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芳
俗話說,十個手指不一般齊。興趣愛好不一樣的學生,其各科成績又怎會一樣?出現(xiàn)“跛腳”又如何醫(yī)治呢?
一、望聞問切找病因
高考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檢驗,哪怕一科拉后腿,都會影響總分。我們常與學生坐在一起,研究分析學生“跛腳”原因并商討對策。
(一)望:看社會背景。社會上長期存在的重理輕文現(xiàn)象,直接導致了學生及家長對理科的重視以及對文科的淡漠,出現(xiàn)了數(shù)理化成績出色而文科“跛腳“的學生。而在農村中學,由于教學設施較差,導致英語聽力和理化生實驗往往比城鎮(zhèn)學校滯后。
(二)聞:聽學生對學校及教師的反映。因師資問題,老師經常像走馬燈似的輪換,很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或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學生往往會較重視班主任所教的科目,班主任講解自己科目的時間會稍多點,造成班主任的課學生成績相對較好。此外,好的教師,學生容易感興趣,往往這位教師這門課就成為學生的強項。有的教師上課提問時,常點自己喜歡的幾個學生,對一些成績不太好、上課又不愛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往往比較忽視,久而久之,學生就對這門科目偏見有導致“跛腳”。
(三)問:問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家長比較擅長的科目,大多會經常談起,甚至對孩子能進行相應的輔導,這樣,容易使得孩子也產生和家長一樣的愛好。而家長不擅長的科目,談論、鼓勵就少些,這也會造成學生嚴重“跛腳”。再者,有些家長常以個人好惡或社會認同來強行干預,如我校有一個女生,文科成績明顯比理科成績強,在文理分科時填報了文科班。然而,她父母卻強行將其志愿改成了理科。兩年后,這個女生只考了個“三本”。
(四)切:摸學生自身的原因。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有的喜歡理科,有的喜歡文科;有的喜歡動手實踐的科目,有的則不喜歡這樣的科目。對不喜歡、不擅長的科目,本來應加強預習與復習,多花時間與精力去進行預習與鞏固,但他們卻剛好相反,憑自己喜好進行安排,于是,導致了嚴重的“跛腳象”。
二、正面引導樹信心
正如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一樣,能否醫(yī)治好跛腳,關鍵是要學生自我診斷,自我救治。因此,有必要利用一切場合,引導學生樹立信心。要讓學生知道,“跛腳”只是暫時的,只要不失去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和自信心,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補上。為此,我們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增強學習信心。學生常認為自己“缺乏學好的能力”。實際并非如此,只要肯下工夫,掌握這門功課的基礎知識,是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做到的。教師可舉身邊或自身的例子,讓學生覺得這件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方法對頭,時間保證,完全可以迎頭趕上。
(二)克服厭惡和懼怕心理。學習上應遵循一條原則:首先攻克不擅長的學科,越是自己不愿意學習的學科,越是要放在首要的位置。經常去接觸、學習“跛腳”科目,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終有趕上的時候。
(三)從打好基礎入手??梢灾朴喴粋€醫(yī)治“跛腳”的計劃,當然,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如果“跛腳”的是英語,那么在定計劃時,開始可以只要求自己一天記兩個句子,然后再慢慢地增加,切忌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不可能實現(xiàn)的計劃,否則,你會對這門學科完全絕望的。
(四)采取邊預習邊復習的方法。要把重點放在預習上,使這門功課的學習先行一步。在預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過去學的某些知識不牢固時,可重新復習一下。把時間花在平時不怎么花時間的較差的學科上來,要比花在較好的學科上有更大的收獲。
(五)激發(fā)學習興趣。如學外語,只有意識到今后若不懂外語將難以生存這一點,就會自覺地把它學好;像建立根據(jù)地一樣,盡量去發(fā)現(xiàn)“跛腳”科目中某方面的優(yōu)勢,并以此為“興奮點”培養(yǎng)興趣,擴大根據(jù)地,從而占領整個戰(zhàn)場;還可以把學習目標分解,定下階段性的小目標,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這樣一實現(xiàn)便能激勵再接再厲的勇氣,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
(六)及時梳理知識。通過自己的筆記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由淺入深、由點及面地整理,弄清自己應該掌握的、已經掌握的和尚未掌握的部分,對薄弱點進行及時的補救。
此外,勤學好問、設錯題集等,也能有效解決“跛腳”問題。
三、教師學校齊努力
(一)力爭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1.在課堂上應該寓教于樂。多注意引導,適當增添幾分幽默感和趣味性,讓學生覺得上課是快樂的事而不是一味地聽講、記筆記。如果能上好每一節(jié)課,那么醫(yī)治“跛腳”也就容易多了。
2.要做好學生的課后輔導工作。在弄清哪些學生是這門課的“跛腳”學生后,教師要經常利用輔導時間多關心他,對他的試卷要面批面改,當面指出存在的問題。此外,還可進行學法上的指導,借些參考書給他們看。還可以把“跛腳”學生分配給相關科任教師,讓他們多加關心指導。
3.對“跛腳”學生的練習安排要合理。對“跛腳”科目,不要選擇難度過大的題目,應該選擇基礎性題目,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注重基本要領的掌握,在此基礎上逐漸加深難度、廣度。
(二)盡已所能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
1.要選拔、培養(yǎng)那些教學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進入高三教師團隊。他們往往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常能博得學生們的喜愛。
2.督促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位時,有意將不同“跛腳”科目的學生坐在一起,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如有二位學生,一位英語不好,但數(shù)學、文史課好,而另一位英語相當不錯,可惜是數(shù)學不行,我們讓他們結成對子,互相幫助,結果兩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3.利用學校的黑板報、墻報等媒體,介紹相關知識。像我們學校常將各科的重點內容,高考相關要點等打印張貼在學校公布欄里,方便學生掌握。
(責任編輯:黃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