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磊
《五柳先生傳》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單元。全文共214個字,其中否定詞“不”就用了9個。因而,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多用否定句。這是作者文風使然,還是有意向世人說“不”,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五柳先生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不僅讓我們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jié)贊嘆,更使整篇文章筆墨精練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
陶淵明生活在晉末亂世,當時社會黑暗。風氣污濁。為官者多是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對此,陶淵明是極端的厭棄,這從陶淵明的人生經歷和作品都可以看到。本文是一篇自傳,但寫法與眾不同。因為作者沒有著重寫個人經歷,而是托言傳記,借以抒發(fā)自己不計得失,隨遇而安的超脫情懷。首先我們來看開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豈有自傳而又不知之姓名籍貫者?這正與當時“追名”之風相悖離,而下文的“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和“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中一連用了7個“不”字。我們知道,晉朝門閥制度森嚴,士族奢華攀比之風盛行。像權臣石崇和貴戚王愷斗富之事會經常出現(xiàn)。世人皆欲“有”,我偏要追“無”!這正是五柳先生對當時人們“逐利”之俗的極大諷刺!同時,也是對世人的種種矯揉造作之事的強烈鞭撻!
也許今天有的人會說,五柳先生的做法不可取。是的,在我們的社會,我們不會支持和效仿五柳先生的有些做法。同時,我們也不能苛求古人。在司馬氏家族的高壓政策下,五柳先生還能“獨善其身”,這實在難得。我們都知道稽康的遭遇。所以,從某一個角度來說,五柳先生是一個勇士。然而,先生更是一個隱士,一個在亂世中依然保持自己高尚道德操守,依然堅守自己率真本性的真的隱士!以此來看,9個“不“字的連用不是刻意而為,而是真情的流露!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