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潔
河南焦作市民可通過查詢機查詢到行政審批、財政預算、政府采購、公物拍賣、會計委派等公共財政事務信息,還能查到多數(shù)省市諱莫如深的領(lǐng)導工資。此外,焦作還將通過聽證會和專家論證等形式聽取公眾意愿,決定來年重大支出項目和公共支出項目。這是《瞭望東方周刊》所報道的新聞.
政府采購買了些啥?花了多少錢?財政預算的明細賬哪里查看?盡管按理來說作為納稅人的公眾對于這些問題有著充分的知情權(quán),但是,現(xiàn)實的情形卻是,公眾真要想獲知這些信息,還真是不知該敲哪扇門,問哪個人。于是,當河南焦作成為首個“吃螃蟹者”,當焦作市民可以通過查詢機查到財政預算、政府采購的細節(jié),甚至連領(lǐng)導的工資也都事無巨細地公之于眾時,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也就并不奇怪了。
不可否認,相對于其他公共財政信息依舊諱莫如深、公眾查詢無門的地區(qū),河南焦作的做法固然是難能可貴的進步。不過,當財政預算、領(lǐng)導工資信息的公開居然成為一則新聞時,其實恰恰說明公共財政這扇本該全透明的“玻璃窗”,還存在著太多“陽光”曬不到的暗區(qū)和死角。而作為常識,太陽照不到的陰暗之處,往往是霉菌最容易滋生的地方,當公共財政缺乏陽光這一“防腐劑”的照耀時,遭遇濫用,藏匿腐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事實上,公共財政既然來自納稅人,其實納稅人就天然享有對每一筆公共財政花銷與去處的知情權(quán)與監(jiān)督權(quán);而作為花錢的政府部門,每一筆開支都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則完全是其義務所在。或許有人會說,政府的開支無比瑣細,假如每一筆開支都事無巨細地向公眾公示的話,實在是太過繁瑣,更將極大地增加工作量甚至成本。不過,政府開支真要保障公眾的知情權(quán),不厭其煩、事無巨細地和盤托出恰恰是必備的前提。只有公共財政的每一分錢的去向都能得到落實,透明才能有所保證,公眾的監(jiān)督才有望實現(xiàn)。
在這方面,有最廉潔國家之稱的芬蘭,所有的政府開支都上網(wǎng)公示,就連一頓公務餐都點了哪些菜、有哪些人在座,都事無巨細地供納稅人查詢。曾有一位高官,僅僅因為被納稅人發(fā)現(xiàn)在公務接待中多點了一道“鵝肝”,便不得不倉皇下臺。如此監(jiān)督力度,在我們看來,簡直是超乎想象。然而,這樣的差距,其實并非有著什么不可逾越的鴻溝,而不過是“公開”二字罷了。
不難設想的是,假如我們的政府花銷與公共開支,也能確保每一分錢都公開,每一分錢的去向都能被納稅人查詢,直至細化到每一頓公務餐的每一道菜、每一位領(lǐng)導干部的工資和福利的話,有了“公開透明”的前提,當每一雙公眾的眼睛都能盯住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普遍的監(jiān)督之下,政府廉潔度實在是想不高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