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出土文物看《考工記》中“準之”內(nèi)涵

2009-05-14 08:02
魅力中國 2009年32期

周 鵬

摘要:縱觀《考工記》全書,“攻金之工”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攻金之工”中,栗氏為量篇記述了標準量器鬴的鑄造工藝過程等,是周代度量衡制的珍貴史料。但關(guān)于文中記述鑄造過程的“準之”這個概念,歷代則有多種理解。本文擬從范鑄工藝和出土青銅量器入手,結(jié)合文獻資料,初步探討范鑄工藝在量器鑄造過程中的應用與具體步驟以及“準之”的這一工序的具體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范鑄工藝 青銅量器 考工記 栗氏為量 準之

一、《考工記》與先秦、秦漢時期的青銅量器

先秦時期的青銅量器的重要作用在于一個重要的量器不僅規(guī)范了數(shù)種容積的數(shù)值,甚至包括樂律的規(guī)定,而且作為國家重要的禮器,量器更是一個國家行政、經(jīng)濟權(quán)利和國家主權(quán)領(lǐng)土統(tǒng)一的象征。這點我們從先秦時期重要的科技著作——《考工記》一書中就可以得知。

《考工記》是春秋末年齊國人編寫的我國第一部有關(guān)手工業(yè)技術(shù)規(guī)范的官書。

它上承我國古代奴隸社會青銅文化之遺緒,下開封建時代手工業(yè)技術(shù)之先河,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shù)體系的莫基之作;不僅在我國科學技術(shù)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還是我國檔案事業(yè)史上科技檔案編撰之先例。素來有前有《考工記》,后有《天工開物》之說。英國著名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在其輝煌巨著《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中視《考工記》為“研究中國古代技術(shù)史最重要的文獻”。[1]

在《考工記》中記述了鬴、豆、升簋等量器和容器的制作規(guī)范和工藝。而記述鬴制作的栗氏為量篇無疑是很重要的一節(jié)。此節(jié)中不但記述了作為周代容積、長度、音律等的標準的量器鬴的鑄造工藝過程、形制規(guī)范和嘉量銘文,而且有了對冶鑄火候的判斷,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在光測高溫記述上的成就。

在栗氏為量篇中,有如下一段文字記載了量器鬴上鐫刻的銘文:“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后,茲器維則?!?[2]這段銘文的意義大概是,文德的君王, 想要為民立威立信,精造這樣的標準量器, 頒示四方, 永傳后世, 遵用此器, 守為法則??梢?作為標準量器的鬴,對于國家權(quán)力的象征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自《考工記》后,類似鬴這樣的量器多有鑄造,20世紀以來考古也多有發(fā)現(xiàn)。與栗氏為量相近的舉例有:

陳氏三量 清咸豐七年( 1857 年) 在山東膠縣靈山衛(wèi)古城出土。[3]

商鞅銅方升 此器于秦孝公十八年( 公元前344 年),由時任大良造的商鞅監(jiān)造。[4]

新莽銅嘉量 系西漢末年劉歆比照栗氏嘉量設(shè)計監(jiān)制的度量衡標準器, 頒發(fā)于始建國元年( 公元9年) [5],也是王莽執(zhí)政后意圖象征性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

二、范鑄工藝與量器鑄造

在量器的鑄造過程中,范鑄工藝貫穿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扔以《考工記·栗氏為量篇》為例,關(guān)于最重要的量器鬴的制作過程,原文如下:

“栗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后權(quán)之,權(quán)之,然后準之,準之,然后量之,量之以為鬴。深尺,內(nèi)方尺而圜其外,其實一鬴。其臀一寸,其實一豆。其耳三寸,其實一升。重一鈞。其聲中黃鐘之宮。槩而不稅。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后,茲器維則。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后可鑄也。” [6]

其中:“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后權(quán)之,權(quán)之,然后準之,準之,然后量之,量之以為鬴。”一句,即是描述了鬴的鑄造過程。要理解這一過程,“準之”這一概念的理解十分重要。然而,從古至今,學者們對“準之”的釋義多有出入??偨Y(jié)起來大概有以下幾種:

東漢經(jīng)學家鄭玄對“準之”所做的注釋為“準,擊平正之;又當齊大小。”根據(jù)此注,鄭玄認為此處的“準之”其實就是將金屬擊平成一定的大小尺寸,用以計算其體積,或是用以水平測金屬的體積。唐朝賈公彥贊成鄭玄的第一種解釋,在此基礎(chǔ)上認為“前經(jīng)已稱知輕重,然后更擊鍛金,令平正之,齊金之大小也。” [7]

清代學者大多取后義。戴震認為;“以合度之方器承水,置金其中,則金之方積可計,而其體之輕重大小可合而齊,此準之法也?!苯栏敿氷U述為“‘準字古文作‘水?;蚴窍纫苑狡髻A水令其滿,定其重,乃入金錫于水,水溢,取出金錫,再權(quán)其水,視其所滅之斤兩與分寸,可得金錫大小之比例?!?[8]此義的實際內(nèi)涵實際上已經(jīng)超越了鄭注中第二種說法的基本意義。楊天宇教授的觀點與此相仿。他認為,“準之”即是浸入水中測知體積大小。

今人清華大學教授戴吾三先生認為,“準之”之釋義應考慮到鑄造量器的實際過程,甚至應當把范體的制造考慮在內(nèi)。他認為,鑄造中范體對正密合是一重要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如不能完全對正,則器物會有明顯缺陷。戴吾三先生認為,“準之”的實際含義是,將范體放置于水平面上對正,而水平是基本前提。

作者認為,戴吾三先生對“準之”從新的角度進行了闡釋,把范的制造引入“準之”的概念,是很有見地的。但范體是否符合規(guī)格的關(guān)鍵仍不是放置水平且對正密合??v觀《考工記》攻金之工全文,從兵器的制造到樂器鐘的制造,直至栗氏為量篇,并無只字提及范的制造,為何在量器制造中加入文字單單只為描述范的制造工藝?且“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后權(quán)之,權(quán)之,然后準之,準之,然后量之,量之以為鬴”一句從開頭便是分別純煉銅與錫,然后分別稱量,確定成分配比,制成合金,最后鑄造鬴器,可以說是一氣呵成記錄了鬴的制作工藝,似乎在中間部分加入專門性的敘述范的制造并不合適。

鄭玄的第一種釋義似乎也有不妥。理由有兩點:第一,分別稱量銅與錫的重量后,直接對他們進行敲擊在程序上說不通順。因為鬴的原始鑄造材料是銅與錫的合金,如要進行錘鍛也應是銅錫合金即是青銅合金完成之后。第二,對于使用范鑄造的鬴來說,鑄造前進行鍛造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為后文中有對“鑄金之狀”氣體顏色的詳細描寫,可見鑄造過程乃是高溫加熱青銅后倒入范中進行鑄造,因此在鑄造前鍛造顯得多余而無用。

以江永和戴震為代表的對鄭玄第二種釋義的解釋,實際已經(jīng)符合了“準之”的程序操作,即是“準”字古作“水”,而“準之”的確是要將金屬置于注滿水的容器中,通過測定溢出之水而測定金屬的質(zhì)量與體積。作者贊成這一提法的基本定義。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準之”此道工序中,置入水中的金屬已經(jīng)是金錫合金而非單一的銅或者錫了?!皽手边@一工序前面的“權(quán)之”此一工序,稱量的仍是單一的銅和單一的錫的重量,而到了“準之”已經(jīng)是銅錫合金即青銅,所以在材料上的這一變化需要強調(diào)出來。即是說江永描述的“或是先以方器貯水令其滿,定其重,乃入金錫于水,水溢,取出金錫,再權(quán)其水,視其所滅之斤兩與分寸,可得金錫大小之比例”此處之“金錫”已然是青銅合金,而并非單一的銅或者單一的錫。

第二,此處的“準之”并非只是單純利用水測法對青銅合金的體積和密度進行準確測量。測出青銅合金體積后,此時需要對范進行調(diào)整,要測定內(nèi)范的容積是否符合已經(jīng)鑄成的青銅合金的體積,如果不符合,那么進行鑄造時必然會因為內(nèi)范容積大于合金而成品無以為“嘉量”,而內(nèi)范容積小于合金體積則會導致合金定型后撐裂范而鑄造失敗。因此,作者認為此處的“準之”并非如戴吾三先生所說是放置水平對正密合范體,更非僅僅是關(guān)于范體的問題,青銅合金體積測量的水測法是其第一步工序。

綜上所述,結(jié)合上下文,“準之”的含義與量器制作過程對比原文應是這樣:

栗氏制作量器。先一次次的反復分別冶煉銅和錫,使銅和錫都達到?jīng)]有雜質(zhì)可以損耗的純品質(zhì),然后分別稱量銅和錫的質(zhì)量,再根據(jù)“金有六齊”中對于銅錫合金比例的要求鑄造出青銅合金,接著將青銅合金置于盛滿水的容器中,通過測量溢出水的體積測定青銅合金的體積與密度,再根據(jù)所測青銅合金的體積調(diào)整范體內(nèi)范的容積使之符合要求,然后確定鬴各個部分的容積使之精確,最后鑄造成鬴。

可見,在鑄造鬴的過程中,通過水測法測定物體體積,在確定鬴質(zhì)量的前提下確定鬴的體積后,利用這個數(shù)據(jù)調(diào)整范體內(nèi)范的容積、內(nèi)范與外范的關(guān)系,最終完成范體的制作?!皽手惫ば蛞慌e兩得,不但可以準確測定鬴的金錫配比是否符合“金有六齊”的要求,而且可以和鬴范體的制作緊密結(jié)合,保證了范體的規(guī)范和安全,從而為高質(zhì)量量器的完成又多加一層保護。

在《考工記》文中,提到利用水測法和浮力原理作為檢測器物的方法并非只此一處。當時的手工業(yè)者已懂得利用水的浮力來檢查木材的質(zhì)量是否均勻?!犊脊び?輪人》說:“揉輻必齊,平沈必均?!编嵥巨r(nóng)解釋說:“平沈,謂浮之水上無輕重?!睂O治讓《周禮正義》引鄭愕語:“木有虛實,不能無輕重,故平而沈諸水,以觀其人水之深淺,人深者知其必重,人淺者知其必輕。從其重者而削之,則必平矣?!边@是要求三十條車輻制成后,必須放在水中測量它們的沉浮程度是否一致。只有當各條車輻的沉浮程度達到一致,車輻的質(zhì)量才算均勻。按照同樣的道理,等到車輪全部作成,“水之以眠其平沈之均”,即須將整個輪子放到水中測量,再一次檢測輪子各部分的質(zhì)量是否均勻。

這種方法還同樣應用于制造箭干?!犊脊び?矢人》:“三分其長,而殺其一;五分其長,而羽其一。以其苛厚,為之羽深。水之以辨其陰陽,夾其陰陽以設(shè)其比,夾其比以設(shè)其羽?!边@里記述了人們利用水來測定箭的各部分輕重的比例,然后再按比例裝置羽毛和刃,以使箭的各部分勻稱,使它在大風中也能安全飛行。根據(jù)箭干在水中沉浮的程度來觀測其各部分的比重,這種方法是科學的。

綜上所述,范鑄工藝在中國古代青銅器制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量器制作過程的分析可以得知,即使在青銅器的鑄造過程中,范體的制作也是和青銅器的鑄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中國古代工匠對這二者的掌握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陳榮紅.考工記》——我過現(xiàn)存最早的科技檔案匯編.《浙江檔案》.2004年5月;

[2]戴吾三.《考工記圖說》.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版;

[3]邱隆.中國最早的度量衡標準器——《考工記》·栗氏量(上).《計量史話》.2006年5月;

[4]邱隆.中國最早的度量衡標準器——《考工記》·栗氏量(上).《計量史話》.2006年5月;

[5]邱隆.中國最早的度量衡標準器——《考工記》·栗氏量(上).《計量史話》.2006年5月;

[6]戴吾三.《考工記圖說》.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版;

[7]《十三經(jīng)注疏·周禮注疏·考工記》.中華書局版;

[8]《十三經(jīng)注疏·周禮注疏·考工記》.中華書局版;

[9]楊天宇.《三禮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0]劉煜.殷墟青銅禮器鑄造工藝研究綜論.《華夏考古》.2009年1月;

[11]聞人軍.《考工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2]王燮山.從《考工記》看我國古代的物理學.《物理教學》.1959年2月;

[13]李興華.密度測量史話.《中國計量》.2003年12月;

[14]譚德睿.中國青銅時代陶范鑄造技術(shù)研究.《考古學報》.1999年5月。

白城市| 克山县| 肇庆市| 朔州市| 阳东县| 宁国市| 旬邑县| 高唐县| 罗甸县| 台东县| 成武县| 华宁县| 新乐市| 武川县| 象山县| 鹤山市| 湖北省| 洞口县| 泰和县| 三明市| 平果县| 桃源县| 博白县| 平阳县| 富平县| 铅山县| 绥棱县| 会泽县| 揭阳市| 巴彦淖尔市| 二连浩特市| 昭苏县| 乐山市| 芦溪县| 武隆县| 奇台县| 鄂托克旗| 长寿区| 县级市| 佛冈县| 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