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李元勝
詩作:《朗誦會》
推 薦 人:張慶嶺
推薦理由:全新的角度與不可窮盡的深度。
走了多遠,才到達這里啊
一出生就開始出發(fā)
在路上,有的學會了奔跑,有的頭發(fā)白了
有的經(jīng)過了戀愛和生育
有的心軟了,有的更加冷酷
他們終于有了可以朗誦的東西
還有的人,在路上掙扎
太多的行李,而且是越來越多
他們可能已經(jīng)無力到達
張慶嶺評語:
角度與深度
可以毫不含糊地說,這首詩的成功,首先在于角度。
大家知道,詩歌最忌說教,詩的強大魅力,在于寓教于樂,寓教于諧,用生動的形象深邃的意境去感染人,觸動心靈,這就為詩創(chuàng)作提出了一個永無止境的難題,那就是:拿什么入詩,怎樣入詩。于是詩的角度,就嚴肅地提出來了。卒讀全詩,誰都可以看得,詩寫的是人生,寫的是被人寫爛了的“人生”,是要想寫出新意簡直難于上青天的“人生”,但是,我們的詩人卻確確實實地出了新,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那就是他——
找到了“朗誦會”這個字眼,找到了可以承載他的新大陸的全新的角度。
“走了多遠,才到達這里啊”,一方面照應題目,一方面開門見山,長驅(qū)直入,直搗黃龍。“一出生就開始出發(fā)”,多么不容易啊!在奔向“朗誦會”的整整一生的過程中,“有的學會了奔跑,有的頭發(fā)白了/有的經(jīng)過了戀愛和生育,有的心軟了,有的更加冷酷”,但,“他們終于有了可以朗誦的東西”。這“可以朗誦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呢?恐怕不同的人生,有著不同的界定,也許有人認為是成功的事業(yè),是財富、名譽、地位,或者是高官厚祿,名垂千古;也許有人認為都不是,是高風亮節(jié)的人格,是高尚豁達的胸懷,是清淡貧苦的一生。
然而,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獲得“可以朗誦”的資格,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達——朗誦會。
詩的第一節(jié),進一步加大力度,努力開掘詩的“深度”——
“還有的人,在路上掙扎/太多的行李,而且是越來越多/他們可能已經(jīng)無力到達”?!皰暝币辉~太好了,它把那些人世間為名為利而奮爭不息的人的形象,描繪得多么惟妙惟肖。搞那么多的“行李”而且越來越多的“行李”,干什么呢?一個越是奮爭就越是不能到達的至理,誕生了。
于是,詩就有了不可窮盡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