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卿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豬附紅細胞體寄生于紅細胞和血漿中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本病主要引起豬(特別是仔豬)高熱、貧血、黃疸和全身皮膚發(fā)紅,故又稱紅皮病。近年來很多豬場因感染豬附紅細胞體病而損失慘重?,F將一起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1. 發(fā)病情況 福建省龍巖市某豬場購進一批仔豬,個體重35~40千克。第二天豬群開始發(fā)病,畜主采用青霉素、鏈霉素、磺胺類、氨基比林等藥物治療,療效不佳。病情繼而加重,5頭仔豬死亡,病程6~9天。
2. 臨床癥狀 初期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廢絕;體溫40.5~42℃,有的表現為寒顫,站立不穩(wěn)。眼結膜潮紅或蒼白,后期黃染。病豬耳尖、四肢、臀部及腹下皮膚有不規(guī)則的紫斑或紫色小點。糞便干硬,表面帶有白色黏液,尿液呈濃茶色。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有的咳嗽。
3. 剖檢病變 剖檢病死豬可見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胸腹腔及心包積液。肝臟腫大呈土黃色,膽囊壁增厚,膽汁濃稠。腎臟表面有針尖大小壞死點。淋巴結腫大、切面外翻。脾臟腫大,邊緣有出血點。肺水腫,表面有出血斑和少量的出血點。
4. 診斷 ①直接鏡檢。取高熱期的病豬血1滴涂片,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勻,加蓋玻片,放在400~600倍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紅細胞表面及血漿中有呈球形、桿狀、逗點形或顆粒狀的蟲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的蟲體大部分圍成一個圈,呈鏈狀排列,使紅細胞呈星形或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②涂片鏡檢。血涂片用姬姆薩染色鏡檢,可見多數紅細胞邊緣不整齊、變形,表面及血漿中有多種形態(tài)的染成粉紅色或紫紅色的閃光蟲體。③細菌學檢查。無菌取病死豬心、肝、脾等組織接種于瓊脂平板,37℃培養(yǎng)48小時,均未見細菌生長。
根據以上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確診為豬附紅細胞體病。
5. 防治 ①每千克體重用血蟲凈(貝尼爾)5毫克,用生理鹽水稀釋成5%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1次/天,連用3~5天。②長效土霉素肌肉注射,1次/天,連用3天。③在飼料中添加阿散酸,可增強機體抵抗力。④仔豬和慢性感染的豬可補充200毫克右旋糖苷鐵。
6. 結論 ①豬附紅細胞體病多發(fā)生于炎熱、潮濕的夏季,蚊、蠅、蜱、豬虱、疥螨等吸血昆蟲可傳播本病,污染的針頭、配種器具也可傳播本病,因此要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②本病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及解熱抗病毒藥治療,效果不明顯,用藥后易復發(fā),這對臨床診斷很有幫助。③附紅細胞體病是由多種因素引發(fā)的疾病,分娩、過度擁擠、長途運輸、天氣惡劣、飼養(yǎng)管理不良、更換圈舍或飼料、感染其他疾病等應激因素存在時,豬群易暴發(fā)本病。加強飼養(yǎng)管理、給予營養(yǎng)全面的飼料以及進行科學合理地免疫是降低該病發(fā)病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聯系地址:福建省龍巖市畜牧獸醫(yī)水產局 郵編:3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