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夕
據說在意大利有一位美麗的女雕塑家,她的fans多得堪比影視明星,迷戀她和她的雕塑的人們除了收藏她的作品,還收藏她的個人用品,關注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為她建立私人網站……她的作品充盈著神秘,糾纏著神性、人性和原始力量(野性),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米蘭、切塞納蒂高、維琴察,在法國巴黎的多個廣場,在美國邁阿密的博卡拉頓博物館,在中國的千禧博物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在德國權威的伊天凡龍畫廊,在墨西哥城的街道……無不在場。她究竟是誰呢?
她是拉芭拉瑪,1969生于羅馬,家庭遺傳的藝術基因使得她從小便在雕塑方面展露出過人的天賦。1991年她以滿分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威尼斯美術學院,從1995年開始,她便與意大利著名的丹丁畫廊簽約,開始--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研究和創(chuàng)作。她的作品通常為表面裝飾有豐富紋理的人體,其動態(tài)多來源于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性感而富有張力。其紋理的靈感則來源于人體的紋身。不過這并非僅僅出于裝飾的需要,而是代表某種象征意義。紋身起源于原始部落人們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存的自我保護需要,拉芭拉瑪雕塑上的紋身則隱喻在現代生活中,人們面對各種社會環(huán)境時的另一種自我保護和適應方式,是對內心世界的某種掩飾或透露。是人與社會、自然的某種內在聯(lián)系。在拉芭拉瑪不同的創(chuàng)作時期,她的雕塑伴隨著她對于自然、生命、社會、宇宙、自由的體悟自然而然地嬗變著。
對于自由的追問和對于生命奧秘的探尋g伴隨著拉芭拉瑪。她的雕塑總是目光茫然,似乎凝視著某一處,卻又沒有具體的指向。在她創(chuàng)作的早期,一種悲觀的宿命感常常困擾著她。她覺得這個世界被限定在一個純粹的因果關系之中,其分母是標準化的物種進化過程。宇宙如同一個交織的謎團,一個充滿隱喻性的拼圖,每一個碎片其實都已經被設定了自己的時空位置。每一個個體的命運由基因和社會所決定,身體的功能限制了他的行為,身心的運作也不過是物理和化學反應。這使得人的靈魂被皮囊所束縛,完全淹沒在一個內向的、自我的世界中,沉淪在追問自我存在價值的空間里,徜徉在理論和現實之間的旅途中,自由意志被否認-這一階段的作品都是在“萬事萬物皆處于造物規(guī)則的重魚之下”的理念中被創(chuàng)造的。雕像的紋身主要是生命基本元素、字母、蜂巢、拼圖、迷宮等。譬如字母暗示了語言的內在規(guī)則,生命基本元素、拼圖、蜂巢,迷宮好比基因組的外在表現。基因組合的必然性和無限可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從而也帶來了關于“自我”具體化的多種實現方式。拉芭拉瑪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第一階段的探索在2000通過一場在米蘭的展覽進行了總結。
隨后,她研究的重心開始轉向DNA和基因。她之前的雕像,只是表現某種現象,而沒有表達出任何強烈的訴求,然而在這一階段則發(fā)生了更為深刻的變化。這些身體似乎正在進行著精疲力竭的、無止盡的,甚至無用的掙扎,用一種殘酷的方式解放自我,渴望撕掉包裹在身上的原初的皮膚,象征著拋棄所有禁錮的愿望。覆蓋在身體上的三維紋身,蘊含著新的象征意義:紋身用刻入或刺入的方式破壞了作為保護囊的肌膚,身體里內在的力量噴涌而出,與外部世界發(fā)生著直接的聯(lián)系。自由通過跨越觀念的界限獲得了解放!精神力量從基因和環(huán)境的限制中獨立出來。第二階段的第一件作品在2000年年底參加了羅馬的一個群展。
2001年。拉芭拉瑪作品開始從架上走向了公共空間,這純屬偶然。應一個收藏家的要求,拉芭拉瑪放大了一件雕塑。放置在這個收藏家的庭院里,結果竟取得了非常驚艷的效果。從此,她的作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城市的街道和廣場之上。她的作品非常適合直接放在地面上,似乎與土地存在著某種生命能量的聯(lián)系。曾參與過威尼斯雙年展和電影節(jié)策劃的意大利策展人溫琴佐·桑福談到:真正優(yōu)秀的雕塑與空間之間有著非常奇妙的關系,即便是很小的雕塑,放在一個大空間中,也會使人覺得它很大。這一點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契里尼的作品“PERSEO”就曾經給他這樣的感受,反之,將其放置在一個小空間中,雕塑也讓人感覺很小。他覺得拉芭拉瑪的雕塑與空間之間的互動也具備這樣的特點。
隨后,拉芭拉瑪集中于創(chuàng)作人樹系列,將樹皮和交織的草作為紋身覆蓋在雕像表面,試圖喚醒人和自然之母之間無意識的潛在的聯(lián)系。因為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肉體還是靈魂。人們都越來越遠離自然。拉芭拉瑪還使用樹脂覆蓋在人體雕像上,寓意著孕育原始生命的液體。另外一些紋身中的十字符號和星狀符號則用以揭示蘊含在每個個體生命中的宇宙能量。
意大利在文藝復興時代創(chuàng)造了人體藝術的典范,隨后有很多藝術家延續(xù)了這個傳統(tǒng),然而拉芭拉瑪在古典的人體寫實基礎上找到了當代化的表達方式,展現出觀察當代世界和生活的獨特視角。溫琴佐·桑福認為,在意大利當代女性藝術家里面,她不像其中的不少人,只是追求時尚膚淺的表現主題,而是更為深刻地探求生命的內在真實。拉芭拉瑪描述人體的方式原始而又富有哲理??偸遣粩嗟靥岢鰧τ谧匀缓腿祟惷\的質疑。她的雕塑演化的進程猶如個體生命的理想化的進程,超越原始的束縛。達到自在的狀態(tài),獲得自由之時,便是重生之日。