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網絡輿論價值對社會和諧的建構作用
建言獻策,促進政策科學和民主。社會和諧意味著以人為本,凸顯出人的主體地位,社會和諧中的網絡輿論價值的實現(xiàn)不是一種聲音的表達而是多種聲音的共鳴,體現(xiàn)著政府和公眾關于國家建設和處理社會事務的共同意志。網絡輿論是公眾參與國家事務的手段,是公眾行使參政議政權利的方式。網絡輿論凸顯了公眾的主人翁地位,讓公眾成為國家建設的參與者,充分發(fā)揮公眾的智慧和潛力為國家建設建言獻策?,F(xiàn)實是,中央和國務院設有專門機構,每天從網上搜集公眾的意見和建議,這使得公眾的輿論表達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公眾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利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網絡輿論作為紐帶將政府和公眾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增強了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動。
輿論監(jiān)督,促進社會良性發(fā)展。社會和諧是一個協(xié)調、有序的社會,在網絡輿論的監(jiān)督聲中,社會權利之間相互制衡,有助于促進社會良性循環(huán)。網絡輿論的監(jiān)督功能是社會矛盾生活的“監(jiān)督器”或“晴雨表”,只要社會矛盾系統(tǒng)和社會實踐系統(tǒng)的某些環(huán)節(jié)和方面出現(xiàn)失?;蚴д{現(xiàn)象,影響到人們的價值系統(tǒng),就一定會在網絡輿論中得到反映。①網絡輿論把社會中的現(xiàn)象反映出來,由公眾自發(fā)地形成各種批評和訴求,以一種輿論的形式促使相關部門或單位審視并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修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公眾將腐敗分子和黑惡勢力的材料和證據(jù)一一在網絡中曝光,在逐漸達到輿論一致后,督促有關部門對問題的重視和解決,促使大量違法違紀和腐敗案件受到查處,不正之風在公眾的監(jiān)督之下得到有效控制。
監(jiān)測環(huán)境,充當社會雷達?!霸诜从晨陀^世界時,輿論總是捕捉剛剛出現(xiàn)的利害問題和重要事件,把視角伸向各個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雹凇熬W絡輿論可以給社會公眾傳達某種信息,讓人們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所發(fā)生的事情對國家、民族、社會,對自己有什么影響,影響的持續(xù)時間和強度有多大?!雹劬W絡的交互性使網絡輿論變傳統(tǒng)輿論的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輿論主體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發(fā)布者,技術上的支持使網絡輿論更加有所作為。在網絡環(huán)境下,每一個網民都是信息的“把關人”,憑借網絡直接、直觀、快速的特點,網民時時觀測著社會的動向,隨時通報社會中一切引人注意的事物和現(xiàn)象,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在網絡中傳播。
聲援正義,維護社會公平。公平正義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是社會和諧最基本的原則,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④網絡輿論用語言褒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網絡輿論具有公開性、廣泛性的特點,輿論經過網絡的迅速傳播,立刻在社會范圍內形成一種力量,對被評價者產生輿論壓力,讓有礙社會公平和正義的現(xiàn)象難以遁形。
鞭撻丑惡,守護社會良知。社會和諧提倡文明禮貌,以互助友愛為社會公德,網絡輿論作為一種社會控制力量,能起到督促和規(guī)范主體行為的作用,網絡輿論愛憎分明、明辨是非,對社會中的人、事、物依照社會道德進行評判,起到了守護社會良知的作用。網絡輿論讓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把道德標尺,它告訴人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值得贊揚的,什么是受到批判的,網絡輿論把風俗習慣、社會道德內化為人的自覺行動,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
凝聚情感,促進民族團結。網絡強大的交互性使信息廣泛地傳播,在新聞事件產生之后,迅速到達各個輿論主體,在輿論主體的響應、號召和渲染下網絡輿論的力量得以迅速地釋放,在社會公眾的參與和互動過程中,凝聚了民族情感,促進了社會團結。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每當中華民族遇到重大事件時,網絡輿論都發(fā)揮了特殊作用,成為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平臺。
社會和諧視角中網絡輿論價值的偏離與回歸
網絡輿論價值的實現(xiàn)有賴于公眾的理性表達,只有理性的網絡輿論才能最終促進社會和諧。然而,公眾的輿論表達并不都是理性的,這使得網絡輿論產生的效果并不一致,并不總是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當網絡輿論的主體舍棄社會利益而從自身的主觀愿望出發(fā),表現(xiàn)為少數(shù)人的利益訴求,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的時候,網絡輿論價值就會出現(xiàn)偏離。網絡輿論價值的偏離不能反映社會整體的需求,違背了社會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甚至觸犯了法律,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給社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網絡輿論價值的偏離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①網絡謠言。網絡中既有真實的信息,又有捉摸不定的網絡謠言,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謠言在網絡空間中迅速傳播,經過網絡的放大效應,謠言的危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網絡謠言喪失了網絡輿論應有的信息功能,使公眾難以辨別周圍世界,容易產生社會動蕩,不利于社會和諧。②網絡輿論暴力。網絡輿論暴力是指一些網民以道德的執(zhí)法者自居,利用狂熱和偏激的語言對當事人進行惡意的人身攻擊、謾罵和侮辱,影響當事人的正常生活,對當事人造成心理和精神傷害的現(xiàn)象。③網絡輿論監(jiān)督“越位”。網絡輿論對涉“官”、涉“腐”、涉“富”等話題尤為敏感,網民仇視富人群體,與官為敵,輿論監(jiān)督缺乏理性的判斷,不分青紅皂白地對被監(jiān)督對象口誅筆伐,產生輿論逼視,有礙社會公正。④網絡輿論的品格低下。網絡輿論存在較為明顯的媚俗傾向,色情信息泛濫、“審丑成風”,越是反常態(tài)、難登大雅之堂的現(xiàn)象就越受到網民的追捧。
網絡輿論價值的偏離與社會背景不無關系。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隨著社會分配方式、利益格局的變化,出現(xiàn)了許多社會矛盾。由于這些社會問題一直以來得不到解決,公眾對現(xiàn)實的不滿郁積心中,致使公眾形成刻板印象,呈現(xiàn)出批判現(xiàn)實的傾向。網絡輿論主體主要來自社會中為數(shù)眾多的“草根”階層,利益相關使網絡輿論容易形成一定的群體,精英群體在輿論一致的壓力下陷入“失語”狀態(tài),社會矛盾在偏激的輿論表達中得到強化,使網絡輿論陷入無序狀態(tài)中。此外,在網絡環(huán)境中聚集的群體,表現(xiàn)出群體內同質、群際異質的特性。⑤公眾多表現(xiàn)從眾心理,當群體的意見對公眾的心理基礎產生一定的壓力時,公眾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言論與群體意見保持一致。群體規(guī)模越大,群體壓力就越大,從眾表現(xiàn)就越為顯著,越容易達到輿論一致的效果,輿論的傾向性和指向性就越明顯,輿論攻擊對象受到的傷害也就越大。尤其是在網絡匿名化的保護下,人們沉溺于網絡的虛擬之中,言論達到了空前的自由,網民發(fā)布信息不必顧及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束縛,致使網民在發(fā)表言論時置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于不顧,觀點偏激,人云亦云,感性的宣泄代替了理性的思考。
網絡輿論價值的偏離是實現(xiàn)網絡輿論價值的掣肘,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因此必須加強網絡輿論的引導和調控。宏觀上,政府制定法律、法規(guī)、政策、方針來規(guī)范主體的行為,對傳播不良信息、蓄意制造反動言論的個人或媒體予以懲處,對違反道德和責任的網站予以關閉和處罰;增強公眾的社會主體意識、明確道德和責任、提高公眾的道德水平,將社會規(guī)范內化于公眾的行為之中,鼓勵公眾理性的輿論表達,提高公眾對信息的判斷能力,使公眾免受各種有毒信息的侵擾。微觀上,政府可聘用讓公眾信服的“網絡輿論領袖”作為專職網絡引導員,為公眾指點迷津,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在“輿論領袖”與公眾的互動中,消除公眾的疑惑、疏導公眾不良情緒,將網絡輿論由非理性向理性轉化;有效發(fā)揮網絡媒體“議程設置功能”,利用網絡多媒體的特點開設評論專欄、焦點調查、論壇、留言板、新聞點擊排行榜等方式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幫助公眾認識周圍環(huán)境,達到輿論引導的目的。網絡輿論調控的目標不是阻礙公眾的發(fā)言渠道,不是限制網絡環(huán)境中公眾的自由,而是保護公眾更多、更好、更有質量地發(fā)言,保障公眾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輿論表達,促使網絡輿論價值“歸位”,從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總結
社會和諧中的網絡輿論價值鼓勵公眾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保護公眾的民主參與和監(jiān)督的權利,但并不是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參與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社會的認可。理性的公眾是實現(xiàn)和諧社會中網絡輿論價值的關鍵因素,只有理性的公眾輿論表達才能最終促進社會和諧。安定、有序、健康是社會和諧的關鍵,也是網絡輿論價值實現(xiàn)的最終目標。我們必須捍衛(wèi)網絡輿論的真實和自由,肯定網絡輿論對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但同時又必須正視網絡輿論存在的問題,在政府、媒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下,有效發(fā)揮網絡輿論的功能和作用,促使網絡輿論價值“歸位”,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和諧的目標服務。
注 釋:
①徐向紅:《現(xiàn)代輿論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版,第259頁。
②劉建明:《輿論傳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頁。
③王天意:《網絡輿論的功能和社會效應》,《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④王倫光:《價值追求與和諧社會構建》,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頁。
⑤郭光華:《論網絡輿論主體的“群體極化”傾向》,《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6)。
(作者為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