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劉邦他爹在史書上是沒名字的,就叫“太公”,即大叔的意思。劉大叔對這個小四兒從小就感到厭煩。年輕時的劉邦不讀書,不掙錢,不養(yǎng)家,只知道喝酒泡妞,所以整天都要受到父親的痛斥。劉大叔后來連小四兒都懶得稱呼他了,直接就叫他“無賴”。
劉邦對他爹也沒多少感情,為了自抬身價,甚至堅持說那個雨天在郊外和他母親野合并生下他的是龍王,而不是劉大叔,硬生生給他爹戴了一頂綠帽。后來,劉邦和項羽在廣武對峙時,項羽把劉大叔放在了一個大肉案子上,讓人告訴劉邦:“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日‘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你看,這是人說的話嗎?叫劉大叔多寒心。
不過,劉邦坐了江山后,對他爹還是不錯的。劉邦滅楚稱帝后,五天朝見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間的禮節(jié)一般,照樣要給老頭請安拜見。但后來管家悄悄告訴太公:“天無二日,太公雖貴為皇帝之父,實為人臣,不能讓皇帝拜見?!焙髞韯钤賮戆菀?,太公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大驚,知道原因后就尊太公為太上皇。太公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曾為人君后來成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為太上皇的人,他無意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記錄。
但早年劉太公罵劉邦“無賴”的話一直讓劉邦耿耿于懷,當了皇帝之后,他揚眉吐氣、得意忘形,當著眾大臣面問他爹:“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你說我不如老二,今天看看我的產(chǎn)業(yè),跟老二比誰的多?)”可在太公眼里,當皇帝的老四并不比種地的老二強到哪里,所以太公支支吾吾地回答說:“好,都好。”這個回答讓劉邦很失望,可啥辦法呢,莊稼人就是這眼光,總覺得干啥都不如種地來得實在。就這,劉邦為了表示孝道,還不得不尊他爹為太上皇,雖不太情愿,但那尊太公為太上皇的圣旨措辭還挺漂亮:“人之至親,英親于父子。此人道之極也?!?/p>
劉邦論功行賞,封了一堆王侯,就是不封他大哥的兒子。原來,劉邦年輕時游手好閑,偷雞摸狗,還老帶著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回家蹭飯,全家都很煩,大嫂尤甚。有一次,劉邦又帶朋友回來了,大嫂就故意用勺子刮鍋底,提醒劉邦沒飯吃了,所以到現(xiàn)在他還記著大嫂的仇,不封大侄子。劉大叔不樂意了,雖然他并不清楚封王有什么好處,可覺得人家都封了,就自己大孫子沒有封,對不住死去的大兒子。他這一鬧,劉邦只好又給大侄子封了個“刮羹侯”,雖說名字不大好聽,但好賴也是個侯。
這且不說,當了太上皇的劉大叔干了一輩子活,閑不住,沒地可種了,就經(jīng)常和仆人們在一起廝混,沒上沒下,這讓劉邦很沒面子,但也無可奈何。雖然住到皇宮里,吃香的喝辣的,劉太公卻整天悶悶不樂,吵著要回老家。原來,劉大叔雖然當了太上皇,但“層次”并沒有自然提高,也不會擺架子,和那些皇親國戚玩不到一起,還老惦記著家鄉(xiāng)那一幫一塊種地、吹牛、斗雞、戲耍的老鄰居、老哥們兒。劉邦說這好辦,就在京城長安仿照家鄉(xiāng)的豐邑一模一樣地新建了一座城,把劉太公的老鄰居包括那些狗啊貓啊雞啊鴨啊全都一塊兒遷過來,大伙一塊兒干點農(nóng)活,閑了就一起踢球、斗雞、走狗,從此以后,劉太公又高興起來了?!段骶╇s記》詳細記載了這件事,劉邦知道太公“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斗雞蹴踘,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以不樂。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大概從平民家庭冒出來的皇帝、總統(tǒng)的爹娘都是這“德性”,一輩子從地里刨食,辛勞慣了,還沒學(xué)會擺譜,也不太會享受,并不把那龍椅、總統(tǒng)寶座太當回事兒,也不認為當了皇帝、總統(tǒng)的兒子有多了不起,就像劉大叔那樣。據(jù)說,斯大林的母親也是如此,這個辛苦一生的普通婦女,即便是斯大林貴為蘇聯(lián)最高統(tǒng)帥后,她也一直堅持住在鄉(xiāng)下,過著簡樸生活。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兒子能當上神父,最大遺憾也是兒子沒有當上神父,卻去當了個什么主席。
哈里·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tǒng)后,有記者對杜魯門母親稱贊說:“有這樣的兒子,您一定感到很自豪?!薄皼]錯,不過我還有一個使我自豪的兒子?!崩咸f。“他是做什么的呢?”記者問?!八诘乩锿谕炼埂!?/p>
看來,雖然人分中外,事隔千載,但“英雄所見略同”,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叫:樸實。
編輯汪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