掉了國王,自立為王,高麗國就此滅亡。
為了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稱臣,他向朱元璋遞交了國書。新人新氣象,李成桂自然要廢除高麗國的稱呼,這個新的王朝需要一個新的名字。
稱王后的李成桂擬定了兩個國號——“朝鮮”和“和寧”,請朱元璋定奪,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取“朝日鮮明之國”之意。
朱元璋還親自下令:朝鮮為永不征討之國,明朝和朝鮮正式以鴨綠江作為邊界。朝鮮尊明為天朝,并采用明年號,此后,朝鮮的歷代國王繼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確認(rèn)并賜予封號。
越南
歷史上的越南長期臣服于中國,唐朝調(diào)露元年(679年)所置的安南都護(hù)府治所在今越南河內(nèi)。南宋時;才有了“安南國”見于記載。
可是,為什么到了清朝的嘉慶年間,會將“安南國”改名為“越南國”呢?
原來,安南國王阮福映曾向清朝請求以“南越”二字錫封。嘉慶皇帝考慮了老半天,覺得不妥。南越,包括甚廣,廣東、廣西的大片土地都在其中,而安南國王阮福映所管轄的地盤不過是交趾故地,怎能稱得上“南越”?
安南國是先有越裳舊地,后才有安南全境。于是,嘉慶皇帝賜予安南國王“越南”的國號?!耙浴阶止谄渖希云湎仁澜?;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p>
1805年,清朝嘉慶皇帝詔改安南為越南,命廣西按察使冊封阮福映為嘉隆帝,任越南國王,向清朝稱臣。從此,“越南”的國名一直沿用至今。
(摘自《中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