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對溫哥華的印象來自于電視劇——海邊空曠的公路上飛馳的汽車,懶洋洋的落日將海面、樹林、巖石涂上一層奶油色的光,光暈濃得化不開;騎著自行車漫無目的地閑逛,一路云淡風輕,空氣是清新透明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吸幾口。
溫哥華位于加拿大西岸入口,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和工業(yè)中心,被譽為加拿大的“西部天堂”。四季宜人的氣候,使得溫哥華市內(nèi)綠茵似氈、繁花似錦,走在溫哥華的街頭,春天隨風而落的是漫天飛舞的如雪般的櫻花,夏天撲面而來的是紅香紫濃的各色花香,秋天印入眼簾的是層層渲染的如畫般的楓葉,冬天透過淅淅瀝瀝的雨霧可看到遠處終年不化的耀眼雪山。溫哥華人早就認識到綠色是一種柔和舒適的色彩,對調(diào)節(jié)人們生理機能,保健養(yǎng)生健康長壽起著積極作用。因此1971年由加拿大的戴維·麥格塔格發(fā)起成立國際性環(huán)境保護“綠色和平組織”,采取非暴力抗議形式,在世界范圍內(nèi)保護綠色,得到世界認同。
在溫哥華渡假,一天之內(nèi)可以進行滑雪、出海航行和打高爾夫三種活動,更有如滑翔翼、攀巖、潛水、野餐、出海賞鯨、露營、海釣、空中彈跳等戶外活動等著你……妙不可言。
穿越“斯坦利”
城中最具盛名的斯坦利公園占地一千多英畝,三面環(huán)海,以紅杉等針葉樹木為主的大片原始森林是公園最知名的美景。公園入口有一座昔日總督斯坦利的銅像,這里還有一個由全溫哥華城的小孩集體捐出糖果而建成的維多利亞女皇噴泉。站在公園的山坡上,你還可以眺望到太平洋上的“獅門鐵橋”;綿延的海岸線從東到西,從北到南,蜿蜒地環(huán)繞著整個公園;海面上大大小小揚帆出海的漁船,景色實在怡人。林間,小兔子、小松鼠來回的躥著,而這些小家伙完全不拿正眼看興奮的你,大模大樣地穿過馬路,不知所蹤;湖面上悠然的天鵝,不知名的鳥鳴交織成獨一無二的自然交響樂章。
黃昏街燈大笨鐘
蓋斯鎮(zhèn)(Gas town),是溫哥華最古老的城區(qū),1971年被定為歷史遺產(chǎn)。十九世紀末的淘金熟使得這里一度非常熱鬧,當時興建了許多旅館、商店和餐館,因此這里有很多百年以上的維多利亞式建筑,具有濃厚的歐洲風味。
蓋斯鎮(zhèn)的甘比街牙口水街交叉口附近,世界上唯一一座蒸汽大鐘(重達兩噸)每15分鐘就伴著白裊裊的蒸汽發(fā)出聲響,老式的瓦斯街燈、百年前的建筑和裝飾,仿若走進了時光隧道。和著大笨鐘的節(jié)拍,沿著濕漉漉的紅磚、鵝卵石鋪就的小道到充滿古意的小店轉(zhuǎn)轉(zhuǎn)吧,不管它是藝術(shù)小鋪、咖啡館、古董店,還是服飾店。到了黃昏,路邊的街燈發(fā)出橘紅色的燈光,讓整個小鎮(zhèn)陪我們一起羅曼蒂克吧。
點點滴滴
亞裔美女是溫哥華獨特的美麗風景線。公車上、街頭、公園里,隨處可見。這些80年代出生的亞洲孩子家世良好,臉上沒有任何曾經(jīng)苦難的痕跡,有著帶有非常典型的北美女孩陽光開朗自信的性格。她們毫無煩惱地大笑,用流利的美語交談,她們有曬得健康的小麥膚色和漂亮的身材,那種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年輕的美好,感染著每個人。
最秒的是,這座城市生活這幾十萬華人。在萬里之外的大洋彼岸,一路盡管理直氣壯地說著中文,吃中餐,賞遍美景……真是滿足,由內(nèi)而外的滿足感。
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當然沒有理由不去一下唐人街。溫哥華的唐人街是北美第二大的華人聚居地(第一是美國的舊金山)。走進China town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跟香港的許多地方似乎沒有什么區(qū)別,大家主要用廣東話交流,酒店、商店的招牌也統(tǒng)統(tǒng)是中文和英文兩種文字標識。連路牌都是中英兩種文字。這里有幾個地方個人認為值得一去:中山公園,這個公園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的,帶有很濃的蘇州園林的氣息,一花一草、一石一亭,無不精巧玲瓏。據(jù)說里面的很多東西都是從國內(nèi)運來的,置身此地,真是慰藉了游子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還有一處奇妙之景叫做“三記號”(Sam Kee),是《吉尼斯大全》公認的世界上最狹小的辦公大樓,站在里面,一個成人伸長手臂就可以觸摸到兩邊的墻!真不知里面的人怎樣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