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宏
一般而言,普通淡水魚類在水溫15℃~30℃最為活躍,當(dāng)然也是垂釣的最佳時機。諺語“春釣淺、春釣灘”即是說在陽光照射下的淺、灘水區(qū),水溫上升較快,可達15℃,再加上淺水區(qū)的水生動植物復(fù)蘇也快,于是成了魚覓食云集的地方,故春天垂釣宜選在淺、灘水區(qū)。對于這一點釣魚人多有共識,但同是釣淺、釣灘,有的人收獲頗豐,有的人卻幾乎空手而歸,這是為什么呢?
第一,對淺、灘位置的選擇,要注意大灘比小灘好,泥灘比石灘、沙灘好,有坑洼的灘比沒坑洼的好,有草比沒草的好。同時,灘深灘淺要根據(jù)季節(jié)、水溫的變化來選擇,水溫高釣稍淺的灘,水溫低釣深一些的灘。再就是灘頭有活水注入的地方比沒有活水注入的地方更易聚魚。還應(yīng)看水的清濁下竿,如果幾十厘米深水色渾濁,就有魚可釣;反之,如果水清見底,釣淺、釣灘就沒有什么希望。
第二,在方向的選擇上,要注意北面的灘頭往往比南面的好,因為在春季,北面水域照射的陽光較多,魚在那里活動形成了習(xí)慣。同時還應(yīng)注意“上午釣西,下午釣東”。一來可以防止垂釣時人和漁竿在水中形成倒影,使魚受驚嚇而逃逸;二是春天垂釣,上午西邊光照充分,下午東邊光照充分,水溫相對較高,有利于魚兒活動和覓食,因而上鉤率較高。
第三,在天氣的選擇上,早春時節(jié),水溫很低,不宜釣灘;仲春氣溫上升,水溫也上升,逐漸可以釣灘;晚春水溫高了,才是釣灘的最佳時節(jié)。清明過后照理是釣灘的最佳時節(jié),但寒潮一來,氣溫突然下降,釣灘又不行了。
第四,釣具的選擇宜竿細、墜輕、漂靈、鉤適中。因為水淺,特別是30厘米以下的淺水,漂、墜距離很近,如果漂很長很大,墜也就會很重,下竿時,會發(fā)出很大的擊水聲,容易把魚嚇跑。鉤太小了,飛魚上岸時容易脫鉤跑魚。
第五,起竿時應(yīng)盡可能一下把魚拉出窩子,絕不能讓其在窩內(nèi)掙扎,否則,魚會受驚,很快逃離窩子。在深水區(qū),魚受驚后過一會兒還有可能回來,但在淺水區(qū),則很難回來。有的人之所以釣上來幾條魚后,便沒有了動靜,原因就是把魚弄炸了窩。
據(jù)《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