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盟
我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從拿毛筆算起,已經80個年頭了,但真正下苦功還是在“兩頭”:青少年時打下一點基礎;離休后又補用了一點功夫。
少年時讀過六七年私塾,老師在當?shù)厥潜容^有名的畫家,要求很嚴,學過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每天寫大楷,作業(yè)也是寫端正的小楷,稍大一點還用清水在一種叫“羅地磚”上練,日積月累,培養(yǎng)了濃厚的興趣。
來杭后與西湖為鄰,因工作關系與許多書畫家交往,參加過許多藝術團體和參與許多詩書畫活動,特別是有機會看到潘天壽、沙孟海、陸維釗、陸儼少、陸抑非、郭沫若、趙樸初、譚建丞、費新我等大家潑墨揮毫,受到他們德藝的熏陶,終生受益!我常想:人的一生,對以上的藝海群星,能看到一兩位揮毫,已非易事;而我有幸結識到那么多,個別的還是忘年交,真可謂得天獨厚,翰墨有緣,難得的機遇呵!
我主張詩書畫結合,我為《姜東舒詩集》作序,題目是《書家本色是詩人》。我寫過《詩心造印一葦新》,贊美過葉一葦先生的“詩心造印”。詩心寫字,詩心造印,也是我自己的一貫主張。如果一定要說我的書法有什么“特色”的話,便是書法與詩詞的結合,是詩的書法,書法的詩。
筆墨當隨時代,書幅的形式也要突破老一套程式,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標題應該凸現(xiàn)醒目,一幅中也可以采用不同書體,甚至也可加上標點符號,便于賞讀者既可讀出書法的藝術美,也可領悟出書法所寫的內容美。書法要人喜歡,要人看懂,應該走出“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
這是我的一家之言,我將走自己的路,在有生之年,不斷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