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龐
海南人走在街上看到一些飲食店的店名、廣告、食譜名稱,往往發(fā)生誤會,有時還忍俊不禁。
雞飯店。在海南話的口語中,雞飯是喂雞的飯。直到現(xiàn)在,也只有講普通話的人才會說去吃雞飯(吃雞飼料),海南人絕對不會用海南話說“吃雞飯”,而是說“吃雞糒”。雞飯店,本來叫雞糒店。糒(bei)者,干飯也,乃正宗的漢字。地道的海南雞糒不是一般的干飯,而是用大蒜爆雞油(海南話叫做起鍋)將大米稍炒再用煮白斬雞的湯煮成糒,令人垂涎。后來多在煮好的干飯中拌以豬油來冒充?,F(xiàn)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真正的海南雞糒。
白切雞。海南人叫做白斬雞,與雞糒密不可分,二者合為雞糒店的標志性食品。在海南人看來,斬與切是兩種根本不同的風格。斬,大刀闊斧,干脆利索;切,小里小氣,慢條斯理。老道的廚師,揮起刀來,三下五除二,絕無重復回刀,成塊的雞肉便整齊地排列在案板上。白切,怎么也切不出白斬雞那種風味來。因此,海南人相邀都是說,去吃白斬雞,沒有說去吃白切雞的。
湯粉(或粉湯)。有個大陸客在小食店里點了一碗湯粉。服務(wù)員給他端來一碗湯煮的抱羅粉。他搖頭,原來他要的是粑條湯。海南話中,“粉”與“粑”(ba)是有嚴格區(qū)別的。粉有兩指:一指粉末,二指圓形條狀食物(細粉、涼粉、番薯粉、米粉等),粉湯則專指湯煮的各種海南粉。粑也有兩指:一指扁形條狀的粑條,二指塊狀或團狀的伊粑、秫(shu)米粑(甜粑)、菜頭粑等。
筆者在外地看到,凡地方風味食品,人家都按當?shù)亟蟹〞鴮懨Q。海南的風味小食是海南的品牌,應(yīng)顯示海南特點,也應(yīng)按海南傳統(tǒng)叫法為它們正名。因此,筆者認為,上述雞飯店、白切雞、湯粉、炒粉、年糕、蘿卜糕等,均應(yīng)按本土化恢復為雞糒店、白斬雞、粑條湯、炒粑條、粉湯、秫米粑(甜粑)、菜頭粑。這樣,不但可加深海南人的親切感,也可引發(fā)外地人的好奇心,更不會因名稱混淆而發(fā)生誤會。對提高海南風味食品的知名度只有好處,沒有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