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劍
據(jù)統(tǒng)計,美國只有5%的子女愿意選擇與年老的父母同住。老人們通常選擇獨居或政府補助的老人公寓。
南希老人今年83歲,自己住在一套兩室一廳的公寓里。3個孩子都住得不遠,幾乎每天都打電話問候,周末或節(jié)假日也分別來看望或接老人出去玩、逛商店、看電影……南希說等她生活不能自理時就請個鐘點工或保姆。她經(jīng)常給花拔草,甚至連水泥板縫中的草都要拔掉,很干凈整齊。
美國老人的獨處能力很強,到處可見自己搖輪椅車的老人,他們認為被人照顧很不光彩。有一對坐輪椅車的老年夫婦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們住在我家對面,每天上午10點鐘,兩位老人準時搖著輪椅到門口曬太陽,女士只是安安靜靜地坐著,沒有一點表情,老先生則握著她的手,一會兒替她拉好腿上的毛毯,一會兒喂她幾口水,有時還能看到老先生在讀報紙給她聽。那位女士已經(jīng)聽不懂或根本不知道要聽,但老先生還是那么耐心、那么執(zhí)著,很令人感動。
在美國,老人還自己搖著輪椅逛商店、看電影、遛早,因為上下公共汽車非常方便。美國的公交車登梯可自動升降,可把老人的輪椅抬上車。上車后,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有固定輪椅的專門裝置,司機耐心地為老人把輪椅固定好之后,才開始啟動車子。下車也如此。乘客們都很關(guān)心老人和殘疾人,有的還主動站起來,甚至下車去幫他們。有一次,有一位看似弱智的老人推著滿滿一車廢品上車,司機降下梯級后,一位青年跳下車幫忙。上車后,老人筐里的廢品不斷往下掉,一會兒掉張報紙,一會兒掉只襪子,那位青年一件一件地幫她撿起來,直到老人在廢品收購站下車。
據(jù)報道,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社會學家貝林做過一項調(diào)查:她訪問了6700位已婚人士,讓他們?yōu)樽约旱幕楹蟛煌A段的家庭生活滿意程度打分,分數(shù)低表示不滿意、不快樂。最低分是1分,最高分是7分。她得到了如下平均分數(shù):子女降生之前是6.24分,有學齡前兒童階段是5.95分,孩子到了上學階段是5.89分,子女10多歲時是5.79分,有18歲以上成年子女時是5.99分,成年子女離家后便又上升到6.16分。而那些從來沒有孩子的家庭,夫婦雙方給自己的婚姻生活打分普遍都很高,平均是6.26分,并且整個婚姻過程都很穩(wěn)定。學者們得出結(jié)論:美國人并不向往天倫之樂”,但是,也有的老人怕寂寞、怕孤獨,便申請入住老人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