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五十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訓(xùn)臺。新上任的語文老師正在頒布他的“施政大綱”,洪亮的聲音響遍教室:“我……生字生詞不教,你們自己查詞典;注釋不講,自己看懂,記牢;段落大意不概括,中心思想不歸納;課后練習的答案我不講,你們自己研究……”大家愣住了:老師,你這也不教,那也不教,那么你還教我們什么呢?我們還要你這老師干什么呢?不明白,真不明白!
老師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他的施政大綱,兩個星期中,只是重復(fù)我們早在小學就掌握了的查詞方法,預(yù)習課文,閱讀課文的方法,然后讓我們自己讀了兩篇課文,并且宣布,要考試了。發(fā)了試卷,大家呆住了,試卷上全是生字生詞的默寫、解釋,課文的閱讀分析,反正都是他不教的東西,全班考得一塌糊涂!老師沒有發(fā)火,只說:“明天再考。”大家不明白“明天再考”的含義,稀里糊涂地過了一天。發(fā)了試卷一看,天哪,一字不差,還是那張試卷!又是一塌糊涂!老師望望大家,依然是四個字:“明天再考?!贝蠹页宰懔丝囝^,誰還敢不拼命地看,不拼命地記,不拼命地背,當然第三次考試的成績不言而喻了。
一天,老師讓我們用“紛紛揚揚”造句。我們想,這還不容易,但他接著提了個要求,后面的同學不能重復(fù)前一個同學造的內(nèi)容,大家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多多益善。同學們紛紛舉手,用“雪花、灰塵、紙屑、氣球”等詞語造了句子,甚至有用“頭皮屑”造句的,老師一一作了肯定。老師接著又問:這些能用“紛紛揚揚”造句的東西,具有什么相似的特征呢?大家七嘴八舌,意見不一,最后概括出了“小、細、輕、多、密”這些特征,老師很滿意。可是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剛才造的都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東西,大家想想,有沒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東西也能用“紛紛揚揚”造句?大家被問住了,教室里沒有一絲聲響。第二天,老師重復(fù)了這個問題,我心中的火山終于爆發(fā)了,“霍”地站起來:“老師,你這也不教,那也不說;你一再追問、苦苦相逼,你太懶了,你的懶名聲早在學校里紛紛揚揚地傳開了!”
教室里一片寂靜,空氣沉悶得像要爆炸,大家都為我捏了一把汗。
突然,老師哈哈大笑起來:“你終于懂了,你終于明白了,你終于會造了。小道消息,流言蜚語,某種信息這一類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也可以用‘紛紛揚揚’造句。造得好,造得好!”同學們被感動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沒想到,歪打正著!居然給我“蒙”上了。對于我的非難,老師只字不提。
老師是這樣地寬宏大量,但有時又嚴厲得今人難以忍受。
一次,老師發(fā)抄寫本,叫到我的名字,我漫不經(jīng)心地走到講臺上。老師牙縫里擠出兩個字:“重抄!”重抄?我不是都抄了么?抄的字不是還端正么?不可思議!無可奈何,只得更端正地抄了一遍,誠惶誠恐地交給老師。老師的嘴里噴出的還是兩個字:“重抄!”委屈的眼淚頓時流下來了!同桌拿過作業(yè)本一看:“這里抄錯了兩個字。”我驚訝了,那么多的作業(yè)本,兩個抄錯的字也逃不出老師的眼睛!
有這樣的老師,我還敢馬虎嗎?后來我的自學能力越來越強,我的語文成績也漸漸地提高了。
現(xiàn)在,我似乎明白了,語文老師的這也不教,那也不說,這也不講,那也不回答,一再追問,苦苦相逼,令人難以忍受的嚴厲,似乎包含著一個什么哲理。
哎!用心良苦的語文老師。
簡評:
這是一篇寫老師的作文。文章沒有全面寫這位老師的事跡,也沒有從多方面來展開人物描述,只是著重寫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幾種行為與做法,卻突出地表現(xiàn)出這個老師的教學特點:他擺脫了“滿堂灌”的“填鴨式”老教法,著重引導(dǎo)學生自學多練;他對學生要求很嚴,真正做到“嚴而有格”,從不馬虎;他也能循循善誘,訓(xùn)練學生的發(fā)展能力。而老師的這些特點,在文章中都是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一系列的具體做法體現(xiàn)出來的,這些都是在寫人物的行動。行動描寫是人物刻畫的重要手段,在這篇文章中體現(xiàn)得較為突出。
(張明常選自《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