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琨
話說,桂北有個大村莊叫板那村,村里有個遠(yuǎn)近聞名的茭麥佬。茭麥佬已去世多年,可他的故事還流傳著。不知底的人會覺得這名字好怪,猜想這人可能是栽種茭麥的能手,或者是吃茭麥長大的,吃茭麥變老的。這都是胡猜。要知道茭麥佬的故事得從頭說起。原來茭麥佬也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盤玉波,他是板那村盤毓苗的獨(dú)生子。盤毓苗的三個兄弟都無兒無女,他們都把傳宗接代的希望寄托在盤毓苗的身上,而盤毓苗結(jié)婚多年,都快奔三了老婆也沒有一點(diǎn)懷胎生育的動靜。兄弟幾個都非常著急,毓苗的老婆也感到非常地不安,因而自覺自愿地跟毓苗離了婚,好讓毓苗另娶。后來,毓苗又娶一個才二十出頭的老婆,這第二個老婆真的中,用,不到一年就生了個兒子,整個家族真是皆大歡喜。盤毓苗及幾個兄弟,還有族里的長老,大家聚在一起商議給毓苗的寶貝兒子起名。結(jié)果議了好多個名,如承宗、繼宗、繼祖、耀祖等等等等,總之離不開光宗耀祖之意。人多嘴雜,難作決定,只好請算命先生來參謀參謀。算命先生說,大家起的名都不錯,只是與毓苗寶貝兒的生辰八字相克,不宜取,結(jié)果只好用了算命先生所起的名叫盤玉波。
盤玉波聽起來還算是個好名字,如果只聽其名,不見其人,是不會把這好名字跟傻子連到一起的。確實(shí),盤玉波生來當(dāng)初不傻,紅撲撲的臉蛋、晶瑩瑩的雙眼、圓墩墩的腦袋、肥厚厚的大耳、勻稱和壯實(shí)的軀干,是個聰明、有出息的樣兒。后來盤玉波長到十幾歲,人們又給盤玉波起個外號叫“茭麥佬”,那是由于盤玉波的傻氣而得名的。這外號成了當(dāng)?shù)厣底拥拇~。而茭麥和傻子搭到一塊也不著譜,人們把盤玉波叫成茭麥佬是囟為盤玉波不認(rèn)識茭麥的品性,把茭麥弄錯了的緣故。
且說盤玉波生來就被全家人看成比寶貝還要寶貝,非常得寵,凡是能拿到的都在所不惜,千方百計地滿足他的要求。結(jié)果把寶貝寵成了傻頭傻腦的,到了十幾歲,什么也不會干,只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誰知天有不測風(fēng)云,有一年,村里鬧了霍亂,盤玉波的父親和族人不幸病死了,盤玉波及其母親僥幸活了過來,生活十分艱難。但盤玉波的母親還是讓玉波上學(xué),可玉波不愛上學(xué),常逃學(xué)回家東敲西砸,把家里搞得亂七八糟。沒辦法,他母親每天下地時只好把他帶著。有一天,他母親叫他先回家做飯,反反復(fù)復(fù)地交代說,用茭麥跟大米共一鍋煮,水燒開以后,先放大米下去煮,然后再把茭麥放在上面煮。臨走時又再強(qiáng)調(diào)說,記住,大米在下,茭麥在上。
盤玉波一路走,一路不停地念叨著大米在下,茭麥在上,念著念著,念到了一條溝前,停了念叨。他使勁地跨了一大步,過了溝,他又接著念,卻念反了,念成茭麥在下,大米在上,一直念到家。做飯時,就照嘴里還在念的,茭麥在下,大米在上,結(jié)果茭麥焦了而大米卻半生不熟,一鍋飯一點(diǎn)也不能吃。盤玉波哇哇大哭,鄰居大嬸過來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來這事傳出去,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就把盤玉波叫“茭麥佬”,一直叫到老。
茭麥佬也夠可憐的,被過度地寵愛而傻了一輩子,靠五保度晚年一直到終生。他無兒無女,不能為祖上傳宗接代,只能給板那村的人們留下個當(dāng)成笑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