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煥菊 王 艷 張久榮
微創(chuàng)是人類夢寐以求的一種醫(yī)學理念,其在外科應用是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不斷進步的結果。也是重視患者生活質(zhì)量與功能康復的需要。腹腔鏡手術是將現(xiàn)代高科技與傳統(tǒng)的外科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手術方法,腹腔鏡行肝部分切除始與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1],其特點是腹壁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手術瘢痕小以及住院時間短等。筆者于2005年5月至今進行了15例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取得了一些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圍術期護理經(jīng)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組15例,男6例,女9例。年齡31~68歲,平均(51.2±3.1)歲。其中肝血管瘤6例(左葉2例),肝左葉肝癌3例,肝內(nèi)膽管結石6例(左葉),病程2個月~30年,平均(9.1±3.1)年。所有病例均經(jīng)彩超、CT或MRI證實診斷,無手術禁忌證。
1.2 方法 靜吸麻醉,平臥位,于臍旁右側靠近臍緣做1.0 cm橫切口,置入12.0 mm Trocar,注入CO2,維持氣壓在10.0~12.0 mm Hg之間,插入腹腔鏡。
1.2.1 腹腔鏡不規(guī)則肝切除術 常用五孔法trocar,臍部、劍突下、左上腹、右下腹分別置入10 mm trocar,右上腹置入5 mm trocar。建立氣腹,探查肝臟病灶。以電燒棒標記出予切位置,將肝門阻斷鉗沿溫氏孔插入,暫不要閉合。以超聲刀沿予切線切開肝臟表面,沿正常肝組織與病灶間隙以超聲刀或LigaSure切除病灶,此時需要注意應先行閉合肝門阻斷鉗(阻斷時間不能超過20 min),仔細解剖充分顯露膽管及門靜脈分支,以鈦夾夾閉后,以LigaSure離斷,然后打開肝門阻斷鉗。由上腹部穿刺孔取出切除物,檢查創(chuàng)面有無明顯滲血,及有無膽汁滲漏,以速既紗(一種止血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OB膠均勻噴灑于創(chuàng)面。術區(qū)充分沖洗,吸凈沖洗液,確認無活動出血后,于肝下緣及創(chuàng)面處留置引流管2枚,分別于右側腹部穿刺孔引出。拔除諸trocar術畢。
1.2.2 腹腔鏡左半肝切除術 建立氣腹、trocar置入同上。以超聲刀離斷鐮狀韌帶和左三角韌帶,充分暴露左肝。找到下腔靜脈,暴露左肝靜脈和下腔靜脈的連接處,解剖肝十二指腸韌帶,以膠管捆扎肝左葉。在距鐮狀韌帶左側1 cm處的肝臟前面和下面的包膜處做標記。用長的無損傷鉗和超聲刀或LigaSure分離肝實質(zhì),切除左半肝,置于標本袋內(nèi),切碎,取出。術區(qū)充分沖洗,止血,肝臟殘端放置引流管。拔除諸trocar術畢。
1.2.3 右半肝切除術 建立氣腹、trocar置入同上。以超聲刀分離切斷肝肝圓韌帶、鐮狀韌帶、右冠狀韌帶、右三角韌帶、肝結腸韌帶和肝腎韌帶,鈍性分離裸區(qū)至下腔靜脈,充分暴露右半肝。探查后,將肝門阻斷鉗沿溫氏孔插入,暫不要閉合,沿肝臟膈面從下腔靜脈右側壁至膽囊切跡以電燒棒標記出予切位置,用長的無損傷鉗和超聲刀切開肝實質(zhì),較大的血管可用LigaSure離斷,分離如出血較多可阻斷肝門,操作過程中注意保護肝中靜脈。將肝臟向上翻轉(zhuǎn),沿膽囊窩右縱溝切開肝臟,顯露門靜脈右干、右肝管和肝右動脈并夾閉、切斷。處理肝短靜脈時注意保護下腔靜脈。將右后上緣肝靜脈切斷,完全切除右半肝。檢查創(chuàng)面有無明顯滲血,檢查有無膽汁滲漏,以創(chuàng)面覆速既紗,OB膠均勻噴灑于創(chuàng)面,術區(qū)充分沖洗,吸凈沖洗液,確認無活動出血后,于肝下緣及創(chuàng)面處留置引流管2枚,分別于右側腹部穿刺孔引出,術畢。
2 結果
15例均獲成功,其中肝左葉切除8例,肝右葉部分切除4例,肝不規(guī)則切除3例。手術時間120~186 min,平均(148.2±51.3)min。出血量150~810 ml,平均(446.2±221.3)ml。術后次日均離床活動,進半流食,術后8~12 d出院。術后隨訪3個月~2年,無1例復發(fā)。
3 護理體會
3.1 術前護理
3.2 評估
3.2.1 生理狀態(tài)的評估 ①疾病評估 疾病的嚴重程度,是否適合腹腔鏡手術,充分考慮手術難易程度。②體質(zhì)評估 主要臟器的功能情況,如:心、肝腎功能是否能承受手術的打擊。③營養(yǎng)狀態(tài)評估是否營養(yǎng)失調(diào),術后恢復及切口愈合情況。
3.2.2 心理狀態(tài)評估 對疾病認知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緊張程度。必要時藥物協(xié)助。以上這些都靠護士與患者交談、觀察、溝通,根據(jù)每個人的情況,運用循證護理模式作出診斷,制定計劃,人性化護理措施加以解決。
3.3 心理護理 由于腹腔鏡肝葉部分切除,是一項新的手術方法,多數(shù)患者缺乏對此手術的了解: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因此從入院開始,耐心向患者講解L.C的原理及其實施手術的必要性、優(yōu)越性,同時必須講明手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如術中遇到特殊情況中轉(zhuǎn)開腹手術、膽管損傷等,再請同病友現(xiàn)身說教。使其有充分的心里準備,消除恐懼,增強信心,積極配合。
3.4 根據(jù)醫(yī)囑給與各項檢查,如:血型、血、尿常規(guī)、凝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彩超、心電、必要時MRI。
3.5 皮膚準備 除按腹部手術準備皮膚外,重點清潔臍部,因臍周有一切口,以防切口感染,清潔臍部時應動作輕柔,以防皮膚破損加重感染的可能。
3.6 胃腸道的準備 術前2 d禁食易產(chǎn)氣的食物,以減少腸賬氣,術前1日進半流食,術晨禁食、水,留置胃管、尿管,清潔灌腸。
3.7 功能鍛煉 ①吸煙者禁煙,練習深吸氣,一般采用胸式呼吸。仰臥位,雙膝屈曲,腹部放沙袋或書本,數(shù)1、2吸氣,3、4停止,5、6、7、8慢慢呼氣,早、中、晚各練1次,條件允許做吹氣練習。② 練習床上大、小便,術后因麻醉及臥床等原因可導致尿儲留,經(jīng)過練習可以減少發(fā)生。
3.8疾病指導 講解有關疾病及術前、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還要對減輕病痛加以指導,科學地指導患者,減輕痛苦,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實施身心整體人性化護理理念。
3.9 術后護理
3.9.1 人工氣腹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 術后吸氧提高氧分壓,促使二氧化碳排出。若術中氣腹壓力升高可引起皮下氣腫,嚴重者可使腹腔內(nèi)壓增高,膈肌上升,胸腔肺容積縮小,引起呼吸困難等,所以術后全麻清醒后(無硬膜外麻醉情況下)一般采取半臥位,觀察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有無咳嗽,胸痛及皮下氣腫等。同時二氧化碳積聚在膈下產(chǎn)生碳酸而引起反射性肩背部酸痛,多在術后1~2 d發(fā)生,一般在短期內(nèi)可自行緩解。
3.9.2 及時接術后患者,搬動患者時一定穩(wěn)、輕、妥善保護好各種引流管,防止脫落。
3.9.3 呼吸道管理 在全麻未清醒前,給予全麻護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內(nèi)分泌物,給予口腔及皮膚護理,多功能監(jiān)測、吸氧。注意生命體征變化。
3.9.4 腹部體征的觀察 觀察有無腹痛、壓痛、肌緊張等體征,注意有無體溫升高、血壓下降及有無出血等癥狀。
3.9.5 注意觀察引流物的顏色、量,并保持通暢和記錄,妥善固定,按時擠壓引流管,以免堵塞,每日更換引流袋,若引流不暢,可用無菌生理鹽水緩慢沖洗,相應腹腔引流管可以使?jié)B液、膽汁得到及時引流,術后置管時間需適當延長。
3.9.6 嘔吐的觀察 嘔吐是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主要由于二氧化碳對胃腸道刺激及腹腔二氧化碳聚積所致,觀察嘔吐發(fā)生和持續(xù)時間,嘔吐物的顏色、量,同時注意是否伴腹痛、腹脹等癥狀。氣管插管導致咽部不適行霧化吸入可緩解。
3.9.7 根據(jù)病情選擇臥床時間,一般術后全麻患者清醒后,給予半臥位,術后第一日可適當離床活動,注意不要過于激烈,起床短距離行走即可。年齡大,手術時間長的,既往有心臟病病史,衰弱的或伴有肺內(nèi)感染的患者,則不應早期強求下床活動。
3.9.8 飲食 注意規(guī)律進食,定時定量,勿暴飲暴食,選清淡、易消化、低脂、高維生素的飲食,少食多餐,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3.9.9 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①出血 若發(fā)現(xiàn)血壓、心率有變化,引流物有出血現(xiàn)象,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②膽漏 注意觀察腹部體征,有無壓痛、反跳痛、肌緊張,有則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③肩痛 因二氧化碳積聚在膈下產(chǎn)生碳酸所致,做好解釋工作,告知短期內(nèi)可自行消退。
參 考 文 獻
[1] Azagra JS,Goergen,M.Gibart E.et at.Laparoscopic anatomical (hepatic) left lateral segmentectomy:Technical as- pects.surg Endosc,1996,1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