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鋒
魚腥草:
勾踐復(fù)國的功臣
魚腥草遍布南方,在陰濕處都很常見,入藥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癰的作用。
《吳越春秋》記載,勾踐為吳王夫差嘗糞診病之后,嘴里一直有異味,也就是口臭;為了不讓大王尷尬,范蠡便命令左右侍者大臣都去采魚腥草吃——要臭大家一起臭,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嘛。現(xiàn)在紹興還有蕺山,說便是當年勾踐君臣采食蕺菜(魚腥草的別名)的地方。
勾踐被釋放回國后,越國連年遭災(zāi)。最嚴峻的是人口嚴重不足,如此且不提報仇復(fù)興,想保住性命就得逼著大家絞盡腦汁找吃的。
身邊哪里還有比魚腥草更多生、更易尋、采了一茬只要一陣雨又出一茬的野草呢?據(jù)說魚腥草的別名“蕺菜”,就是“饑菜”—救饑之菜的文雅叫法。勾踐吃的應(yīng)該是自己采的野菜,自己采的魚腥草。
也不僅僅是魚腥草,在那段最困難的時期,勾踐簡直成了神農(nóng):民間傳說他采食野菜時多次中毒,有次竟然吃得連整個臉都腫了。這種表率的震懾是極為強大的,越國也就更加有了凝聚力。終于,勾踐率領(lǐng)國人復(fù)了仇。
甘草國老:
大唐“良藥”狄仁杰
甘草,入藥能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解毒,但這些作用還不是甘草最重要的。甘草獨一無二的功效是調(diào)和諸藥。古人早云:“(甘草)調(diào)和眾藥有效,遂有國老之名”;陶宏景還特地解釋了此名:“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是以能調(diào)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國老,但翻遍二十四史,其中最有名望、分量最重的國老,或許當屬大唐狄仁杰。
狄仁杰有著極其出眾的智慧。早在大理丞位上,狄仁杰便顯示出了杰出的才能,短短一年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多人,無一冤訴,從此他斷獄如神的名聲大振。
當他國老的地位不可動搖時,他終于可以出手施治了。首先,他盡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化解當朝女皇武則天的暴戾之氣,引導(dǎo)她向正義的方向靠攏;其次,他在出色地履行國老的職責、整頓朝綱大濟庶民的同時,仔細尋找人材,為王朝培養(yǎng)正氣。
終于,機會來了。一日,已經(jīng)老邁的武則天召狄仁杰等來解夢,說:“朕連夜夢到雙陸游戲不勝,意味著什么呢?”仁杰不假思索答道:“雙陸不勝,無子也。這是老天給陛下示警呢!太子為天下根本,根本動搖,天下危矣。陛下如果立廬陵王(被廢徙于湖北的中宗李顯),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如果立了武三思,他的家廟可不會祭祀姑母啊?!?/p>
事前,狄仁杰早已不露聲色地做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倆的工作:只有一個方法能長保富貴:那便是勸皇上將李顯迎回洛陽,立為太子;一旦李顯繼帝位,便有了迎立之功,任何災(zāi)難也不會降到頭上了。
后來,武則天終于接李顯回朝,并立為太子。史書記載:“卒復(fù)唐嗣”,史家由此稱狄仁杰為“唐室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