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軍
摘要: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屋面板的裂縫是目前較難克服的質量通病之一。文章從施工的角度,闡述了樓面裂縫產(chǎn)生的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面裂縫;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3-0048-02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面板的裂縫,是目前較難克服的質量通病之一,特別是住宅工程樓面出現(xiàn)裂縫,往往會引起投訴、糾紛以及索賠要求等?,F(xiàn)結合筆者多年來大量施工實踐中的經(jīng)驗和教訓,從施工的角度,闡述樓面裂縫的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現(xiàn)象除以陽角45度斜角裂縫為主外,其他還有較常見的兩類:一類是預埋管線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周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qū)域?,F(xiàn)從施工角度進行綜合分析,采取以下幾項主要防治措施:
一、重點加強樓面上層鋼筋網(wǎng)的有效保護措施
鋼筋在樓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著抵抗外荷載所產(chǎn)生的彎矩和防止砼收縮和溫差裂縫發(fā)生的雙重作用,而這一雙重作用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在實際施工中,樓面下層的鋼筋網(wǎng)在受到砼墊塊及模板的依托下保護層比較容易正確控制。當墊塊間距擴大到1.5m時,鋼筋網(wǎng)的合理保護層厚度就無法保障,所以縱橫向的墊塊間距限制在1m左右。與此相反,樓面上層鋼筋網(wǎng)的有效保護,一直是施工中的較難解決的問題。其原因為:(1)板的上層鋼筋一般較細較軟,受到人員踩踏后就立即彎曲、變形、下墜;(2)鋼筋離樓層模板的高度較大,無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護;(3)各工種交叉作業(yè),造成施工人員眾多、行走十分頻繁,無處落腳后難免被大量踩踏;(4)上排鋼筋的馬凳筋設置間距過大,甚至不設(僅依靠樓面梁上部鋼筋擱置和離式配筋的拐腳支撐)。后二種原因在施工中必須大大加以改進,對于最后一個原因,根據(jù)大量的施工實踐,利用鋼筋下料截頭,如二級鋼φ12至中16焊制馬凳筋效果顯著。可以有效利用材料還能很好滿足馬凳筋強度和剛度要求。建議樓面四角設置溫度鋼筋既雙排雙向鋼筋,取得較好的效果。對于第3條原因,可采取下列綜合措施加以解決:
1.盡可能合理和科學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yè)時間,在板面底層鋼筋綁扎后,及時進行線管鋪設,預埋件定位和模板封口穿插全面完成,盡可能不留或少留尾巴,有效減少樓板上排鋼筋綁扎后作業(yè)面的人員數(shù)量;在樓梯、通道及澆灌混凝土作業(yè)線路上應搭設(或鋪設)臨時橋架便道,以便必要的施工人員通行。
2.加強教育和管理,使全體操作人員充分重視保護樓板面上層負筋的位置正確,施工操作時不得隨意踩踏中間架空部位鋼筋,盡可能走橋架施工便道或踩在馬凳筋支撐點作業(yè)。
3.安排一定數(shù)量的鋼筋工(一般應不少于3~4人)在砼澆筑前及澆筑中跟蹤及時進行整修,特別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處以及樓面裂縫最容易發(fā)生處(四周陽角處、預埋線管處以及大跨度開間處)應重點整修。
4.砼在澆筑結束后兩小時內,建議在砼表面覆蓋聚乙稀薄膜。通過大量實踐驗證對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面板裂縫的防治有顯著效果。如果在盛夏季節(jié)施工,覆膜時間應控制在一小時以內完成。
二、預埋線管處的裂縫防治措施
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是截面砼強度受到較多削弱,引起應力集中導致裂縫的發(fā)生。當預埋管線的直徑較小,并且房屋的開間寬度也較小,同時線管的敷設走向又不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縮和受拉方向時,一般不易發(fā)生樓面裂縫。反之,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開間寬度也較大,并且線管的敷設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縮和受拉力向時,就很容易發(fā)生樓面裂縫。因此對于線徑較大的管線或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應按施工技術規(guī)范要求增設垂直于線管的短鋼筋網(wǎng)加強。據(jù)現(xiàn)場實踐經(jīng)驗在各種線盒及管線重疊交叉處設置抗裂鋼筋網(wǎng)φ6-φ8,間距120mm兩端的錨固長度應250~300mm。線管在敷設時盡量避免立體交叉。在多根線管的集散處宜采用放射狀分布,盡量避免緊密平行排列,以確保線管底部的砼澆筑順暢到位和振搗密實。在預留孔處,四周增設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鋼筋。
三、材料吊卸區(qū)域的樓面裂縫防治措施
目前在主體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質量與工期之間的較大矛盾。一般主體結構施工中樓層速度平均為4~5天左右一層,最快時甚至不足4天一層。因此樓層砼澆筑完畢后不足24h的養(yǎng)護時間就忙著進行鋼筋綁扎、材料吊運等施工活動,這就容易產(chǎn)生樓面裂縫尤其是開間較大部位的房間,更容易在強度不足的情況下承受材料吊卸沖擊振動荷載的作用而引起不均勻受力出現(xiàn)裂縫。并且這些裂縫一旦形成,就形成永久性裂縫,這種情況在高層住宅框架主體快速施工時較常見。對這類裂縫的綜合防治措施如下:
1.框架主體結構的施工速度不能強求過快,樓層砼澆筑完后的必要養(yǎng)護(一般不宜≤24h)必須獲得保證。主體結構階段的樓層施工速度宜控制在5~6天一層為宜,以確保樓面砼獲得最起碼的養(yǎng)護時間;
2.科學安排樓層施工進度計劃,在樓層砼澆筑完畢的24h以前,可做測量、定位、彈線等準備工作。24h以后,分批吊運少量或小批量的鋼筋進行綁扎工作,做到輕卸、輕放,控制和減小沖擊振動力。第3d方可吊卸大宗材料以及從事樓層墻板和樓面模板的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裝時,吊運的材料應盡量分散就位,不得過多地集中堆放,以減少樓面荷重和振動。
3.加強對樓面砼的養(yǎng)護。砼的保濕養(yǎng)護對其強度增長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別是早期的妥善養(yǎng)護可以避免表面脫水并減少砼初期伸縮裂縫產(chǎn)生。
四、對裂縫的彌補處理
在采取了上述綜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種原因仍有可能少量的樓面裂縫產(chǎn)生。當這些樓面裂縫發(fā)生后,應在樓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預先作好妥善的裂縫處理工作,然后再進行裝修。根據(jù)筆者的施工經(jīng)驗,樓地面上部的找平層一般在40~60mm,可以通過在找平層中增設鋼絲網(wǎng)、鋼筋網(wǎng)進行加強,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裝飾層所遮蓋,問題相對較小。但樓板底面即頂棚較薄,并且通常無吊頂遮蓋,更易暴露裂縫,影響美觀并引起投訴,所以板底面更應妥善處理。板底面裂縫宜采用復合增強纖維等材料對裂縫作粘貼加強處理。復合增強纖維的粘貼寬度以60~100mm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補強作用,又不影響粉刷和裝飾效果,是目前較理想的裂縫彌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