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到澳洲的新移民,我一般會給他們一本《維多利亞洲政府服務指南》,那里面涉及了教育,供電,供水,交通,就業(yè),健康,警察,法律與司法,翻譯,簽證,工傷,社區(qū),緊急救助等林林總總的服務信息和服務部門的網(wǎng)址,電話等,手冊有16種語言,我當然給他們中文的,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可是我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不以為然,隨手一扔,或者稱謝后放起來,再也沒見他們提起過。
盡管這些手冊都是政府免費發(fā)放的,但不等于免費的就沒有價值,我心理總不免有些遺憾。
這些新移民依然沿用在中國的老辦法:“向人打聽”,他們來之后熱衷于認識人,然后打聽各種信息,把對方說的每一句話都奉為至寶,認真聆聽,每當這時都會忍不住補充一句:“其實這些那個冊子上都有,最全面,只要上網(wǎng)查,想知道什么就有什么”??墒菦]用,大家生怕因為我這句話,讓對方少說了什么,或者打擾了對方的介紹。
“這到底是為什么?”“為什么中國人不重視政府印發(fā)的手冊呢?”或許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概念里就沒有政府是“服務部門”這種概念?中國也沒有同類型的小手冊?
那么這些手冊到底真的有沒有用呢?我親身體會的兩次經(jīng)歷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個手冊的作用和澳洲政府部門的作用。
第一次就是在這個手冊里找到了“維多利亞消費者事務署”的信息。
事情的起源于我們家買了一臺LG的42寸的等離子電視機,之所以決定買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報紙的廣告說買電視,同時贈送價值800澳幣的家庭影院,我老公這下來勁了,他非常想要一套家庭影院,而我認為一年到頭也用不上幾次,不同意買,這下好了,既然人家白給,總可以要吧,當然我一聽也同意,2200澳幣的電視,白給800澳幣的音響,當然不錯。
于是當即我們就決定買了,交款后店家告訴我們,贈送的家庭影院要一周后才到,好,沒有問題,澳洲商家的誠信是沒有問題的,更何況這家商場是澳洲最大的賣電器的上市公司,可是等了兩個星期也沒有電話,我老公趕緊跑到商場詢問,結果商場打了一通電話,告知現(xiàn)在沒貨,等到貨再通知,并把LG 相關的電話給我們,讓我們以后直接和他們聯(lián)系,和商場無關了。
簡短捷說,我們電話追蹤數(shù)次,前后等了5個月,最后他們的經(jīng)理發(fā)誓,我們都不信了。
沒辦法,我查到了上面提到的“消協(xié)”電話并投訴,沒想到,這個效果奇佳,兩天貨就到了,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告訴“消協(xié)”,“消協(xié)”的人竟主動來電話詢問結果,那一刻,我就想,政府部門真是認真負責呀。
早知道這么簡單,早打電話多省事。還有以前有個寬帶公司重復劃款遲遲不退,也打個電話不就得了。
還有一次維權經(jīng)歷是這樣的,我從一個銀行將貸款轉到另一個銀行,結果先前的銀行拖延了3個月,導致扣了我一年的管理費用300澳幣,雖然數(shù)目不多,但不合理的事情在澳洲還是可以解決的,于是我找到銀行,銀行有關部門說這個時間太久了,不能退了,我心理很氣,拖延是你們造成的,我為什么要付錢呢?于是我上網(wǎng)查到這個銀行的“投訴部門”,寫了一封信,立刻,此部門回信讓我填寫一個表格和提供相關資料,并稱此部門是獨立于此銀行之外的監(jiān)管部門,如果銀行在一個月內(nèi)沒有解決或我對解決結果不滿意,我可以再次與他們聯(lián)系,果然,在他說的那個期限內(nèi),300澳幣退還到了我們賬上。
其實,我還有一個生意上的糾紛,早可以找律師來解決的,但還因為中國人拉不下面子,不輕易打官司的思維深深的影響,將很簡單的事情反而做得很復雜。
那天,我看一個中國電視的訪談節(jié)目,一個研究中國文化的老外說:“中國人打官司后就是敵人,而老外打官司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不影響繼續(xù)做朋友。”
我們中國人,往往不到萬不得已,不麻煩“官家”,一方面是怕麻煩,一方面是覺得沒用。編輯/漁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