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華
一個地方的出名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它的獨特魅力。沐浴著暖暖的春陽,筆者慕名來到與臺灣隔海相望被視為海內外新聞熱點的福建省東山島“寡婦村”采訪。
“寡婦村”本名“銅缽村”,1950年5月,蔣軍殘部從東山島敗退臺灣時,把只有200來戶的銅缽村青壯男子全部集中在村里的祠堂前,147名“適齡”壯丁被帶往臺灣。從此,失去了丈夫的91名已婚婦女便步入了夜夜守活寡、天天盼親歸、人人負載家庭重擔的痛苦而漫長的生涯。這種日子一直沿續(xù)了近半個世紀之久,“寡婦村”因此而得名。國產(chǎn)故事片《寡婦村》和電視連續(xù)劇《臺灣海峽》許多素材便采擷于此。
“寡婦村”是個海內外新聞熱點,也是個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兼?zhèn)涞穆糜螣嵬痢D侨缭娙绠嫷暮I風光,奇特有趣的風土人情,悲歡離合的家庭故事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客。筆者到此采風時,得知村子南面有座獨特的媽祖廟,還有著一段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與此廟的淵源關系。這段故事深深吸引著我。
登上“寡婦村”后面的山坡,一座樹木簇擁,面朝臺灣海峽的媽祖廟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廟的左前方有個造型雅致的涼亭,名為“甦亭”。在亭中小憩,一邊品嘗濃香的閩南功夫茶,一邊縱覽旖旎的南國海濱景色,心中自然舒暢:海面舟帆片片,海鷗點點,碧波粼粼;四周山青林翠,花香鳥語,風清景幽。而奇特的幾副廟聯(lián)則將這種舒心怡神的風光一筆寫盡:“凈山山,山青境秀;銅海海,海晏河清”、“山峰拱秀頗有梵境;院宇寬幽深無俗塵”、“銅海來朝萬頃鏡光臨院宇;蘇峰當戶千尋筆勢薄云天”。原來,“凈山”乃此地之名,故這座獨特的媽祖廟稱作“凈山名院”。
“凈山名院”始建于明萬歷已卯年間,她在歷史上就曾是海峽兩岸的紐帶,和各地星羅棋布的媽祖廟大有不同。這里奉祀的媽祖是“柔懿夫人”,不是其他媽祖廟供奉的航海保護神林默娘。其他寺廟供奉的媽祖神像只一尊,而凈山名院卻有“大媽”“二媽”兩尊。
在繚繞的香煙中,筆者拜謁了柔懿夫人那慈祥而端莊的儀容,聆聽當?shù)乩先酥v述“大媽”、“二媽”的動人民間傳說:被尊稱為“柔懿夫人”是1300多年前“開漳(州)圣王”陳元光(河南固始人)的女兒陳懷玉。陳懷玉17歲那年,閩南地區(qū)蠻獠嘯亂,百姓深受其害。其時,年少即文武雙全的陳懷玉跟隨父王陳元光,奉朝命從中原帶兵南下入閩平亂。所以,凈山寺院有一副楹聯(lián)題贊她:“柔質秉軍機而稱烈女;懿躬參將略以佐嚴親?!睋?jù)傳,有一次,她在圍殲來敵的戰(zhàn)斗中,單槍匹馬闖入敵陣,連斬幾員敵將,終因寡不敵眾不幸以身殉國。后來,陳懷玉被敕封為“柔懿夫人”。為褒揚她奮力參戰(zhàn)、捍守海疆的精神,人們便給她“淑女元勛”、“懿德懷柔”等榮譽稱號,并尊稱她為“媽祖”加以神化。至今,來到“凈山名院”,仍可看到“淑女元勛”“懿德懷柔”的鎦金匾額,福建藝術家黃鎮(zhèn)國先生有詩贊頌:“大媽二媽柔懿魂,助父開漳殉青春。成功征臺隨艦去,神女榮歸得元勛?!?/p>
史載,鄭成功當年曾在東山島銅缽村前的海面操練水師,并于南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二日率軍從金門料羅灣出發(fā),浩浩蕩蕩挺進臺灣,驅殺荷蘭侵略者。當時,東山島銅缽村有數(shù)十名青年漁民駕船,自愿跟隨鄭成功軍隊出征。啟航前,父老鄉(xiāng)親把凈山名院的“媽祖”雕像奉上戰(zhàn)船,以保佑出征凱旋。子弟兵出征后,銅缽村的凈山名院成了無神之廟?!吧袢R空,如何是好? ”鄉(xiāng)親們經(jīng)過一番商量后,請來藝匠又雕塑了一尊女神,祈禱女神庇佑將士凱旋。說來巧合,這種善心動機竟出現(xiàn)奇跡,當他們在海上與荷夷戰(zhàn)船交鋒時,荷夷放的火炮要么不響,要么失準?!皣諣敗编嵆晒婈犓蚺?,收復了臺灣,銅缽村的數(shù)十名子弟兵在槍林彈雨中也無一傷亡。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銅缽村的子弟兵有的定居臺灣開發(fā)寶島,有的畢恭畢敬奉送“媽祖”神像回到故鄉(xiāng)。這一來,一廟便有兩神了。人們一時不知如何稱呼這兩尊神像?后經(jīng)商議,認為兩尊女神均有抗御外侮、收回國土的“神功”,這種神功實際上是一種激勵人們反侵略的精神支柱,她們被并列供奉,以便讓子孫后代永記這段不平凡的史話。久而久之,人們習慣稱最早雕刻的那一尊為“大媽”,而后一尊則稱之“二媽”。
在臺灣,人們念念不忘“柔懿夫人”在抗御外侮、收復臺灣的豐功偉績,自古至今,先后建造了13座“玉二媽廟”“玉二圣母廟”供奉柔懿夫人,信眾甚多。原先這些信眾并不知道“柔懿夫人”是哪地方神圣,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調查考證,臺灣信眾尋根溯源終于明確東山島銅缽村獨特的媽祖廟是臺灣所有玉二媽廟的香緣祖廟。在臺灣同胞心目中,柔懿夫人具有可與航海保護神林默娘媽祖平起平坐之“第二圣母”的尊稱。2007年元旦,來自臺北、高雄兩地的臺灣“玉二媽廟”信眾代表10多人從第三地來到東山島,參加祖廟酬恩醮教活動,并向祖廟奉送一對象征人神情緣如鐘常鳴、如鼓常響的特制“鐘鼓”。跟團隨訪的有曾經(jīng)執(zhí)導過膾炙人口的故事片《星星知我心》和電視連續(xù)劇《廈門新娘》的導演、現(xiàn)任臺灣電影導演協(xié)會名譽會長的林福地先生,他特意用紀錄片形式拍攝了這次到東山島尋找祖廟之行,“希望讓更多的臺灣人了解‘第二圣母”。2007年,“玉二媽”信仰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09年2月16日,臺灣嘉義市天后宮組織全島26家媽祖宮廟650名臺胞信眾,在臺灣嘉義市天后宮董事長蕭鎮(zhèn)煌率領下,抵達福建省東山島“玉二媽”祖廟進行朝圣活動。這是臺灣“玉二媽”神像首次回“娘家”尋根謁祖,也是海峽兩岸實現(xiàn)直接“三通”后,東山島迎來的首個大規(guī)模海上直航朝圣團。在為期兩天的朝圣活動中,臺灣信眾與東山島民眾舉行規(guī)模盛大的媽祖文化踩街活動,并舉辦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感恩聯(lián)歡晚會以及隆重的祭祖典祀活動。
一座媽祖廟,兩岸同胞情。自從1950年那場曠世悲劇之后,在半個多世紀里,逢年過節(jié),銅缽村的“活寡婦”們都習慣帶上供品,來到凈山名院,虔誠地祈禱親人早日團圓,祖國早日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