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順
我校是一所農(nóng)村高中校。在推進學校信息化的進程中,遇到很多復雜的問題,如資金、人員配備、教師應用積極性等曾一度困擾著我們。恰逢山東省“十一五”課題開題,我校積極參與申報。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我們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對學校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思路更開闊了,對于平時教學背景下隱藏的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與剖析。
一、學校信息化需求分析與校長領導力的執(zhí)行
學校信息化的需求分析要從區(qū)域差異、教師現(xiàn)有水平、學?,F(xiàn)有經(jīng)濟狀況及上級要求出發(fā),進行深入研究。我校2004年底裝備了兩臺浪潮高檔服務器和高性能交換機,也配備了一些輔助設施。在人員的安排上,由于專業(yè)計算機人員缺乏,只能從現(xiàn)有信息技術教師里抽配。當時,我校通過電教教材訂購了校園網(wǎng)系統(tǒng),教師們也有過一段時間的熱情,但只有數(shù)周的熱度,之后大多用來娛樂,不知信息技術到底該如何應用到學校的工作中。我們對這種現(xiàn)象也進行了討論,開始采用“封、堵、查”等方法,一度造成了教師與學校之間工作的失衡,激化了個人與整體的矛盾。學校信息化工作是學校的一件大事,只有預先做好規(guī)劃與實施步驟,才能有目的、有目標。建設信息化工作之前,要分析清楚通過學校信息化達到什么目標、可應用的手段或措施有哪些、具體實施步驟是什么、在校內(nèi)外可利用的資源(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有哪些等。
學校領導執(zhí)行力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責任。在信息化建設上,領導執(zhí)行力如何體現(xiàn),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首先,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要做信息化方面的行家里手,要求領導必須懂得信息化的內(nèi)涵。在學校工作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領導的認識程度和接受新技術手段的水平,決定了一所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質量和應用效率。通過近幾年的研究,國內(nèi)大部分的學?!耙话咽帧倍己芸粗匦畔⒒诮逃虒W中的作用,并將這項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有些校長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研究,學習了不少先進的管理經(jīng)驗和信息方面的知識,但有相當一部分領導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辦公室里裝備先進,但只是娛樂,日常打個文字材料還得找打字員。這不能不說明我們的校長確實需要提高思想認識和思維方式。只有做到心中有數(shù),踏踏實實搞研究,才能領導學校走好信息化之路。
其次,學校信息化不僅僅是營造硬件和軟件建設應用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經(jīng)營人“心”。領導有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建設理念,還要靠中層領導、學校教師進行貫徹?!叭诵凝R,泰山移”。在此項工作中,把好的方法和理念傳達到位,并讓相關人員心領神會,是需要有效策略的。校長可以在各種場合把信息化應用的意圖貫徹到平常的工作中。此外,校領導作為學校的決策者和組織者,要把群眾的意見考慮在內(nèi),形成正確的學校管理制度,將民主與集中相統(tǒng)一。在實際操作中,我發(fā)現(xiàn)一些領導把信息技術人員的工作當成“擦邊球”,有上級檢查就緊抓一陣,平日里不管不問,在教師考核時,與信息化相關的工作量常被忽略。這造成了信息化工作的被動性和教師的隨意性,最終導致信息技術教師寧愿只教基礎課,也不想多干學校其他的事。這種思想在我們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當中確實占了很大的比重,非常值得領導們深思。
再次,公正、公平、公開原則仍是工作中的重要尺度。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如何理解這個口號?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廣大師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人為本,在每件事上必須堅持這一原則。在工作責任細化的同時,也應有權利的定位。這也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應成為順利進行信息化應用的基石
我校大部分的領導都在教學一線擔負教學任務,是教學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們的教學方法與學科專業(yè)知識都非常強,帶動了周邊教學人員的進步,為他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學校信息化的建設中同樣也需要榜樣,需要引路人。北京的李冬梅老師、山東的王愛勝老師等優(yōu)秀教師的思想與教學經(jīng)驗,為我們信息技術教學與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經(jīng)驗;李藝教授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與理論更是為我們指引了方向。這些信息技術領域的先行者們的實踐經(jīng)驗對于我們有著非同尋常的借鑒意義。
在校內(nèi)信息化的推進過程中,與教師接觸最多的是學校領導和同年級的同事。如果哪個學科有一名應用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教師,那么他所在的學科肯定也是應用信息技術最好的學科。同理,哪個學校的領導重視并親自實踐參與到信息化的應用中,那么學校的整體工作和管理理念就會體現(xiàn)出具有勃勃生機的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色彩。我校的領導層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更是從實效性、操作性、易用性等出發(fā),達到了效益的最大化。教師們平時上課基本上都用課件,課前備課更是從教材分析到網(wǎng)上材料的選擇等,都達到了精致化的要求,因而在市級各種課型評比、課件、論文的發(fā)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應用,教師更應在平常的工作中隨時隨地學習,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和機會進行自己業(yè)務素質的提高。一是要認清網(wǎng)絡的價值與性質,二是要對手中的數(shù)字化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三是多與專家進行交流、探討,四是從優(yōu)秀的課例、課件中進行學習、仿效,多思考多反思,五是多動手,把思想付諸實踐。
三、有效的激勵評價體制與信息化應用的順利推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在以往的理論研究中,大家都注意到了評價體制的重要性,也強調了評價對于信息化工作的巨大作用。但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從學校制訂的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上并沒有真正地體現(xiàn)出來。這就打擊教師此項工作的積極性。得過且過的思想存在于一部分人的頭腦中。如何克服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一是確定責任與工作量。只有把責任明確了,工作量確立了,讓從事此項工作的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把教學與學校信息化工作區(qū)別開來。既然是不同性質的工作,而每項的要求都一樣,為什么不能進行疊加量化?領導要樹立公平的思想,不能一項弱化、一項強化。
二是做好全校師生的思想工作。工作有不同,但不分輕重,校長首先要從精神上公平、公正地對待此項工作的人員。
三是在年度考核標準中要體現(xiàn)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經(jīng)過調查,在高中階段,有許多信息技術教師既是教學者,又是電教管理者、設備維護者,同時還兼任各科室的打字員、干事,任務非常繁重,但最后考核,因為哪一塊都不是專職,所以哪一項都是零。勞苦但并不功高。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可以單獨列出相關考核標準予以考核,也可以融合到整個考核方案中??傊?絕不能可有可無。
四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信息技術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水平,讓他們得到培訓的機會。
五是信息技術只有得到應用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而教師作為實踐者,學生作為受益者,如何讓教師愉快地應用,學生歡樂地學習,是我們研究的課題,也是我們追求的最高目標。可以在校內(nèi)多開展此項活動的培訓,多舉行論壇講座,多進行比賽,通過賽中學,賽中練,賽必評,評必果,使信息技術的應用效率達到最優(yōu)化。
學校的每項工作離不開上級的指導與支持,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更要依賴上級部門的大力協(xié)助,依靠社會力量的支持。校領導如何積極開發(fā)校內(nèi)、校外可用資源,是我們新時期要研究的新課題。如何在上級政策的允許下,挖掘內(nèi)在潛力,開拓社會市場,做好有效結合;如何把人員的安排放在要發(fā)揮其長處位置,保障工作的連續(xù)性和信息資源的可開發(fā)性……諸多問題中,“人”是其中的核心,也是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在強調以“人”為本理念的同時,更需要把與學校信息化相關的軟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好。
(作者單位:山東兗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