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倩
現(xiàn)代漢語中,“那么”一詞使用頻率很高,《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那么”有三個義項:1.指示性質(zhì)、狀態(tài)、方式、程度等。如:像油菜花那么黃。2.放在數(shù)量詞前,表示估計。如:借那么二三十個麻袋就夠了。3.表示順著上文的寓意,申說應(yīng)有的結(jié)果(上文可以使對方的話,也可以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或假設(shè))。這樣做既然不行,那么你打算怎么辦呢?《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指出,“那么”有三個詞性:指示詞,代詞,連詞。前人對“那么”的詞性有不同的理解,現(xiàn)在語言學(xué)界一般比較明確地認(rèn)為“那么”有做連詞的用法,主要起銜接作用。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那么”做連詞的情況。為方便起見,在本文中,我們將含有連詞“那么”的句子稱為“那么”句。
一.“那么”句的結(jié)構(gòu)、句型及句法位置
一般在“那么”句中“那么”常與其它詞一起配套使用,如:如果…那么…、假如…那么…、既然…那么…、如果說…那么…等等。也就是說,“那么”做連詞,用在偏正復(fù)句的正句中,承接上文的假設(shè)或前提。這是“那么”做連詞的典型用法。如:
(1)如果說唱戲是救場如救火,那么醫(yī)生是救場如救命。(畢淑敏《闌尾劉》)
(2)“你既然這么喜歡這顏色,那么我去買一件女式的送你?!蹦腥藴厝岬卣f。(畢淑敏《苔蘚綠西服》)
(3)如果這株松樹長在懸崖旁邊,一面靠近巖壁,一面向著空中,那么它的枝條就全部向空中生長,靠巖壁的一面一根枝條也不生。(豐子愷《黃山松》)
“那么”也經(jīng)常單獨使用,前面沒有其它詞相呼應(yīng)。這類情況也特別多。例如:
(4)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矛盾《白楊禮贊》)
(5)這是誰給她的呢?逸藍第一個想到的是應(yīng)滌凡。她當(dāng)然希望是他,但她知道絕不是他。他果真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那么只可能是一個人——晚平。(畢淑敏《碩士今天答辯》)
在口語中,“那么”有時還用在省略句中。如:那么我們……甚至在回答別人的話語時,通常也可只使用一個“那么”,這種純單用的“那么”常是為了引起對方話語的繼續(xù),讓對方說明情況或說出下一步驟,或是由于說話者自身的原因未將話說完、說出來。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那么”在句中的位置一般是在句首或小句句首,或是單獨使用。“那么”既可連接小句,如例(1),也可以連接兩個大句,如例(5)。
二.“那么”句的句類
用連詞“那么”的句子,主要用在陳述句和疑問句中,有時在祈使句中也會使用,但是幾乎不用在感嘆句中。
陳述句:
(6)假使天公下一陣微雨,把錢塘江兩岸的風(fēng)景,罩得煙雨模糊,把江邊的泥路,浸得污濁難行,那么這時候江中的旅客,必要減去一半,那么我乘船歸去,至少可以少遇見幾個曉得我的身世的同鄉(xiāng);即使旅客不因之而減少,只教天上有暗淡的愁云蒙著,階前屋外有幾點雨滴的聲音,那么圍繞在我周圍的空氣和自然的景物,總要比現(xiàn)在更帶有些陰慘的色彩,總要比現(xiàn)在和我的心境更加相符。(郁達夫《還鄉(xiāng)后記》)
疑問句:
(7)“那么老兵呢?莫非時間長了,昆侖山上的風(fēng)把肚皮都吹出繭子?”我揶揄。(畢淑敏《闌尾劉》)
(8)“那么說你是打算當(dāng)?shù)谌吡?”晚平很羨慕地說?!拔乙恢闭J(rèn)為,一個女人沒有當(dāng)過第三者,就成為第二者,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畢淑敏《碩士今天答辯》)
“那么”用在疑問句中,通常是省略的疑問句,并不將整個句子說完整,因為前面已經(jīng)說到相關(guān)方面,不論是對話雙方還是作者與讀者之間都已相互明白,所以無需再完整說明。
祈使句:
(9)“那么,你避一避罷?!背套忧溆侄谝痪?便像影子似的走了。張不忍望著烏黑的門外,虔敬地,像教士對著圣像,好半天。(矛盾《手的故事》)
三.連詞“那么”意義與用法
“那么”通常用在上下文之間,或使語氣緩和,或用來承上啟下。因為“那么”在句中的使用情況比較多,所以其用法與意義也較多。我們試著總結(jié)了一下幾種情況:
1.表假設(shè)、推測
在此類情況中,“那么”常與“如果”、“假如”、“要是”等表假設(shè)的連詞配合使用,通過假設(shè)做出推測。
(10)如果真是這樣,那么灰衣女人事后再安然無恙地回到家中的情形就顯得不可思議了。(余華《世事如煙》)
2.說明情況,得出結(jié)論
“那么”前面的話語將情況說明解釋清楚,“那么”之后的話語是由前面的情況得出的結(jié)論。
(11)原先只想賣了油繩賺了利潤再買帽子,沒想到油繩未賣之前商店就要打烊;那么,等到賺了錢,這帽子就得明天才能買了。(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另外,“那么”還與“只要”等詞連用,由上文的前提或既成事實得出結(jié)論。
3.得出結(jié)論,做出總結(jié)
這里常常是對對方的話做出反應(yīng),引出結(jié)果,說明自己或雙方的下一步情況,或做出總結(jié)。
(12)兩個瘸子就這么在地頭上呆坐了一陣,小嘎多站起身來,假肢的關(guān)節(jié)發(fā)出叭叭的脆響:“那么,就這樣吧。反正有好些日子,機村又只有你一個瘸子了?!?阿來《瘸子,或天神的法則》)
(13)“那么,我想對您說:從您不追車的那天起,您的心靈就開始衰老了?!憋埡写_實很涼,沈展平的指骨感到針砭般的寒意。(畢淑敏《原始股》)
(14)“那么好吧,你給我安安靜靜地坐下來,把耳朵像小毛驢似的豎著,拿起筆,寫——‘我小的時候,門前有一條小河,河里傳說有水蛇……”我一字一句像孩子們吐泡泡糖似的,往外吐著遙遠的回憶。(畢淑敏《捉刀》)
4.提出疑問
根據(jù)前面的話題以及相關(guān)內(nèi)容,提出疑問。疑問所針對的對象,是與前面所提的人或情況是相關(guān)聯(lián)或相對的。同時,這種情況發(fā)生在前面所說的由“那么”引起的疑問句中。
(15)“橋,是給男人扎的。男人過橋?!备赣H的音調(diào)像古老的民俗一樣悠長。
“那么女人呢?”媽媽一生用過的水,像海潮一般嘩嘩涌來,我孤獨的心飄蕩其上。(畢淑敏《匣子里的水?!?
5.引出解釋
“那么”有時用在大句句首或小句句首,引出解釋的話,對前面所提做出進一步的解釋。
(16)原來這是一種比烏鴉還要多的東西!這十四萬兩銀子照國家的規(guī)定是不上繳的,由國子監(jiān)官吏皂役按份攤分,祭酒每一字分十兩,那么一年約可收入五千銀子,比他的正薪要多得多。(汪曾祺《國子監(jiān)》)
(17)她忙解釋一句道:“這船走著真像個搖籃,人給它擺得迷迷糊糊只想睡。
“那么,你就是搖籃里睡著的小寶貝了。瞧,多可愛!”蘇小姐說。(錢鐘書《圍城》)
四.連詞那么的話語功能
1.持續(xù)話題
很多時候,口語中的“那么”并沒有多大意義,用與不用區(qū)別不大,幾乎沒有區(qū)別。但是它能起到連接語流,使說話順利進行的作用。當(dāng)說話者想不到合適的詞語或語句時,為了給自己留點時間,也為了維持或掌握話語的主動權(quán),用“那么”做標(biāo)記來占用時間。所以,在口語中,特別是在某些訪談節(jié)目里,“那么”出現(xiàn)的頻率特別高。
(18)甚至有一個學(xué)生特別讓我感動,就是他和他弟弟約定,他弟弟先后和他要讀大學(xué),弟弟說,你先讀,我去打工,我湊錢供你讀大學(xué),很感動的。那么等你讀完過后,再供我讀,圓他的大學(xué)夢。(阿憶《實話實說·長大不容易》)
(19)“那么,二老板,馬上就看個日子罷?趁這幾天空檔,愈快愈好?!敝芾暇沤K于也猜啞謎似的猜透個八九了。(矛盾《手的故事》)
2.轉(zhuǎn)換話題
“那么”有時起轉(zhuǎn)換話題,引起一個新話題的作用。這里的新話題,不一定是純粹的新話題,而可能是與前面所談話題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特別是一些相對的方面。
(20)那么,帽子還買不買呢?他一狠心:買,不買還要倒霉的!(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3.提起話題
另外,“那么”也能提起話題,引出下面的話。“那么”后面所引起的話題可能與前面的無關(guān)。
(21)黃米豎起耳朵,預(yù)備聽一個精彩的故事。媽媽突然問:“那么,她的牙是怎么樣的呢?”神情有些恍
惚。(畢淑敏《同你現(xiàn)在一般大》)
五.與“那”字比較
連詞“那么”與“那”的用法基本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微小的差別,表示應(yīng)答的時候除了單用“那”以外,還有很多習(xí)慣用法,這些習(xí)慣用法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固定的表達,此時的“那”幾乎都不能換成“那么”,如:那是、那當(dāng)然、那自然、那還用說、那敢情好…
另外,“那么”更加正式,“那”更口語化,雖然現(xiàn)在“那么”在口語中用得很廣,特別是在一些訪談類節(jié)目和娛樂節(jié)目主持中常常用到,幾乎是三句話不離“那么”,但“那么”的使用一般都在文化層次較高的人中,顯得更加“文氣”。
劉倩,四川大學(xué)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