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彥超 楊翠美
在蹣跚學(xué)步或更早的時候,寶寶就可能體驗到恐懼。狗吠聲、鞭炮聲令他害怕;某種顏色的衣服、某個長相特別的人也會使他感到莫名的恐懼……當(dāng)寶寶害怕時,你如果處理得當(dāng),可以不斷幫助他面對恐懼:如果你對他的恐懼漠不關(guān)心或者過度保護,則會使他的心靈在某一點上停滯不前,給日后成長投下陰影。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會有不同的恐懼體驗。
0~1歲
寶寶的心里話:
“爸爸、媽媽、我熟悉的人到哪里去了?”
“天啊,周圍怎么這么大的聲音,這種聲音會傷害我嗎?”
“什么東西在我眼前一閃一閃,不知道哇,嗚嗚……”
典型恐懼:環(huán)境因素的突然改變。
當(dāng)寶寶熟悉的照料者更換時,當(dāng)聲音的分貝突然增強時,當(dāng)身體感覺猛然下墜時,或遭遇刺眼的光線(如閃光燈)時……寶寶都會覺得很害怕,18個月后這種情況會基本緩解。
解析:
0~1歲是建立親子依戀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寶寶所依戀的對象將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在更換照料者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
周圍很多非自然的力量,像噪聲,閃光燈,都是小寶寶無法抗御的,他所能作出的反應(yīng),只能是因為害怕而哭鬧。
媽媽對策:
在改變環(huán)境因素之前,盡可能設(shè)置一個過渡。比如:增加新照料者在寶寶面前出現(xiàn)的頻率,或讓原照料者再陪伴一段時間。
減少或避免周圍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如控制居室聲音,拍照時盡量不用閃光燈。
針對身體下墜,可以在寶寶七八個月的時候玩一些相關(guān)的運動游戲,如在寶寶精神狀態(tài)較好的情況下,扶著他的腋下,慢慢舉過頭頂,接著快速下降至你的胸前。開始時幅度不宜太大,慢慢地,適當(dāng)加大幅度。這個游戲不僅可以緩解寶寶內(nèi)心的恐懼,還可以促進感覺統(tǒng)合功能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1歲半左右
寶寶的心里話:
“我沒有見過你,不要靠近我!”
“你是誰?你不會把我給搶走吧?你快點走開呀……”
“媽媽到哪兒去了?我看不到她了,她會不要我嗎?”
典型恐懼:與爸爸媽媽分離,與陌生人相處。
諸如“我們帶你媽媽走嘍”、“你媽媽不要你了,今天跟我回去吧”、“陌生人來了”之類的話,會令1歲多的寶寶驚慌失措,恐懼萬分。3~4歲時,這種恐懼感會逐漸減弱和消失。
解析:
媽媽往往是寶寶最強烈和最早的依戀對象。如果硬將母子分開,或讓陌生人介入,寶寶會產(chǎn)生極強的負性情緒和行為反常,甚至造成無法彌合的情感創(chuàng)傷。
一般而言,1歲半到2歲左右是寶寶產(chǎn)生分離焦慮的高峰期。1歲半的寶寶還不能分清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實的,如果對不恰當(dāng)?shù)耐嫘π乓詾檎鎸由羁謶指小?/p>
媽媽對策:
事先嘗試與你分離,是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的最佳方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慢慢增加分離的時間。在離開的時候,你要明白無誤地告訴寶寶離開的原因,之后的安排以及你什么時候再回來。離開期間,請選擇寶寶比較熟悉的人,如爺爺,奶奶來照顧他。
重復(fù)玩一些有趣的游戲,如“躲貓貓”,通過游戲告訴寶寶:媽媽不見了,然后又回來了。當(dāng)他相信“不見的媽媽總會出現(xiàn)”時,分離焦慮這一關(guān)也就過得差不多了。
2歲
寶寶的心里話:
“天黑了,有很多怪物會出來?!?/p>
“這是什么東西?會吃掉我嗎?”
典型恐懼:害怕某些動物、怪物和黑夜。
夜里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對陽臺上的一盆花、窗簾上的裝飾或圖案,表現(xiàn)出毫無理由的恐懼。4~5歲時這種恐懼感會減弱。
解析:
2歲左右,寶寶會特別害怕獨自面對黑暗這并不是沒出息,怯懦的表現(xiàn),而是人與生俱來的逃避危險的本能。此時,你若采取強硬措施,或者保護過度,都會使寶寶無法逾越這道坎兒。
媽媽對策:
允許過渡。一旦決定讓寶寶獨自面對黑暗,就要溫柔地堅持到底。“溫柔”表現(xiàn)在睡前會陪伴寶寶一小會兒,并告訴他,你的門始終是敞開的。沒有條件分房的家庭至少做到分床?!皥猿帧北憩F(xiàn)在當(dāng)寶寶半夜爬回你身邊的時候,一定要溫柔地不厭其煩地把他送回去。
豐富黑暗的概念。在寶寶心中,黑暗代表的就是潛在的危險,那么平時你們可以玩一些黑暗中的小游戲,如吹滅生日蠟燭會得到禮物,在黑暗中玩手電筒、熒光棒等,讓寶寶覺得黑暗除了令人恐懼之外,還意味著驚喜、奇妙、探索等別的意義。
3歲
寶寶的心里話:
“我害怕,不要把我扔到水里?!?/p>
“我不敢過去,我害怕后面有個大妖怪!”
“窗簾后面是不是躲著魔獸?”
典型恐懼:怕水、怕妖怪、魔怪等。水和寶寶想象中的強大對象,往往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解析:
寶寶的想象力極其豐富,常常會把想象和現(xiàn)實混淆在一起。對他來說,那些想象中的恐懼是真實存在的。如果你表現(xiàn)出完全不信,甚至惱羞成怒,會把他推向更孤獨、恐懼的境地。
媽媽對策:
接納寶寶的恐懼。需要你認可的,并不是寶寶描述的怪物,而是他當(dāng)時的情緒。不要隨便打發(fā)他的恐懼,而應(yīng)仔細傾聽,引導(dǎo)寶寶用語言或者用畫筆詳細地描述恐懼的對象。描述得越仔細,越清楚,寶寶心里的恐懼就會越少,因為人害怕的大多是未知的東西。
和恐懼對象打招呼。引導(dǎo)寶寶和恐懼對象簡單交流,哪怕只是打個招呼。如讓他和躲在床底下的“大灰狼”喊話:“大灰狼,你好啊!這么晚還不回家啊?你的寶寶在等你講故事呢,快回去吧!”然后問他,大灰狼說什么?通常,寶寶的反應(yīng)是“他回去了”,這說明他心里的大部分恐懼也隨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