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賢
住在黃河邊,亦曾行走于大河上下,所見黃河石多多,但到青海貴德,方見天下黃河石之大氣象者皆匯集于此。出西寧,南行越湟中,翻過海拔近4000米的日月山支脈拉雞山,就到了貴德。讓貴德名揚天下的便是那句“天下黃河貴德清”。黃河由龍羊峽入貴德,自西向東穿過拉西瓦峽,又從松巴峽出境,本是一路破山拍崖的叱咤風云,卻在兩峽之間的貴德盆地舒緩開闊起來,那種波濤洶涌的氣勢不見了影子,宛如性情柔順、神情飄逸的女子。在貴德,眼前的黃河水面與大地相接,波浪不興,散漫的漣漪在蒼天之下,泛著一層層的淺綠色和淡青色,遠觀黃河水里有長天的影子,近前則見清澈水底色彩斑斕的石子。放眼望去明亮亮青幽幽清澈澄碧,這才真是從天而來的黃河水。
從天而來的黃河水寄予黃河以大氣象。走過貴德,山水之外見得最多的便是黃河石,那才是天下黃河石之氣象壯觀者,塊塊奇形異樣的巨石也折射出黃河的大氣象。在貴德縣城廣場,一塊巨石如龐然大物臥在廣場中央,石面之上,色彩與線條構(gòu)成完美的“海上日出”圖,洶涌波濤之上冉冉升起的太陽已經(jīng)讓人嘆奇,而天然而生這幅壯美圖畫的巨石竟然有近20噸重!
而在貴德縣河西鎮(zhèn)格爾加村的黃河奇石苑,成百上千的萬年奇石匯集于此,塊塊幾十噸重的黃河巨石如座座偉岸的小山,座座巨石之上呈現(xiàn)出的圖畫神態(tài)逼真且活靈活現(xiàn),天生奇形的巨石也是千姿百態(tài),讓人們走進了一個巨石所構(gòu)造的藝術(shù)王國。先看一幅“高原神牛圖”。茫茫雪域高原之上,走過來一頭黑色的牦牛,那種粗重的身軀攜著一種野性,雖然是低著頭,憂郁而孤獨地走過蒼茫高原,但那只并不顯眼的牦牛角,彰顯著它的力量。這或許就是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呼其為神牛,并崇拜其為靈物的原因吧。
一塊巨石也能將“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群山起伏,雪原皚皚,面面長坡之間的溝谷就是黃河源,圖像是流暢的動感帶著黃河水的韻律,正回響在高原之上?!包S河從黃土高原流過”也是一方天地恩賜的巨石。一條大河從高原流過,宛如金色巨龍,橫穿整個黃土高原,成為一個民族的血脈。而那片高原之上,連綿起伏的黃土峁梁雄渾壯美,呈現(xiàn)其蒼茫浩瀚的壯觀景象。是黃河滋潤了黃土高原還是黃土高原孕育了黃河,這是一個永遠的謎。而在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黃河源,躍然而出一塊“黃河入海流”的巨石,當是大自然珠聯(lián)璧合的杰作吧。這是一幅黃河入海口景象的特寫鏡頭:一條波濤澎湃大河洶涌而入大海,大海才得以浩瀚。大河之側(cè),無數(shù)小河支流涓涓而至,這景象不由得不讓人慨嘆:大河,因為有了那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支流才成大河。與大海內(nèi)容相關(guān)的還有巨石“龍王出海”。站在太空看蒼茫地球,深藍色的大海暗流涌動,而在洶涌的海洋中心,巨型的龍王躍然而起,龍王的頭,龍王的身子,龍王的爪子,栩栩如生而大氣磅礴。讓這一塊三四噸重的巨石渲染出地球的原動力和中國古代神話的想象力。
在這片高原之上的大河之側(cè),英雄成吉思汗是不會缺失的。“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身蒙古族的裝束,沉靜而深邃地持弓立地,是暫時的歇息還是壯志未酬而嘆息?一石之上,看盡英雄世界內(nèi)外,洞穿歷史風云?!鞍⒗恕棥ね米印笔且粔K重約五噸的象形石,讓黃河石的故事內(nèi)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且線條分明而立體感強,動感強烈而構(gòu)成完美的故事情節(jié)。巨石右邊一位身著阿拉伯長袍的老人,其左手之上擎著一只雄鷹信步而行。高昂著碩大的頭,張望著遠方。而雄鷹尋覓的兔子,正奔跑在羽翼之下,并不顯得張皇。想想阿拉伯人喜歡玩鷹的生活情趣,再想想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俗語,寓意深透而完美,堪稱黃河石中的絕版。
還有,不倚不靠而立于天地之間的是一本天書,被譽為“天書石頭記”。厚重的書頁間,該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傳說,或許是天地萬物造化的密碼,只有時間之手方能掀動,而冊頁之間的內(nèi)容沒有幾人方能讀通,卻給人無限的啟示?!皣鴮毿茇垺痹诟咴弦舱加幸幌?。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懷抱兩枝青竹,吃得專心致志?!案咴枵摺敝胁刈宓墓媚雉骠嫫鹞柚劣谕橹兀鐥l的身材夸張而又不失青藏高原特有的藏族舞蹈的精神。還有重25噸的“云海蓮花”以及“將軍石”、星辰石、五彩石等1000多塊黃河奇石,不加任何人為修飾,天然而成,栩栩如生,充分展示著自己特有的魅力。這些天造之物是黃河奔流不息的見證,以其獨有的神韻呈現(xiàn)出黃河奇石文化的風采,也透露出了華夏文明的底蘊,以其赤裸裸的美表現(xiàn)世界上最淳樸的大美。
在貴德境內(nèi),山多,峽多,石也多。黃河從昆侖山的溝壑間奔瀉而出,穿山過嶺,回旋在茫茫高原之巔,長久不息地削山鑿石,躍進奔騰,把個雄奇?zhèn)グ兜淖笊經(jīng)_成了險峻陡峭的條條峽谷。貴德其境上有龍羊峽鎖關(guān),下有松巴峽守戶,其間又有拉西瓦峽、松巴峽和尼那峽。在道道大峽之中,兩岸危巖陡壁被沖天波濤沖刷切割,浪頭翻滾跳躍著沖向兩岸石壁。地質(zhì)學知識告訴我們,黃河切出的地層為三疊系龍羊峽統(tǒng)的砂板巖、灰?guī)r、花崗巖及閃長巖。這些石質(zhì)的巨石在波濤攜裹著,被淘洗如珍珠,隨水散落在貴德開闊川地,形成貴德大地上的黃河奇石景觀。
在貴德,雖說有集中的奇石收藏之處,但讓人心醉的還是家家門前屋后藏奇石。石頭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活或者是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物什。更有甚者,在貴德地區(qū),石頭還被人們視為神物而作供奉,并被賦與傳說,帶幾分神秘色彩。在拉西瓦峽口的北山上,矗立著一塊巨石,形似佛塔,當?shù)厝朔Q為“蓮華生背靠石”。傳說自洪荒時代,黃河洪水泛濫,危害民眾。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華生大師和小侍童來到此處,見狀誦經(jīng)作法,劈開西山,使洪水順流東下,水害遂絕。師徒二人疲勞不堪,背靠巨石休息,背部陷入巨石,留下背靠印痕,至今無損。人們感念蓮華生大師的善舉,在大石前燒香禮拜,至今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在此煨桑誦經(jīng),以紀念蓮花生大師。位于羅漢堂村附近的拉澤口半坡上的羅漢堂蛙石,也是當?shù)厝顺绨莸膶ο蟆>尥艽A⒊梢蛔鹗?,昂然翹首,圓目咧嘴,鼓腹作鳴叫狀,四肢粗壯有力,似隨時躍起狀。傳說蛙石是古代先民為阻擋冰雹為害莊稼而立。專家的研究以為是古代先民蛙崇拜的歷史見證。
還有傳說中英雄格薩爾王的座騎姜果葉哇留下的蹄印的“腳印石”,有白石上有天然顯像的彌勒佛像的“查達白佛石”等。從這些石頭及其傳說中,可以看出,在人類的生活與生產(chǎn)史中,石頭相伴須臾未離,從看似沒有生命而不能言的石頭上卻能解讀出人類的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