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古今中外,無論國家、團體,事業(yè)成敗得失的關鍵都在人才,人才又重在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人才的發(fā)現(xiàn)則離不開識人的眼光,需要伯樂們獨具慧眼,見識不凡。
清朝大臣潘祖蔭,不僅是個大文物鑒賞家,在識人方面也是極具眼光的。咸豐九年(1859年)臘月,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的潘祖蔭向咸豐帝上了一道著名奏疏,他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迸俗媸a的這兩句話。讓左宗棠的名字幾乎一夜之間傳遍全國。須知,此時左宗棠正做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僅是個幫忙的師爺。“小荷才露尖尖角”,左宗棠后來真的大紅大紫,出將入相了。
說到林則徐,無人不曉??墒翘崞饛垘熣\,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但他發(fā)現(xiàn)了林則徐,卻是其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筆。林則徐在巡撫張師誠那里做書記官。一年春節(jié)前,他為巡撫寫一封拜表賀歲,這本來是例行公事,誰知送張師誠過目時,張巡撫忽然在拜表上改了幾個無關緊要的字,并要他即時再抄正。林則徐趕著回家過年,雖感費解,但還是認真抄正了,等到天亮張師誠回來,看了一遍拜表,就向林則徐作一長揖,說:“從前看你的書法,越到臨尾,越有精神,我心里就很佩服了,現(xiàn)在更加相信。我看人不少,都憑這點預卜別人的功名富澤,多數(shù)應驗。你老兄將來功名一定勝過我,我愿把我的子孫都托付給你?!?/p>
還說識人。陳獨秀小時十分頑劣不羈,老是惹事兒,他爺爺每次打他時,不論打得多狠,他都不哭一聲,把他爺爺氣得咬牙切齒,不止一次憤怒而傷感地罵道:“這個小東西將來長大成人,必定是一個造反作亂的兇惡強盜,真是家門不幸!”陳獨秀的祖父看人很準,也算是慧眼識珠,這個孩子長大后,果然成為20世紀中國盜火的普羅米修斯。
近代知名學者和教育家楊昌濟,看中了青年學生毛澤東,認為他談吐不凡,胸有抱負,是個不可多得的經(jīng)天緯地之才。因此,不僅對他著力培養(yǎng),教以平生所學,還把愛女嫁給這個窮書生。青年毛澤東當時也并沒有多少過人之處,只不過沒事喜歡和老師聊天嘮嗑罷了,可楊先生就看出了,此君非池中物,早晚會一飛沖天,這就叫眼光啊!
看人的眼光要準,不僅需要豐富的經(jīng)驗和閱歷,需要過人的智慧膽識,還要有見微知著、見小知大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沒有偏見,不存私心,像蔣介石只重用浙江老鄉(xiāng)和黃埔學生,不知有多少人才被他糟蹋了,最后他丟了政權也就沒什么奇怪了,他還直埋怨說,人才都跑到共產黨那里去了。當然,人才需要別人發(fā)現(xiàn),也需要自己表現(xiàn),需要別人賞識,更需要自己努力。被重用時,別得意忘形,需知天外有天;被埋沒時,也別怨天尤人,先看看自己的才能學識準備得怎么樣,只要你是千里馬,伯樂早晚要找上門來,真正的人才肯定會脫穎而出的。
編輯
汪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